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
穷人、黑人、少数族裔、排外分子,这些人群被习惯性视为动荡因素。可是,近距离观察英国近年来这场最严重的骚乱事件后,人们发现,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每年这个时候,很多英国人尤其是中产阶层,都外出度假,享受阳光海滩。但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骚乱把英国人的8月给毁了。
少数族裔青年马克.达根之死引发的抗议活动8月6日从英国北部贫困街区托特纳姆开始出现,迅速演变成打砸抢烧的骚乱,扩展到伦敦全市,进而蔓延到利物浦、诺丁汉、伯明翰等其他城市。
住在伦敦的波兰籍妇女莫妮卡.肯奇兹克还没有从噩梦中走出来。32岁的她5个月前移居伦敦,在一家商店工作。在骚乱中,肯奇兹克被迫从火光冲天的楼房跳下,捡了一条命。
“他们像一群野兽。我先前以为伦敦社区文明友善,居住着绅士和淑女,事实证明不是这样,英国已经成为一个病态社会。” 肯奇兹克说。
每便士价值都要夺回来
凯特.贝内特是伦敦的一名自由摄影师,骚乱发生后最先到达托特纳姆地区一探究竟,相机险些被抢。
“烧黑的建筑,满地破碎的玻璃、砖头、酒瓶子,被砸毁的公共电话亭,关门歇业的店铺我已经不认识我的国家了。”凯特.贝内特说。
托特纳姆区是多种族混居区,非洲裔居民居多。托特纳姆是英国失业率最高的社区之一,也是伦敦暴力多发之地。1985年10月,托特纳姆发生布罗德沃特农场暴力事件,致死1名警察,60多名警察受伤。
“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人都能得到他的股份,才会承担相应责任。社会和经济上的排斥会伤害一些人。他们反过来又会伤害这个社会。”《卫报》专栏作家奥尔写道。
马克.达根和他周围的朋友显然没有得到这样的“股份”。一名28岁骚乱参与者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采访时称抢劫是为了“财富的再分配”。美联社说,他和同伴从商铺里抢到的“再分配财富”是巧克力和奶油蛋筒冰激凌。
已被起诉的19岁伦敦青年詹姆斯也“理直气壮”,称参与抢劫是要把自己“每便士的价值都夺回来”。这虽是“狡辩”,却戏剧性地成了反映英国经济社会变化的山谷回音。
受金融危机影响,英国经济持续低迷。英国政府采取紧缩措施,民众尤其是中下阶层,无法承受紧缩措施带来的负面影响。
“据英国媒体统计,在托特纳姆区居住的黑人,有将近50%是失业者。这么多失业者的存在,为社会不稳定提供温床。”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田德文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据统计,英国16至24岁年龄层中,约百万人处于“正式失业”,创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严重衰退以来之最。他们对人生的焦虑,对经济前景的迷茫,极易被冲突的枪弹所点燃。狄更斯在《艰难时世》中描述的19世纪英国劳资矛盾今天依旧存在,甚至更可能激化。
英国穷人享受的基本福利也许在不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是很高的,但在当地却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从整个福利国家机制来看,救济制度确实对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作用,但也有负面作用,在一些人看来,一旦最基本福利受到削减,他们就会加倍愤懑。
贫困街区很多人靠生孩子、拿福利养活自己,他们的孩子长大后没有工作,在社会游荡,很大程度会走上生孩子、拿福利的老路,形成恶性循环。
以伦敦市前市长利文斯通为代表的左翼人士呼吁政府关注底层民众的生计,尤其不要再削减涉及年轻人的福利开支,以免导致一些地区紧张关系加剧。
骚乱初始地托特纳姆区原本有13家青年活动中心,但金融危机后政府削减支出,其中8家已经被迫关闭。
“没有人教你是非对错吗?”英国天空电视台不久前播出了一部反映青年犯罪的纪录片,记者在台球厅采访一名黑社会组织的青年,他回答说,“是的,没有人,没有人教我读书。我们不会读,也不会写,但会数钱。”
2009年联合国一份报告显示,英国的青少年教育在欧盟国家处于垫底的位置,9.4%的英国人在15岁到19岁之间,没有接受过任何教育。
首相卡梅伦否认政府实施的财政紧缩政策和贫富差距增大导致了骚乱,认为应归咎于街头黑帮和“投机性的偷窃”“不动脑子的暴力”。
不过,马克.达根和黑帮头目多米尼克.努南的渊源确实被很多媒体报道忽略了。
多米尼克.努南的公开身份是曼彻斯特一家保安公司的老板,实际上是黑帮努南家族的教父。多米尼克曾被指控指使手下绑架勒索、焚尸灭迹,但终因证据不足,官司不了了之。多米尼克的哥哥德西.努南,前任家族教父,以心狠手辣著称。
德西.努南第二任妻子的外甥来自牙买加,正是马克.达根。达根曾在脸谱网站贴出他身穿印着“明星帮”字样T恤的照片。“明星帮”被认为是伦敦黑帮之一,涉及至少3起命案。但未婚妻否认他是黑社会成员。
调查仍在继续。英国《卫报》8日报道,在警察无线电通讯设备上找到一枚子弹,弹道测试结果显示,子弹类型与警方所用子弹相符,这可能证明达根当时没有朝警察开枪。
英国病了
穷人、黑人、少数族裔、排外分子,这些人群被习惯性视为动荡因素。可是,近距离观察骚乱参与者后,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
娜塔莎.莱德,24岁,受过大学教育,社会福利社职员。偷窃一台售价500美元的电视机,随后自首。出庭受审时,她双手捂头。她的母亲说,女儿作案后一直躲在卧室里哭泣,“甚至不知道自己干吗要拿那台电视机。她自己屋子里有一台27寸的。”
史蒂芬.赫尔,音乐界崭露头角的新秀,他抢了一把小提琴抱在怀里,被警方当场抓获。
更吸引眼球的还有担任2012年伦敦奥运会青少年形象大使的切尔西.艾夫斯,这位18岁的田径好手不但向警察投掷砖头,还带头袭击手机店。父母在电视上看到视频,目瞪口呆,三思后将女儿送到警察局。
田德文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欧洲社会现在有一种暴戾之气,社会各个阶层在心理上都处于一种压抑状态。很多矛盾解决,不诉诸法律,却选择暴力,社会动荡可能性增强了。
用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的话说,光靠逮捕不能防止类似骚乱再次发生,英国需要汲取教训,解决那些相当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
英国资深记者马克斯.黑斯廷斯指出的骚乱病根是“英国多年来的教条自由主义培养了这批不明是非、没有文化、为福利所供养、以残暴为时尚的年轻一代”。
BBC最新公布的警察局统计数据也表明,正在各地方法庭接受审讯的犯罪嫌疑人中,95%为男性,82%不到30岁,其中69%不足24岁。
当地时间8月14日,伦敦一家法院外,一名母亲与11岁的儿子站在一起。几天前,孩子趁骚乱偷走一只垃圾桶,面临指控。母亲满脸困惑,只问了一句:“为什么?”
也许所有英国人都在问为什么。英国左翼和右翼还在争辩,观察家也各有立场,但至少人们看到,骚乱参与者不分种族、性别、地域,年龄跨度也很大。所以,卡梅伦才发出感慨:“英国病了”。
这场大病涉及经济、社会、道德等各个层面,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甚至认为,骚乱的重重阴霾表明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已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方向。
卡梅伦的“卡特里娜时刻”
范围如此广泛的暴力冲突其原因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概况。批评者纷纷把矛头指向卡梅伦政府。有人将骚乱比作卡梅伦的“卡特里娜时刻”,将英国政府如今处境与美国布什政府2005年应对卡特里娜飓风不力的窘境作比。
《金融时报》刊文指出,卡梅伦对局势严峻性的认识过于迟缓。骚乱之初,他和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仍在外地继续休假,直到局势难以控制后才返回伦敦。
此外,卡梅伦决定聘用美国“超级警察”威廉.布拉顿担任顾问,学习打击街头黑帮的经验,也惹得英国警察普遍愤怒。
布拉顿曾任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警察局局长、纽约市和马萨诸塞州首府波士顿市警务专员,对暴力活动实施“零容忍”策略。
英国警方认为卡梅伦所做决定是对本国警察职业水准的羞辱。大曼彻斯特警察联合会主席伊恩.汉森说:“我们愤怒、失望和一定程度上的不信任(卡梅伦)应该与我们对话,而不是求助5000英里外的某个人”。
在伦敦警察联合会成员保罗.德勒看来,更让人气愤的是,政府虽然把美国“超级警察”布拉顿聘为顾问,却又不把布拉顿的一些有效举措当回事。
“布拉顿先生在纽约和洛杉矶任职时,第一件事就是增加街头警察数量,”德勒说,“我国政府则是要做相反的事。”他提醒,政府为抑制财政赤字要把警方预算削减20%,2000名伦敦警察和数以千计其他地区的警察将失去饭碗。
作为世界上安装摄像头最多的国家,英国全境有4200万个摄像头,每人每天平均被监测不下300次。
但摄像头背后的监控力量,在政府削减公共开支背景下,警队大幅裁员,执法能力受到影响。而不久前,《世界新闻报》所引发的窃听风暴,导致警察局长辞职,警方内部群龙无首,也严重挫伤了警方公信力。
卡梅伦自己也承认,骚乱最初“部署到街头的警力简直太少了”,因为警方一开始把骚乱当作公共秩序事件而非刑事犯罪。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伦敦警察抱怨说,由于经费紧张,警方行动一切从节俭出发,而6日晚上值班警察又非常少,这让不法之徒看到可乘之机,“在8日晚骚乱几近失控之前,我们接到的命令是站着并观察,而不是强力应对。”
英国《星期日镜报》和《独立报》联合发布民调结果显示,对英国警方与政府之间的“口水仗”,多数民众支持警方立场。
目前,唐宁街10号已经决定授予警察更多权力,包括可以要求衣着可疑的人摘下面罩,防暴弹、橡皮子弹和高压水龙“24小时待命”。法新社报道,在英国历史上,高压水枪只在北爱尔兰教派冲突中使用过,从未在英国大陆派上用场。
真正爱国的声音
就在警方平乱之际,数百名锡克教徒在伦敦城西绍索尔地区组织摩托巡逻队,以对付骚乱者。东南郊埃尔特姆的居民也自发保卫家园,这里是伦敦的白领社区。
“自发保卫是好事情还是坏事情呢?”居住在爱丁堡的旅英华人付岩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坐公交车,车载电视正播出骚乱画面,就听到邻座一个白人妇女对她的小孩说,别去惹那些黑人。”
卡梅伦强调,此次骚乱不是“种族问题”,而是“抢劫等犯罪”。工党议员乌玛那也对首相发出警告,说很多人想把骚乱往“种族化”方向定性。
英国伯明翰市居民塔里克.贾汉在骚乱中失去了21岁的儿子哈龙。但他强忍悲伤,呼吁身边年轻人不要报复,“这不是一个种族问题。我们家收到来自社会各方的慰问和同情。今天,我们站在这里,请求所有年轻人,为了我们社区的团结,保持冷静。”
塔里克.贾汉来自巴基斯坦。哈龙和两个朋友在试图保护他们社区的商店时被卡车撞死。
伯明翰位于英格兰中部,是英国第二大城市,也是种族最为多元的城市。以巴基斯坦移民为主的南亚裔人占伯明翰人口五分之一,以加勒比国家移民为主的黑人占人口7%。南亚裔、黑人族群以及白人警察之间曾数次严重冲突。
英国多家全国性报纸大篇幅报道贾汉以及他的呼吁,称这是 “真正爱国”的声音。专栏作家丹尼尔.汉南写道,“所有这些坏消息中,塔里克.贾汉让我为自己是英国人而感到骄傲。”
眼下英国政府正考虑采取多种措施,严惩暴力活动参与者。
社区与地方政府大臣埃里克.皮克尔斯直言,作恶者必须受到惩罚,“逐出廉租房可能听似过于严厉,但我认为眼下不是小心翼翼的时候”。
伦敦附近旺兹沃思成为第一个实施这一做法的区域,向一家参与暴力活动的廉租房住户发出驱逐通知。发布通知是驱逐程序第一步,最终能否驱逐由法官裁定。其他一些城市正考虑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