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徐燕 庞英华 朱建杰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311100)
小林生姜是余杭的一大知名特产,以辣味香浓、质地致密、纤维细小、久煮不烂等特点而著称。其主栽品种小林红爪姜与山东大姜相比,采用传统方法种植其产量产值较低,通过加大栽培密度,多次采收,可提高经济效益,667m2产值可达万元以上。现将小林红爪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选择地势高燥、土质肥沃、排灌条件好、无姜瘟病的壤土种植,春季及早春翻耕土壤,平整土地。结合整地每667m2施用优质腐熟农家肥1000~1500kg、三元复合肥15kg作基肥。
播种前30d左右,从窖内取出种姜,选用姜块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肉质新鲜不干缩、不腐烂、未受冻、质地硬、无病虫的健康姜块作种,淘汰姜块瘦弱干瘪、肉质变褐及发软的种姜。
精选从窖中取出的健康姜种上炕催芽,炕内中间放置烧着的木柴,木柴上加盖大量锯末,在锯末的最外面用冷灰覆盖。第 1~3d,1d烧 2次炕;第 4~8d,1d 烧 1 次炕;第 9~14d,2d 烧 1 次炕;第 15~20d,3d烧1次炕。催芽温度应控制在22~25℃,并掌握前高后低,20d后,待姜芽生长至0.5~1cm时,按姜芽大小分批播种。
根据当地气温、地温和晚霜时间,地膜栽培可比常规播种提早20~30d,应于4月上中旬开始播种。播种盖膜前,每667m2用丁草胺处理,防除膜下杂草。地膜可选用厚度0.005~0.006mm、宽240~340mm规格。如不用地膜栽培,于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播种。
适当提高种植密度,有利于提高嫩姜的产量,增加单位面积效益。一般667m2种植10000~12000株,行距 15~20cm、株距 25~30cm,每 667m2用种量掌握在350kg左右 (传统小林黄姜每667m2用种200~250kg)。播种时将种姜掰成 30~50g 重的姜块,每个姜块带一健壮芽,其余芽全部抹去,开7~8cm的深沟排姜,把种姜平放或稍向下斜放入沟中,幼芽方向保持一致,上盖姜泥3~4cm,并覆盖稻草,厚度一般以不见泥土为宜,有利于防止土壤板结和杂草生长。
于6月上中旬,结合中耕除草每667m2施用碳铵20~25kg,促进姜苗生长。7月上中旬揭去地膜,结合中耕培土每667m2分别施用碳铵25kg和过磷酸钙6kg。至8月20日前,结合培土每667m2分别施用三元复合肥30~40kg。
为保证生姜顺利出苗,在播种前浇透底水的基础上,出苗前一般不浇水,待70%姜苗出土后再浇水,具体应根据天气、土壤质地及土壤水分状况灵活掌握。若第1次浇水太晚,姜苗受旱,芽头易干枯。如采用地膜栽培,地膜具有良好的保墒作用,苗期不宜浇水太勤,且以膜下浇小水为宜。夏季浇水以早晚为好,不宜在中午浇水,同时要注意雨后及时排水。立秋前后,生姜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增多,此期4~5d沟灌1次浅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状态。进入7月份,应根据生姜生长情况培土2~3次,一般与追肥相结合,确保生姜不露出土面,促进姜块迅速生长。
偷娘姜是小林一带姜农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对挖取种姜的称呼。一般看苗偷娘姜,当生姜长有2~4支姜苗时,选择晴好天气,用尖竹签在子姜与母姜连接处切取娘姜。此时根系少,不易伤根且易挖,姜苗过多过少兼不宜偷娘姜。这是第1次采收,可回收芽姜总量的80%左右。
因嫩姜味美鲜嫩,具有治病等功效,深受广大市民青睐,且嫩姜售价较高,此时可进行第2次采收。一般在生姜封行时便可以采收嫩姜,按隔行采收的方式采收嫩姜,不仅提高了经济收入,又保证了生姜后期产量。此时如若发现个别植株有姜瘟病的初期症状,将该植株及周边植株作为嫩姜一起采收上市。嫩姜采收可以一致延续至立冬。
生姜的最佳收获期应在立冬前后1周左右,此时收获生姜既不会冻伤姜块,又可充分利用生姜后期增产这一黄金时期,保证在立冬后1周内采收结束。一般同一窖池内的生姜同一天采收,且当天采收当天入窖。
姜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也是制约生姜发展的一大因素,应以综合防治措施为主。(1)轮作换茬,小林黄姜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换茬效果较好;(2)选择无姜瘟病的生姜做种;(3)挖好排水沟,排水防涝;(4)做好药剂防治:可用氢氧化铜、洛氨铜、农用链霉素等1500~2000倍药液浸根;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用以上药液进行土壤处理,并用石灰打点做标,待生姜收获后,深埋此处土壤。
生长期间虫害主要有姜螟、小地老虎等,应及时做好虫情观测,在大发生前用药剂防治。姜螟可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15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小地老虎选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或2.5%氯氟氢菊酯乳油拌土在近根际条施或点施防治幼虫;或将炒香的麦麸或豆饼5kg,配以90%敌百虫晶体200g,加水拌湿,撒于田间诱杀幼虫。
科学贮藏,可增加效益。生姜贮藏多采用挖窖贮藏,一般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无雨水的地方,挖窖深1m左右、宽1.5m左右,长度可根据实际进行调节,窖池的底部铺少量干稻草,并且在窖内每隔50~80cm插入直径20cm的小竹竿1捆,小竹竿高度以高过窖面10cm为宜,用于调节窖内温湿度。生姜入窖时轻拿轻放,生姜高度比窖口略高,姜面略凸,四周用姜竿插好,将窖四周的泥土压姜竿,姜面再用姜竿覆盖5cm左右即可。当外界气温接近0℃时,窖池的上面覆盖大量的干稻草等,以利于保温,使窖内温度始终保持在11~13℃,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