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仓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数学课堂,使课堂越来越生动、精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作为载体,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本文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数学课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理论指出:动机在学习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对人的学习可以发挥明显的促进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听讲”、“记笔记”,更多地变为观察、实验和主动地思考,有利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媒体计算机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可以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由于动画是模拟事物的变化过程,表现难以观察、难以想象的宏观和微观的世界,以直观的形象说明抽象的科学原理。适当地运用动画这一特殊的手段,把抽象化的内容转化为形象直观的信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便于理解掌握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主观性,化被动为主动,能取得其它方法不能达到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改变课堂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 化静为动,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
传统的数学课堂一味的强调知识性,从而造成课堂模式的单一化,一味的采用讲练结合的方式使数学课堂变的枯燥乏味。在以往的课堂中老师讲是主要的授课方式,我们往往关注的是学生有没有将知识学到,有没有把解题技巧掌握。这样的课堂往往造成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不高,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用各种多媒体的动画,游戏来组织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变形、翻转、色彩变化等手段表达静态的教学内容,能把教学时说不清道不明,只靠挂图或黑板作图又难讲解清楚的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及时有效的反馈,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知识形成过程的充分展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例如:在平面几何中讲解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的有关知识时,可利用几何画板等软件制作一个课件,让两个对称的三角形,通过旋转、翻转、重叠、闪烁等系列动画模拟过程,形象生动描述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轴对称、关于某点中心对称的内涵,便于学生切实理解。又如:在讲述点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性质时,可通过图形位置的移动的动画模拟,使学生能身临其境,让学生观察两个图形在运动过程中,两图形的分、合、分等变化,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自我挖掘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性质的推出。动画模拟不但能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凭空想象、似有非有、难以理解之苦,化抽象为直观,而且通过样的直观教学,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使学生较容易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获得正确、清晰的几何概念,产生特有的教学效果。
2、模拟演示,减少数学的抽象性,突破重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中的交互性特点,编写出较强带有控制性的模拟演示,充分体现数学中的数形结合的动态效果。如在教学“行程问题”应用题,用多媒体计算机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行走的情节过程,通过演示,让学生认识两个怎样运动是相向而行、同向而行,然后重点演示两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这个概念。由于多媒体计算机唤起了学生实际生活的环境,直观展示两人从出发到相遇的全过程,从而有效突破重难点。上函数课时,运用几何画板制作课件,利用轨迹跟踪把图象的动态生成过程展现出来,课堂效果很好;教《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利用FLASH制作课件,让学生在动画展示中类比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来探究两圆的位置关系等,加深了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间的对应关系的理解,突破了难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及时反馈。
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对教学效果有很大影响。有效的反馈是目标达成的必要保障。研究表明,及时反馈是大幅度提高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传统教学虽然可通过提问或课堂练习,收到一定的教学信息反馈,但由于条件限制,其所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对全体学生的错误进行全面有效的矫正。教师往往要等到批改作业甚至考试以后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特点,学生的大量练习和作业可直接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并得到及时反馈,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急于了解自己对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迫切心理愿望,又可使学生正确的结果得以强化,错误之处得以及时矫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四、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与资源共享的优势
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一堂优秀的教学设计是要花很多人力、物力来做的,以往没有资源共享的便利条件每个老师要去设计一堂课都必须去从头做起,这样的做法既花了时间而且也很难保证质量。同一个内容的课,我们完全可以用“拿来主义”的精神,将其“拿来”,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使用。同样的,其它的教学资源,如课件、资料等等,更是可以进行资源共享。这样就可以给教师更多时间,让其用更多的眼光去关注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来配合教学,能有效拓展教学空间,促进学生知识的构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协作性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应看到,由于种种原因,老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应从数学的特点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恰当的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的最佳作用点,让数学课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