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欣赏课教学初探

2011-09-05 05:09李春凤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欣赏课美术作品美的

李春凤

【摘要】美术欣赏课是高职美术专业的公共必修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完善高职美术教育功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培养学生对中外美术文化的理解和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评述能力的过程。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能力

美术欣赏课在美术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的教育理念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的改革试验给我们的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活力。我们不能只注重学生对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的培养。在美术专业教学中,美术欣赏课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关注和重视,发挥不了其潜能的作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与生活、情感、文化、科学有机结合的感受力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热情。因此,要重视加强美术欣赏课的教学。

一、美术欣赏课的性质

美术欣赏课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审美能力的培养首先是从欣赏能力开始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有所感知是普通的心理现象,但对艺术美的感知却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熏陶才能具备。美术欣赏课也是通过中外美术作品中的精华作品来对学生进行感性直观和富有启发性的教育形式,把抽象的艺术理论与艺术知识融入在对具体作品的分析讲解之中,使学生掌握对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学生在欣赏作品中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充分调动起来,达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高度结合。课前要选择好优秀的画家,优秀的作品来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能把欣赏者带到一个特定的艺术情境,激发欣赏者的情感变化。先让学生对画家的思想和人格精神有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对其作品进行分析时融入画家的思想和为人,使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也接受了德育思想启迪。要知道一件不朽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只有外表的美,而更重要是对社会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们通过多次的艺术欣赏,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外艺术史上的优秀思想传统和艺术传统,逐步树立爱国主义、人道主义等思想意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情操。

二、美术欣赏课的特征

美术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类别之一。美术又称为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美术作品是直观可视、可触摸感知的。如徐悲鸿的《奔马》、齐白石的《虾》、罗丹的《思想者》、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形象都是那样真切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是客观存在的。美术欣赏是一种审美的思维活动,它的特征一是感知性、二是联想性。我们要抓住这两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美术欣赏活动。美术欣赏的一般规律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它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为感知对象,感觉形象逐渐加深,形成知觉,在此前提下,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结合自身的情感体验、感知能力、生活经验和文化修养等形成审美意识来欣赏每一副艺术作品。我们每个人的知识、阅历、审美修养和艺术水平是不同的,所以他们的领悟力也是有差别的,但人在欣赏活动中的思维及心理特征是相同的。因此,美术欣赏教学不应机械的去灌输,而应充分调动和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就是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激励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审美意识和体验。我们知道,美术欣赏课教学的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如果离开了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的话则失去了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特征。美术欣赏课教学本身的特征是要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能,同时必然在思想情感和审美体验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判断、评价、联想,这就是欣赏中的审美再创造。

美术欣赏是感觉与理解、想象与认识高度统一的精神活动。因为美是人类本质对象化的产物,人类的审美判断具有相对共同的价值标准,审美活动离不开理性认识,所以在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要注意选择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具体的作品,引导并教育学生在欣赏中兼顾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学会从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标准去分析欣赏艺术作品,培养正确而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美术欣赏课教学的过程和方法

美术欣赏课是对学生进行认识美和评价美教育的专设课程。它既要遵循教学教法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美术欣赏课的特点来设计教学的过程方法。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怎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在形象上吸引学生,内容上感动学生,《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为米兰修道院饭堂创作的壁画。它取材于基督教《圣经》中耶稣被他的12个门徒之一犹大出卖的传说。达?芬奇以他独到的匠心、卓越的构图,成功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表达了画家对善与恶、美与丑、崇高与卑鄙的鲜明爱憎。使得这幅画成为闻名世界的不朽杰作。对于体现美的作品有《米洛斯的维纳斯》也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是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米洛斯岛而得名。许多学生熟悉这尊世界闻名的塑像,这个从古代残迹中留下的艺术精品虽不完整,但在艺术上却又被看成是完美的典范,维纳斯完美的道理,让学生似懂非懂。因此,我们面对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女神,让学生从审美上会产生一种迫切想了解的心理。关于女神的介绍,内容十分丰富,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从审美角度向学生分析讲述维纳斯女神之美的具体表现。维纳斯面部具有希腊雕刻的典型特征,显露出娴静、典雅的气质。她的动态含蓄微妙,端庄的身材呈现的是曲线美,女神两臂虽失,但却使人感到完整无暇。让雕塑更增添一种残缺的美。如果当初维纳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完好无损的形象,那么她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支配着人的精神。在人们眼里,她不再是美的普遍典范,而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女神,正是这样的残缺美在她身上人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的魅力,更体现了一种内在东西—人性的美。又如欣赏后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激起学生兴趣,要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的内容。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创作过多幅作品。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有着金黄色彩的太阳之花,是热情、光明和生命的象征,这幅画是他内心情感世界的写照,也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更是一曲高亢的生命赞歌。无论每一副优秀的作品,作为美术教师应设计好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介绍作者、创作年代、所表现的内容、思想感情等,以及作品给观赏者带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在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等等,使学生感到美术作品的背后还有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各种创新的手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外活动丰富课堂情境

艺术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部人类丰富生动的历史画卷,通过美术欣赏我们可以跨越时空,学到书本上和个人经历难以得到的文化知识。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思路,组织学生去市博物馆和观看一些画展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如讲中国古代工艺美术这一章时,带领同学们到博物馆去实地讲解。馆内有许多学生从未见过的工艺品和绘画作品。使学生亲身感受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感受着人类对美的艺术追求。适时讲解来启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和鉴赏力。潜移默化中同学们被祖国这样悠久的历史和人类灿烂的文化所吸引。陶冶了情操,增强了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逐步树立起继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审美理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创造精神,为发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艺术而努力刻苦学习。

任何美术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出来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不可避免地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所谓文化情境,实际上指的是一件美术作品被创作出来时,所依托的文化环境、条件及其特征。因此,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不能单讲技法,首先,需要理解作品的内涵,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理解。这时可借助网上搜寻的影音图像、或到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等。其次,还要尽可能创造一些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准确的知识体验, 通过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使学生更深地懂得生活,进而更加热爱生活,同时也明白了艺术的源泉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在美术欣赏课教学时,还可以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活动相结合,并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更好的创造一个广阔的课堂情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愉快的学习。在亲身体验美中去领略文化的内涵,加强进行课堂讨论,开展交流,来提高学生的艺术情境和欣赏能力。这些都是上好美术欣赏课的前提基础。

总之,重视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和掌握美术知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美术欣赏课在全面素质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欣赏课美术作品美的
初中美术欣赏课中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打破平衡
美的校 美的人
美术作品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美术欣赏课
探讨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
美术作品
这美的朋友 这美的如画
美术作品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