文/周俊生
A股暴跌:内因为主
文/周俊生
进入2011年8月以来,A股市场出现了一轮强烈的暴跌,在A股市场影响巨大的上证指数,最低时已逼近2400点,这清楚地显示出目前A股市场所处的险恶环境。对于A股市场出现的这新一波暴跌,舆论普遍将其归为受外围市场影响。
自从今年8月初爆发美债危机以来,特别是标普公司将美国主权债务信用评级调低以后,全球资本市场以及大宗商品市场陷入了一场血雨腥风之中,不仅美欧市场,包括亚太地区市场都深受重创。出现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美国作为二战结束60多年以来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的超级大国,由于多年来它建立了在全球市场上重要的龙头地位,一旦出现问题,顿时使世界市场失去了方向。在现存格局之下,只要美国未能成功走出这轮危机,全球市场要想在短期内能够重新有所作为,基本上只能是幻想。A股市场在这种外围环境影响下,自然也是危机重重。
如果我们把A股市场出现的暴跌,简单地归结为只是受外围市场暴跌的拖累所致,那就是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A股市场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不一样的是,虽然市场发展速度很快,但是这个市场基本上还是一个局限于供境内居民交易的市场,外部资金不大可能对市场产生重大的实质性影响。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在于A股市场作为一个用人民币交易的市场,受制于人民币尚未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这个现实,这实际上在A股市场与外围市场之间建立起了一道防火墙。当然,不能说外围市场对A股市场行情一点影响也没有。比如,美国经济的低迷使其市场购买力下降,会对我国的出口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从而使A股市场上一些出口型上市公司的效益出现下降;再如,由于我国一些大型央企已在香港上市,它们的股价在跟随香港市场出现向下波动的时候,也容易传导到其在内地上市的同一公司的A股。但所有这些因素都只是个别的而不是普遍的。我们必须通过A股市场近期暴跌的表面现象,看到其自身存在的真问题。
A股市场近期出现的暴跌,外围市场暴跌只是辅助性的原因,内部所出现的制度性的缺失才是主要原因
我国A股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它一直作为一个政策工具受到重视并且被推广。近一年来,我国为了遏制不断上升的通胀势头,推行了从紧货币政策,银行信贷流向企业的通道被收窄,这使一些中小企业的资金链开始绷紧。面对这种情况,政策导向开始把股市作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困境的一个窗口来加以使用,导致股票发行出现了“大跃进”,明显超过了市场的实际承受能力。这从证监会市场部公布的一份材料上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国股票发行总股本比去年年底增加了5.05%,但股票总市值却反而减少了0.46%,这意味着上半年全体投资者损失了约1.45万亿元,平均每个账户损失上万元。这部分损失的金钱实际上是被转移到了新增加的上市公司中。显而易见,宝贵的社会资金被少量企业以圈钱形式霸占,它对解决泛化的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却对市场资金起到了严重的抽离作用。
将市场作为政策工具,是一种违反市场客观规律的做法,它的直接结果便是使A股市场行情出现了“牛短熊长”的特点,投资者不断为股市的成长付出血汗的代价。A股市场的这种市场格局离管理当局所倡导的“市场化”目标还有很大距离,这也使它难以承担优化市场资源配置、让投资者有效增加财产性收入的功能。因此,A股市场近期出现的暴跌,外围市场暴跌只是辅助性的原因,内部所出现的制度性的缺失才是主要原因。如果我们无视这个基本特点,将A股市场暴跌的原因只是简单地归结为外围市场,那就会对A股市场自身存在的问题无动于衷,拒绝对市场制度进行反思和改革,从而使市场永远不可能出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