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德育课堂

2011-09-05 05:09狄元涛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道德素养德育信息技术

狄元涛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快捷和便利的同时,也给学生的成长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化德育已经迫在眉睫。如何培养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使他们具有健康的信息意识,形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道德;德育; 道德素养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在信息化的时代,如何培养学生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做人,成为具有独立个性、人格的社会主体,促进他律向自律转化,显得尤为重要。我试从以下几方面来阐述如何打造信息技术德育课堂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品质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时代特性的课程,作为教师,首先要从教材实际及学科特点出发,附着于平时知识的讲授或上机的训练之中。教师在备课中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于教学之中。

1、把信息道德融汇到教学任务设计中去

根据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学科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适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学生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和编排非常关键,既要贴近学生又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例如,在教授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时,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先出示人类滥杀动物而导致很多动物濒临灭绝的相关视频及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表达出自己要保护动物,和动物做朋友的决心。接下来,我又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的图片,插入自己的幻灯片中。整堂课,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他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制作幻灯片,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要爱护地球,保护动物,增强了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

2、把信息道德与学生集体主义的团队协作精神结合起来

小溪只能泛起破碎的浪花,百川才能激起惊涛骇浪。在当今竞争激烈,需求多样化的社会里,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如:社会交际能力、团结合作能力、学习、竞争等的能力,其中团结协作精神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项素质显得及其重要。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善于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据报载,有些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设置任务,使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友好合作关系,分工合作和共同解决问题,学生极力于维护这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样,相互间的交往与尊重就会促进学习并能解决问题。

比如,把主题《保护稀有动物》做成PPT文稿,在操作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鼓励好生辅导差生,然后由小组派代表上台来讲解和演示操作步骤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竞赛活动,作品展示汇报活动,各小组有组长负责,评出动手能力最强,制作最精美的一名学生。这可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从而体会到与人合作的快乐!

3、把德育情境、道德感染与课堂气氛结合起来

课堂是学生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课堂气氛对学生具有强大的道德感染力。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悬念情境、游戏情境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教学内容和德育目标融入其中,让学生置身于团结友爱的学习情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结合信息化的时代特点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

网络是一个信息的宝库,同时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网络的负面作用对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方式应从“灌输信息”为主转变为“引导选择”和“灌输信息”并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网络世界”,使网上丰富的信息成为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有效补充。

1、营造积极健康的信息氛围,培养学生网络的“环保意识”。

网络虽然包罗万象,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但也充斥着很多不文明行为,如在发送垃圾邮件甚至带病毒、木马等有害程序,非法获取他人的资料数据或虚拟物品,捏造虚假信息散布含有不健康内容的邮件,欺骗或用不文明语言攻击他人等等,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网络环保意识培养,使他们懂得维护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保护网络环境,要从我做起,要具有公德心和责任感,绝不能有玩世不恭态度和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的报复心理。让学生们发自内心地认识到:全社会的人都应该自觉维护网络环境。

2、利用道德的无形约束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和社会公德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一些网络上不道德的现象,也利用网络的神秘性和隐蔽性呈愈演愈烈之势:BBS上的无聊灌水、恶意漫骂、相互攻击等不良言行早已经司空见惯;众多的网站和数不清的电子刊物使剽窃、修改、转帖他人的文章变得轻而易举;我们要重视网络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 要让学生全面理解信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义务与责任比如在公用电脑上不随便设置密码;在网上不胡乱发表言论;不能未经主人允许私自阅读、修改、删除他人文件数据;不随意设置BIOS密码、开机密码、屏保密码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信息道德观,尊重他人,对他人负责。

3、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学生学业任务重,学习压力大,这就促使他们要寻找发泄的途径。作为计算机老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开展丰富的活动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子报刊等比赛活动,这种有目标的边实践边学习的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起他们的成功意识,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投入到展示个人才华的活动中。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不断挖掘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因素,抓住德育教育的一切机遇,使学生在探索的乐趣中激发他们的情感,启迪心灵的窗户,点燃思考的火花,使学生的品德、知识和智力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现代化 2000.2 《“网络德育”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实践》

[2]彭邵东.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黄振余.《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文化主题性实施策略》

猜你喜欢
道德素养德育信息技术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大学生“媒体素养”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调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