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三中学 (266041) 刘荫禄 徐 杰
我是一名年轻的地理教师,这学期我又要讲人口与环境了。一开始讲人口增长模式的时候,我严格按照教材编排,按照课标要求,按部就班的往下讲,感觉我讲得口干舌燥,讲一会就感觉真的是没什么词可以从嘴里往外说了,心情无比郁闷。我当时带6个班,到最后几个班,再重复那些枯词烂句我自己都受不了了,所以最后干脆直截了当,就那么点内容,一会就讲完,画一下书,然后让学生背书、做题、巩固了事。当时感觉好痛快,一学期下来,成绩也不错。但是有个很大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学生不愿意学地理,学生也不喜欢我,地理课堂变得枯燥无比。而我那点用高压政策换来的给自己当遮羞布的学生成绩,也一天一天地,一点点地下滑;更有甚者,竟然有学生在我的地理课上偷偷拿出其它科目的书,这太不可思议了!结果更可怕,我愤怒,学生更愤怒,学生对我的抵抗情绪与日俱增,学生们在抵抗我的战线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团结,局势很紧张,师生关系离和谐越来越远了。我当时有一段时间是很痛苦的,我常抱怨,为什么好心让学生当驴肝肺了呢?我让学生学习可都是为学生好啊!我想做老师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心爱的学生痛恨自己了,做老师最大的愚蠢莫过于天天用强权教育学生了。于是被逼之下我开始研究怎样让学生喜欢我,怎样让学生喜欢地理课。学生对地理的不愿意学和对我的不欢迎我是明白的,说实话,我的课堂我也是不喜欢的。最大的失败就在于我在把尽量多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无情践踏。理想地讲,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不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教育要培养的应该是圣贤之才,应该是越来越强大的人。
可是怎样让课堂生机勃勃呢?书上讲,那就是让学生参与进来,上课的时候要让学生动起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互动。所以在以后讲人口增长模式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回家先做调查,就是让学生回家问一下自己的父母弟兄姊妹有几个,自己的爷爷奶奶、姥姥老爷、弟兄姊妹有几个,再往上如果还能查到,可以再往上查几代,然后看一下自己家族人口增长有什么变化,课堂上我们分享调查结果。到了上课的时候,大家可想而知,我的地理课在没上课之前就活跃起来了,同学们都在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得知对方的奶奶生了7个孩子时,眼神里流露出的全是惊诧,当然也有不服气,我太奶奶生了10个孩子呢。到了上课时间,我就和学生们一起分享他们的调查结果,然后引导学生分析生一大堆子的爷爷奶奶时代人口增长的特点,高—低—高的模式学生十分容易就分析出来了。到了只生一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年代,我让学生们独立分析人口增长特点,学生们也很容易的就分析出来了。领着孩子们理完这些知识后,稍带一问缺医少药、难以果腹的原始社会的人口增长模式,学生们也很快的就可以思考出来。接下来我的问题就是爷爷奶奶们为什么要生那么多孩子?爸爸妈妈为什么只生你一个?咱们同学们将来想生几个?几个问题下来之后,这节课的内容基本就讲完了。通过这样一节课,我们不得不佩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多么重要,也不得不佩服群众的力量多么巨大。这样一节课虽然让我尝到了甜头,但也累得我够呛。学生太活跃了,调查的信息太丰富了,像我奶奶是老奶奶捡的,我姥爷的弟弟过继给了别人等等都出来了。这当然好,可是我们那可怜的课时不允许。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学生对我的个人信息还蛮感兴趣来。所以再后来上这一节课,我上课的方式就改了,我就把我家族的人口变化讲给学生们听,我把课标要求的知识全用我精选的我家族人口的变化信息搭载起来。这样大大的节约了时间,学生听得也很有兴致。学生调查的事,我就放在课后了,让学生用课堂上的所学去应用到实际,这样可以让知识得到拓展,让能力得到无限增长。
我主要给学生讲了以下一些我家族的信息:
1.我奶奶和我爷爷结婚的时候,爷爷14岁,奶奶15岁,我爷爷是骑着大马驮着几袋粮食把奶奶娶回家的。要是他们活着,现在都该过百岁了。
2.我奶奶和我爷爷一共生了13个孩子,死了6个,活下来7个(这个地方最好有个全家福,可惜我们家没有)。据说我奶奶很不想生很多孩子的,但那时候大家没有办法,一切按自然规律办事,怀上了就得生下来。那时候生孩子都是自己在家生的,家里富裕点的,可以请村里的妇产大夫—接生婆,接生婆的设备很简单的,一般是一把剪刀和一把灶堂里的土灰。生下来的孩子也是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只有能活的才能活下来。听老人讲,建国后有段时间,生孩子多的母亲是光荣的,毛主席要发奖的,好像荣誉称号叫“英雄母亲”。
3.我的父母生了3个孩子,在我们村好多还想再生的,但那时国家搞了计划生育,不让生了,超生孩子的大多被国家罚得一无所有了。“砸个锅,戳了窝,计划生育不能拖”、“上吊不解绳、喝药不夺瓶”、“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只生一个好”等等当时我亲耳听到的话,我也给学生讲。
4.我和我对象只生了一个孩子,是个女孩。要是在农村,像我这种情况必得再生一个男孩的。在农村,为了生个男孩而生了7个女孩的事都是有的,这就是有名的“七仙女”的故事。我的同学,就是为了生个男孩而把两个女孩送给了别人。
主要问了学生几个问题:
1.我奶奶和我爷爷结婚年龄和生育子女个数与现在有什么不同?人口增长有何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按我奶奶和我爷爷这种人口增长,要是到我这代还是这样,我们家族会有多少人口?(为下一节人口容量做好铺垫)
3.我父母这一代人口增长什么特点?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我这一代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和我对象这一代生育观的变化?你们将来会生几个孩子?为什么?
5.我奶奶和我爷爷为什么死了那么多孩子?根据你的了解,妇产接生是不是还是用接生婆?在更早没有接生婆的年代,无医无药的年代,食难以果腹的年代人口增长模式会是怎样的?
6.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的因素还有哪些?
到此,本节课的内容在学生高涨情绪下基本讲完,而且还给下面三节课设置了情境,做了铺垫。
课后,我布置了如下题目作为作业:
1.调查自己家族曾祖父、祖父、父亲 、自己4代人,每一代人的兄妹数量,说明人数变化规律。
2.调查为什么我们很重视过生日?(生日是母亲的难日,通过作业对学生进行道德感恩教育。)
3.用本节所学知识对调查结果进行解释。
课后记:
教学应该是一种特殊的交流,这种交流之所以特殊,就在于从开始到结束,贯穿始终的都是教育。要想交流富有实效,必不可少的就是交流双方对交流内容的兴趣。这种兴趣哪去找呢?我想一方面就是老师要摒弃知识把持者居高临下的角色,投入真情实感,另一方面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和生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