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纯人
目前国家采取的减排政策是在2005年环境统计的基础上整体削减10%,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行统一标准,没有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十二五”期间,我们建议对宁夏实行差异化节能政策,与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自治区列为同一档次。原因如下:
1、“十一五”期间,国家下达给宁夏的节能目标是万元GDP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当时宁夏上报的指标是15%),是全国平均水平,高于西部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的节能指标。为完成这一节能目标任务,宁夏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切实加强节能降耗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奖惩制度,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快节能技术改造和落后产能淘汰,万元GDP能耗逐年下降,主要工业产品单耗显著下降,有的已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宁夏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3∶45.3∶37.4,调整为2009年的9.5∶51.0∶39.5。由于已经过几轮技术改造,目前宁夏减排工程大多在“十一五”已完成,所有电厂都建立了脱硫设施,全区各县都建立了污水处理厂等,“十二五”期间将没有大的减排工程作为减排任务的支撑,再继续通过挖潜改造降低产品单位能耗的空间十分有限,节能减排的刚性约束将进一步增强。如果节能减排工作不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宁夏节能减排工作不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方面的支持,宁夏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将受到根本的制约。
2、宁夏产业结构是以能源资源利用型产业为主,大量的燃煤电厂向东部输送的是清洁能源的电和天然气,而污染却留在了西部。国家将宁东确定为全国13个优先开发的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西电东送电源点基地、煤化工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一大批对国家能源安全和自治区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将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投产,新增能耗将达到1550万吨,占“十二五”自治区新增能源消耗的45%左右,能源消耗将会大幅攀升。过高的节能降耗指标将使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成项目不能按期或满负荷生产,对宁夏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4、2009年宁夏能源消费量3387万吨标煤,占全国消费总量的1%左右,宁夏的节能指标增加1个百分点对全国的贡献相对较小,却对宁夏加快发展影响深远。2009年宁夏地区生产总值为1353.3亿元,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4%,人均GDP 2.1万元,与同期全国人。均GDP 2.5万元相比差距较大,是全国最落后的几个地区之一。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宁考察时指出:“宁夏经济发展任务很繁重,必须切实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同时指出“发展问题是现阶段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首要问题。只有发展问题解决好了,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和谐。”宁夏与新疆、西藏同为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落后。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仅是宁夏 630多万回汉各族人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现实需要,应当给予特殊照顾。
但是,目前国家采取的减排政策是在2005年环境统计的基础上整体削减10%,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实行统一标准,没有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减排工作是以2005年环境统计为基础,但2005年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水平很低。就宁夏而言,200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9.40亿元,2008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也只有1070亿元,经济总量水平很低,甚至比不上东部发达地区的一个县市。但减排任务和东部发达地区实行的是一样的标准。目前的减排政策用形象的话来比喻,“瘦子胖子都减肥,甚至成长中的瘦小孩也要减肥”。
“十二五”时期,宁夏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期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宁夏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才能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目标。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只有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区特别是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开放战略以及“黄河金岸”经济带、“呼包银经济区”、“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的建设开发,才能为宁夏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带来新机遇。为此,我们建议:
一是实施差别化政策。国家在制定”十二五”环境保护计划时,充分考虑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产业结构布局特点。实施差别的产业政策,特别是对宁夏具有一定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的高耗能产业,在节能技术改造、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给予政策、资金及信贷支持,促进相关产业向合理规模、先进技术、节能减排方向发展。考虑宁夏经济发展实际和地区差异,宁夏“十二五”节能目标应低于全国平均,与新疆、西藏等西部少数民族自治区列为同一档次。实施差别的税收政策,落实西部大开发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考虑在增值税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实施差别的金融政策,增加西部地区贷款规模,研究出台优惠利率政策。
二是调减节能减排任务、完善节能考核办法。在环境保护、减排工作任务方面采取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给予宁夏切合实际的节能减排政策指导和资金、技术支持。协调国家调减宁夏“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同时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布局和各省区工业结构,改革能耗考核办法,将主要产品单位能源消耗作为能源生产省区能耗考核的主要指标,通过强化对单位产品能耗的评价考核,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为资源能源富集地区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发展空间。
三是适当布局高载能产业。我国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高耗能产业在资源能源丰富的内陆省区布局体现了经济结构的互补性。根据生产力要素分布的客观现实,合理划分产业布局,在立项、土地、财税、行业准入等方面区别对待,允许能源相对富足、装备水平高、产品单耗低的宁夏等地区适当发展高载能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集群效益,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延长产业循环链,有利于这些行业整体竞争力和长远发展,从而促进全国整体能耗下降。对影响宁夏长远发展、符合发展规划的中国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第二套500万吨/年炼油、宁东基地煤化工、青铜峡铝业集团煤电铝一体化、中电投宁东基地100万吨电解铝、铝合金及加工材及配套60万吨阳极等重大项目给予核准审批及支持,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发挥效益。
四是高载能产品能耗应当合理分担。随着东部“两高”产业向西部转移,处在产业链上游的高载能产品生产地区为了完成节能目标而采取限产、停产的措施,将严重影响高载能产品消费区的产业链下游产品正常生产,带动一系列产品价格波动,从而影响国家经济稳定发展。应参照电力生产能耗由电力消费区承担的作法,由高载能产品消费区承担部分高载能产品生产所消耗的能源,产、用双方共同承担高载能产品生产能耗,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产品的协调发展。
五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给予支持。考虑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由利用清洁能源的东部地区给予生产清洁能源(电)的西部地区生态补偿机制。由于工业基础及产业布局原因,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十分突出,重化工业及“两高一资”产业比重过高,且在短期内难以改变,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非常繁重。但由于地方财力有限,配套资金少,难以有效推动,建议国家在西部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上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