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早期幸运地没有被污染的滨水空间,在环保意识开始增强的今天,起着独特的生态景观价值得到充分认识。良好的水体资源成了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个具体的开发项目最炙手可热的生态资源。因此,滨水景观的改造与利用成了城市运动的一个主流。
一个城市,有了一个自己的湖,顿时便变得与众不同。合肥正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城市。
环湖北路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巢湖沿岸。是合肥未来通过巢湖走向长江联系上海融入长三角的水上门户,是合肥未来新形象的集中展示区。
滨湖新区路网呈典型棋盘式布局结构。快速路呈“两纵两横”结构,一级主干路呈“三纵三横加一弦”结构(其中一弦即为环湖北路)。
本次环湖北路设计区域位于滨湖新区临巢湖一带,区域位置十分突出,是连接和沟通新城与巢湖之间最为重要的纽带,也是滨湖城市的核心标志区。
本次设计范围是滨湖新区环湖北路市政道路及景观设计。
道路西起深圳路,东至重庆路,全长约7.8公里。
道路为城市主干道,设计时速60km/h。
按双向8车道设计,预留远期双向10车道的条件。
设计应满足交通、防洪、景观的综合功能。
现状场地植被较少,低洼地分布有较大面积的芦苇、垂柳等湿地水生植物群落。
本次规划范围巢湖岸线目前主要有两种状态,即丙子万年埠湖崩段和其它段。丙子万年埠湖崩段标高在安全防洪以上,目前存在湖岸崩塌,水土流失的问题;其它段标高在安全防洪以下,需要建设防洪设施。
根据《巢湖流域防洪规划报告》,2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2.5米,3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2.6米,5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2.75米,10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13.36米。常年水位多在9.0米左右。
本次规划承担了道路、防洪与景观的多重任务,涉及到多学科的相互支持与配合。遵循现代、自然、和谐的规划原则,既要满足道路交通的安全舒适性要求,防洪安全的工程要求,同时在满足以上工程措施的基础上,也要发挥生态修复与景观再造的综合作用,营造出集交通、防洪、生态、亲水、景观、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滨湖工程体系,打造滨湖新区最具特色的滨水景观城市名片。
多伦多城市滨水空间、上海外滩、厦门环岛路、杭州西湖南线等。
(1)交通性干道与水保持200-800米的距离,让出足够的滨水空间以发挥最大的价值;
(2)南北向道路下穿交通性干道,形成滨水空间可达性较强;
(3)慢行道紧邻水边,保持交通的连续性,同时不影响滨水空间的完整性;
(4)休闲步道临水而建,使人们充分与水亲近;
(5)滨水空间低密度地布置旅游、娱乐、商业、休闲等设施,使滨水空间充满活力。
改造前:
目前的外滩虽然有一条宜人的滨江步行道,但是10车道的中山东路将水和城市腹地生硬的隔离开来。防洪堤和街道之间的高差也阻隔了城市和江水,使人们无法尽快登上滨江步行道饱览江景。
改造后:
(1)将中山东路的过境交通转入地下,为地面提供更多的空间;
(2)提升沿中山东路和穿越中山东路的步行体验,服务不同交通需求 ;
(3)建造六个具有特殊品质的空间,减少1.8公里长外滩的单调感;
(4)创造与水面更直接的联系;
(5)在外滩沿线增加零售,餐饮以及休闲娱乐空间机会。
(1)全长20多公里,为城市一级次干道,兼有旅游性道路功能;
(2)道路沿海岸展开,依据地势,或进或出,行车的愉悦感受十分突出;
(3)依据地形高差,部分路段内外道路呈梯级形式,景观与工程的结合相得益彰。
由于新城建设的持续性特点,以及道路、防洪、景观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特点,本次规划的时序分为近期和远期两个阶段。
近期规划主要是解决道路、防洪、生态和部分景观休闲的内容。
远期规划主要是依据区域城市功能,建设功能完善的、生机盎然的城市滨湖景观带。
近远期循序渐进,和谐统一。使各阶段建设都有序的发展、改善、提高,节约、高效地实现所定位的城市功能。
近期规划设计主要是解决道路、防洪、生态和部分景观休闲的内容,通过多学科交叉思考,和综合工程措施,力求形成一条交通舒畅、防洪安全、生态自然、景观和谐的城市滨水区综合基础设施景观廊道。
依据现状场地标高和防洪安全要求,在安全、舒适、美观的原则指导下,并结合远期交通流量,首先形成一条功能合理,交通流线清晰的城市一级主干道,同时结合道路两侧城市用地规划,及现状地形地貌,将环湖北路打造成为一条特色鲜明的滨湖景观大道。
A、道路平面设计
在近巢湖一侧依据现状地形,将观光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以流畅的曲线布置,并在观光车道设置单侧停车带,适当的位置设置集中停车带。将人性化的理念融入到工程设计之中,创造自然舒适的车行、人行体验。
B、道路横断面设计
依据现状场地标高和防洪安全要求,道路横断面设计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不考虑防洪要求的断面,一种是路堤结合的断面。路堤结合的断面采用梯级降低的工程措施,既能满足防洪的要求,又能将工程措施隐藏于自然顺坡的地形之中。
C、道路纵断面设计
依据现状场地标高、城市功能布局和防洪安全要求,道路纵断面设计以中央绿化带为界分为两种形式。在以路代堤路段,远巢湖一侧路面标高统一考虑为15.0米,近巢湖一侧路面降低标高,工程上可节约投资,同时形成赋予韵律起伏的行车体验。庐山路至武夷山路段依据地形设计为微坡起伏线形,路面标高最高为17.5米。
依据道路两侧城市用地规划,及现状地形地貌,将长约7800米的环湖北路分为七个连续的景观段,由西向东分别为:
梯级观湖段:(深圳路至庐州大道段,现状标高多在8.0-9.0m,长约1200米)。
内向景观段:修建娱乐,休闲设施,实现临水却不亲水。(庐州大道至武夷山路以东200米段,现状标高多在15.0-20.0m,长约1300米)。
城市阳台段:修建可便于市民休闲和大型活动的城市广场,(武夷山路以东200米至衡山路段,现状标高多在9.0-10.0m,长约680米)。
梯级观湖段:(衡山路至阿里山路段,现状标高多在10.0-15.0m,长约1140米)。
广场下穿段:(阿里山路至海口路段,现状标高多在10.0-13.5m,长约860米)。
梯级观湖段:(海口路至福建路以东200米段,现状标高多在10.0-12.0m,长约1120米)。
城市街景段:(福建路以东200米至重庆路段,现状标高多在8.5-11.0m,长约1420米)。
依据道路景观的特点,道路绿化设计运用动态视觉景观设计方法。
道路景观的体验对象主要是乘坐汽车的司机和乘客,因此,道路景观体验应根据不同的车速,创造有节奏的、随机的、大尺度的空间变化,通过植物、地形等景观元素对空间开与合的塑造,为司机与乘客创造整齐有序、又赋予节奏变化的四维空间,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舒适度,避免单调与紧张。
同时环湖北路与多条城市道路相交,环湖北路道路绿化不应阻断与之相交的城市道路向巢湖延伸的景观轴线。
依据本次规划范围岸线现状、地形和防洪安全要求,并结合工程、生态、景观综合因素,岸线设计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分级削坡护砌形式,一种是以路代堤形式,一种是防洪堤形式。
A.分级削坡护砌
丙子万年埠湖崩段长约1000米,目前岸线为自然崩塌形态,岸顶标高在16.0米和19米之间,高于最高洪水位14.5米。为适应不同水位的景观和观景需要,同时,能以较低的造价建设。本段岸线采用分级削坡护砌方式,14.5米以下护坡可采用绿化砼或者生态袋。
B.以路代堤
1、4、6 段为梯级观湖段及3段城市阳台段,现状标高在8.0米和14.0米之间,大部分区域需要填方,岸线设计结合道路、防洪、生态、景观整体考虑。路堤规划断面宽度在100米至280米不等,岸线保持流畅的曲线。
远巢湖一侧道路路面标高同一控制在15.0米,满足100年一遇的安全防洪要求。临巢湖一侧道路路面控制在13.5米,满足50年一遇的安全防洪要求,并将硬质防浪工程措施隐藏于景观绿地之中。这样的工程措施既减少了土方量,降低工程造价,很好地解决防洪与交通的矛盾。
临巢湖一侧道路外侧,依据不同等级的防洪高程,9.5米至11.5米之间采用湖底泥吹填,11.5米至15.0米之间采用自然缓坡处理,坡度控制15%以内,并在不同高程间隔布置7米宽观光车道和4米宽人非并板道路。同时根据不同高程种植防浪林带进行消浪,最终使景观和工程完美结合。
C.防洪堤
环湖北路塘西河口至重庆路段,需要在临湖一带利用现有防洪堤提供防洪标准,设计标高14.5米,堤顶设8米宽防汛道路,平时兼有观光道路的功能。防洪堤外侧采用湖底泥吹填,并种植防浪林带进行消浪。本段岸线采用分级护砌方式,护坡可采用绿化砼或者生态袋。
滨水区是营造城市的形象,体现城市特色的窗口,是市民首选的休闲旅游场所,是城市的主通道和到发地,也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
对合肥而言,环湖北路所经区域有城市稀缺而又宝贵的滨水资源,因此应利用环湖北路建设的契机,综合开发利用这片宝贵的滨水资源,将交通、防洪、景观三大功能完美组合,带动滨湖新区核心区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