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支持对赴川救灾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影响

2011-09-06 09:13李丽娜宴丽娟张姗姗
中国全科医学 2011年28期
关键词:情绪反应替代性年龄阶段

李丽娜,张 郢,宴丽娟,郭 鑫,张姗姗,苑 杰

5·12 汶川地震后,医护人员作为救援者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第一时间奔赴现场进行了医疗救助,在救援过程中因产生对生还者及其创伤的共情,自身可能成为心理受难者即所谓的替代性创伤 (vicarious traumatization,VT)。1996年,Saakvitne与Pearlman对替代性创伤做出了明确的定义:“一种助人者的内在经验的转变,是同理投入于当事人的创伤题材所产生的结果”[1]。近几年救灾人员的替代性创伤问题逐渐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但现阶段的研究多是理论性的探讨,很少从实证性的角度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同国外研究相比,目前国内对该课题的研究不多。有关研究表明,社会支持 (social support)作为一个全面的系统,能够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在压力的主观体验与心理疾病的产生之间起到缓冲作用[2]。因而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社会支持对赴川救灾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的影响,丰富我国在替代性创伤课题方面的研究,为有效减少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8年11月—2009年3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160名汶川大地震后参加救灾援助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剔除不合格问卷11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 93.1%。其中,男 64名 (43.0%),女 85名(57.0%);不同受灾地区医护人员分布:轻度地区6人,中度地区84人,严重地区37人,极严重地区22人。年龄分布:20~29岁56人,30~39岁38人,40~49岁35人,50岁及以上20人。灾难救助者工作历时两周以内24人,2~4周76人,4周以上49人;救助者参加救助的地区分别是绵阳市、北川县、德阳市、绵竹市、内山、眉山以及茂县。

1.2 方法

1.2.1 测评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研究者担任主试,用统一书面指导语指导被试,回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并统一编号。

1.2.2 测评工具 (1)采用韩雪[3]编制的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该问卷38个项目,每个项目有“从不”到“总是”的5个等级,采用5点评分。问卷包括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有情绪反应、行为反应、认知反应、生活信念、生理反应5个因子,受测者问卷得分越高表示其所受替代性创伤越高。总信度是0.93,各维度的信度在0.73~0.92之间,累积贡献率52.56%,信效度符合标准要求。 (2)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scale,SSS) 由肖水源等[4]编制,共10个问题,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

1.3 统计学方法 对赴川救灾的医护人员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将所得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因素的救灾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差异比较

2.1.1 不同性别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和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男医护人员创伤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女性医护人员救助者,二者在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及替代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这说明女性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较男性的替代性创伤程度严重。在社会支持中,主观支持与社会支持总分上女性显著低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具体见表1。

2.1.2 前往不同受灾地区段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的比较前往受灾情况较严重地区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比受灾情况较轻地区的医护人员严重。具体见表2。

2.1.3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的比较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程度不同,年龄越大其替代性创伤发生的可能性越大。50岁及以上的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总分及认知反应因子上高于20~29岁、30~39岁、40~49岁三个年龄段的医护人员。具体见表3。

2.1.4 前往不同受灾地区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不同受灾地区的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的分析中,客观支持因受灾地区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并且事后多重比较显示中度受灾地区客观支持分高。具体见表4。

2.1.5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在不同年龄阶段上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进一步事后多重比较显示年龄在30~39岁的医护人员的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总分比其他年龄段的得分高。具体见表5。

2.2 救灾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结果显示,救灾医护人员的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及替代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生活信念因子与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及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并且生理反应与支持利用度也呈显著负相关。这说明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医护人员,其替代性创伤程度轻。见表6。

2.3 救灾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医护人员社会支持对替代性创伤影响的大小,以替代性创伤总分为因变量,社会支持总分及其3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仅社会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可以预测替代性创伤水平。见表7。

表1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及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s,分)Table1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vicarious trauma and social support

表1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及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s,分)Table1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vicarious trauma and social support

注:*P<0.01

男性(n=64) 女性(n=85) t值情绪反应 15.81±4.34 17.88±4.93-2.660*行为反应 12.03±3.32 13.50±4.21-2.310*认知反应 7.76±2.71 8.02±2.57-0.590生理反应 16.87±5.05 18.48±4.56-0.590生活信念 12.15±3.00 12.74±3.94-0.990替代总分 64.64±14.24 70.63±14.93-2.380*客观支持 10.55± 3.41 9.81± 2.67 1.416主观支持 24.30± 5.53 21.67± 6.18 2.685*对支持的利用度 8.38±1.87 8.66±1.65-0.976社会支持总分 43.22±7.36 40.14±6.98 2.602*

表2 不同受灾地区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差异比较 (±s,分)Table2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vicarious trauma among different places

表2 不同受灾地区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差异比较 (±s,分)Table2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vicarious trauma among different places

注:*P<0.001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认知反应 生理反应 生活信念 总分(1)轻度(n=6) 20.33±2.73 14.00±3.09 6.66±1.36 17.66±2.5816.66±0.51 75.33±5.95(2)中度(n=84) 16.26±5.14 12.23±3.81 7.61±1.87 16.70±4.84 11.00±2.93 63.82±15.54(3)严重(n=37) 16.62±3.73 12.71±2.91 8.04±2.87 18.19±4.71 12.44±3.18 68.02±12.87(4)极重(n=22) 18.68±7.29 14.18±6.70 8.18±2.88 17.92±5.73 13.81±4.93 72.77±23.50 F 值2.390 1.345 0.737 0.776 6.349*2.013事后多重比较 (2)<(3)<(1)<(4) (2)<(4)

表3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差异比较 (±s)Table3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vicarious trauma among different ages

表3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的差异比较 (±s)Table3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vicarious trauma among different ages

注:*P<0.001

情绪反应 行为反应 认知反应 生理反应 生活信念 总分(1)20~29岁(n=56) 16.82±3.98 12.74±3.14 7.67±2.35 18.44±5.0912.00±2.74 67.66±13.60(2)30~39岁(n=38) 17.1±5.988 13.31±3.32 7.23±1.86 16.72±3.89 12.50±4.20 66.95±16.67(3)40~49岁(n=35) 16.40±4.30 11.93±3.12 8.77±3.24 17.73±5.35 13.00±3.86 67.83±15.56(4)≥50岁(n=20) 21.00±3.39 16.00±5.79 12.60±3.21 19.80±5.76 15.80±3.90 85.20±21.04 F 值1.388 1.901 8.809*1.471 2.096 2.195事后多重比较 (3)<(4) (3)<(4) (1)<(3)<(4)(2)<(3)<(4)(1)<(4)(2)<(4)(1)<(4)(2)<(4)(3)<(4)

表4 不同受灾地区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s)Table4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social support among different places

表4 不同受灾地区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s)Table4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social support among different places

注:*P<0.01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1)轻度(n=6)7.33±1.03 19.33±4.92 7.67±1.86 34.33±4.50(2)中度(n=84) 11.32±2.51 22.68±7.39 8.94±2.19 42.94±8.00(3)严重(n=37) 9.78±3.12 23.18±5.34 8.45±1.57 41.41±6.54(4)极重(n=22) 10.41±3.05 22.41±6.64 8.50±1.68 41.31±8.66 F 值4.179*0.810 1.171 2.457事后多重比较 (2)>(3)>(1)(2)>(1)(3)>(1)(4)>(1)

表5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s)Table5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social support among different ages

表5 不同年龄阶段医护人员社会支持的差异比较 (±s)Table5 Comparison of medical workers in social support among different ages

注:*P<0.01

客观支持 主观支持 对支持的利用度 社会支持总分(1)20~29(n=56)9.90±3.17 21.91±5.18 8.33±1.74 40.15±6.96(2)30~39(n=38) 10.67±2.99 25.27±5.68 8.54±1.61 44.48±6.90(3)40~49(n=35) 9.83±2.87 21.43±6.82 8.97±2.03 40.23±7.30(4)≥50(n=20) 9.60±2.30 19.00±8.72 8.60±1.67 37.20±7.69 F 值0.766 4.659*0.894 4.629*事后多重比较(2)>(1)(2)>(3)(2)>(4)(2)>(1)(2)>(3)(2)>(4)

表6 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 (r)Table6 Correlation of between vicarious trauma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medical workers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医护人员在替代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上均高于男性医护人员,二者在情绪反应、行为反应及替代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这与许思安[5]和Rachel[6]等的研究结果一致。从日常经验和社会心理学角度来看,男性在家庭和单位中一般都是扮演中流砥柱的角色,面对灾难时他们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而女性角色相对于男性角色较为柔弱、敏感,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易受感染,产生同情。面对灾难性的创伤事件时,女性与男性相比更易出现悲伤、焦虑、恐惧等症状,即更容易产生替代性创伤。而在社会支持维度上,男性的主观支持与社会支持总分高于女性。这可能与中国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有关,对男性的关注及期望要多于女性;从社会交往的角度来看,男性的交际圈一般比女性广泛,寻求支持的来源更多。

表7 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与社会支持的回归分析Table7 Regression analysis between vicarious trauma and social support among medical workers

研究表明,严重受灾地区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比中度的严重。医护人员处于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看到的往往是惨不忍睹的场面,受灾越严重给人的心理冲击越大,越容易产生替代性创伤。在社会支持方面,中度受灾地区社会支持较重度受灾地区高。可能是因为重度受灾地区医护人员需要付出的更多,需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但面对惨不忍睹的场面时,医护人员会产生无力感,质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能否帮助灾区人民彻底走出困境。而中度受灾地区医护人员可以产生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自我价值得到体现,主观支持和社会支持都会加强。不同年龄段的医护人员的替代性创伤差异明显,年龄越大替代性创伤程度越大,年龄稍大的医护人员由于经历了更多的生活事件,更重视生命的可贵、亲情的温暖,面对那些失去亲人,甚至失去生命的灾民时更易产生悲伤与共情。而社会支持在30~39岁年龄段较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家庭美满,生活幸福,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满足感,精力旺盛,参与的活动更多,社会支持的利用度更大。

研究还表明,社会支持对替代性创伤有预测作用。社会支持状况越好,救援医护人员替代性创伤程度越低,这与冯正直等[7]的研究结果一致。社会支持系统对于救助者替代性创伤的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得到家人、同事等的理解与支持,就会使其压力减小,对工作的自我效能感和认同感增加,会带着积极的心态面对各种工作,就不容易出现替代性创伤。因此我们应关注医护人员的社会支持系统,加强医护人员与其家人和同事、朋友等的联系与沟通,在救援工作的同时注意对医护人员的心理干预,给予其较多的情感支持与理解。

1 李序科.灾难性事件救助人员替代性及其社会工作救助[J].风险管理,2008,12(1):75-78.

2 耿爱英.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山东大学学报,2008,53(6):44-49.

3 韩雪.灾难救助者替代性创伤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4 肖水源,杨德森.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7,4(1):184-187.

5 许思安,杨晓峰.心理咨询从业人员的替代性创伤现象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学版),2010,39(4):23-25.

6 Rachel Sabin-Farrell.Vicarious traumatization:implications for the mental health of health workers[J].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03,23:449-450.

7 冯正直,杨国愉,刘衍玲.军人心理素质训练[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情绪反应替代性年龄阶段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美国少年司法替代性教育项目的运行框架与经验启示——以德克萨斯州为例
我的各路好友
艾滋病住院患者对新冠肺炎的认知、行为及情绪反应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低素质劳动力市场影响研究
关于“名角的不可替代性”及其局限——以第五届中国-东盟(南宁)戏剧周为例
当代中国高校学生的自我评价状况分析
少儿美术培养的年龄阶段性研究
教学暗示艺术在小学不同学段的运用策略研究
小心染上现代生活方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