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春
一.教材简析
《渔歌子》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的主题是田园生活,伴随着诗意浓郁的语言,一幅幅
清新的田园风景展现在眼前。翁卷、范成大、张志和更是以凝练的语言再现古老的乡村田园的意趣。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全诗不仅画面美,而且情意浓。张志和十六岁,举明经,曾献策宗令招待翰林,后被贬官,不再复官,在湖州隐居五年,后来到会稽隐居,十载后再回湖州,写下千古绝唱——《渔歌子》,倾吐了他对悠闲生活的眷恋之情。
二.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读出词的意蕴美。
2.激发想象——体会词的画面美。
3.品读赏析——感受词的内涵美。
4.举一反三——形成丰厚的积淀。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四个生字:塞箬 笠 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句,并能熟读成诵。
3.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小游戏:说词语(表示颜色的一、二、三、四字词语,描写春天的词语)诵读春天的古诗(提示:美美地
诵读)
(二)创境,走进《渔歌子》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中国古代有许多诗人喜欢以钓鱼为内容写诗,我这儿就有几幅钓鱼的图画,你能想到相应的古诗吗?(指名诵读《小儿垂钓》)这幅图所描绘的又是哪首钓鱼诗中的情景呢?(出示《江雪》画面)
2.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张志和写的和钓鱼有关的词——《渔歌子》。《师板书课题》
3.师:谁来读读?(指名读)这是一首词,“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三)初读,读顺《渔歌子》
1.师:打开书110面,自由读读这首词,注意把词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还可以做做记号,多读几遍,对于词中不懂的词语,你还可以看看文中的注释,把这首词读的朗朗上口。(生自由读)
2.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成果吧?
3.师:(课件出示词语)哪一组开火车来读读这些词语?
4.师:让我们把这些词语送回这首词中,把整首词读一读。(指名读,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四)想象,品出词中画
1.师:同学们,在这首27个字的词中,只有3个字不是写景的,你一定可以发现的,(指名答)“不须归”:这个词用现在的话来说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词你想知道点什么?是啊,谁不须归呢?他在做什么不须归?他为什么不须归?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词吧。
2.学生自由练读,引导学生和同位互读。
3.师:谁来说说,这首词中,他为什么不回家?
4.师:你能用词中的句子告诉我们吗?(出示第一句)谁还想来读读这一句?
5.听了他的朗读,你看到了什么呢?(引导学生描述画面,读出景美)
6.配乐朗读。
7.师:读得真有韵味,这真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板书:好风景)
8.师:(配乐描述)现在,让我们轻轻地闭上眼睛,让西塞山的自然万物在脑海中再次清晰地浮现出来,你,就是张志和,正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垂钓于西塞山前。不知什么时候,轻轻地,悄悄地,风吹来了,雨飘来了,这微微的斜风把这绵绵的春雨吹得像丝,像线,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请大家闭上眼睛,你有什么感觉?
9.一韵三叹地朗读第二句。
10.(出示渔翁图),此时,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的张志和背对着我们,我们看不见他的表情,但我知道你们一定知道他的心情,谁来说说?(相机板书:好心情)
10.师:让我们和张志和一起,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吧,来,我们一起咏诵《渔歌子》。(全班齐读)。
(五)拓展,悟出钓中情
1.师:介绍张志和的直钩钓鱼,体会他的悠然自得。
2.师:张志和写下了《渔歌子》后,他的哥哥张鹤龄很担心他在外面流连忘返惹出麻烦,于是写了一首《和答弟志和渔父歌》,(课件出示)谁来读读?(指名读读)
3.师:你读懂这首词了吗?哥哥叫弟弟做什么呢?你从哪里知道的?
4.师:哦,哥哥要弟弟回来呀!师生分角色互读。适当的时候可以补充张志和写的“一”字歌。让学生对他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5.配乐齐读,尝试背诵。(全体起立)
6.课件出示《渔歌子》的视频画面和歌曲,欣赏,结束本节课。
七.板书设计
渔歌子
好风景
好心情
不须归
(作者通联:443600湖北省秭归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