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忠
(麻阳县农业局,湖南 怀化 419400)
麻阳地处湘西南,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常年平均气温17.2℃,其中4月份平均气温16.9℃,稳定通过15℃的时期一般在4月15日;年均降水1255 mm;全年辐射量达到 95.65 焦耳/m2·a,其中花生生长季节(4~8月)辐射量达到 48.67焦耳/m2·a。全县紫色土分布量大,约占全县旱地面积的60%,这类土壤大都呈中性或偏酸,富含钾、磷等元素。因此,麻阳县的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和气候生态条件适宜花生生长,能够满足花生高产的需求。
花生是麻阳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3000 hm2左右。然而,麻阳历史上极少对花生品种进行过更新换代,品种单一,且老化、杂乱、退化严重,其适应性和丰产性差异较大,给农民正确选择品种造成了较大困难。为筛选鉴定适宜麻阳县的优良花生品种,促进麻阳县花生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2010年,特开展了此项对比试验。
参试品种共8个,即大籽品种湘花312、湘花314、湘花2008,特色品种湘黑小果,中花4号、湘花生2号、祁阳小籽、麻阳小籽(对照)。
试验地选择在麻阳县花生主产区长潭乡长潭溪村村民田元芽的责任地中进行。试验地面积800 m2,地处麻阳主要河流锦江河谷,土壤为沙壤性,排灌方便。试验土壤理化性质:pH值6.1,有机质20.8 g/kg,水解氮123 m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23 mg/kg,地力中等。
小区净面积6.67 m2(不含厢沟),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品种间、重复间均开沟作为分界,四周留保护行。播种行株距33×20 cm,每蔸播种2粒,折合密度 1 万蔸/667m2、2 万粒/667m2。
播种时间4月10日。播种时先拉绳开行,后在行内精细播种并点施肥料(肥料施于蔸间),最后覆土约5 cm。肥料基施,一次性施足,以后不再追肥。肥料种类和用量:45%氮磷钾复合肥(15-15-15)35 kg/667m2。生长期间主要管理措施:重点搞好防除病虫草鼠的各项措施,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
从表1可知,各引进品种的出苗期与本地品种相似,而开花期推迟3~5 d,成熟期、全生育期推迟2~6 d。
各品种以湘黑小果株叶型最好,表现在叶色浓绿,株高适中,直立性好,适于密植等。祁阳小籽、麻阳小籽、湘花2号株型过于高大(63 cm以上),侧枝太长,易倒伏,株高难以控制,分枝数少,种植密度难以提高。其他引进品种株型适中,株高约55~65 cm,叶色较绿,直立性较好。
表1 花生各品种的生育动态和抗性
从表2、表3可知,大籽品种湘花2008、湘花314、湘花312的结果枝多,荚果数量多,增产潜力大。湘黑小果结果枝多,荚果也较多,增产潜力较大。祁阳小籽和麻阳小籽结果枝少,产量潜力有限,但籽粒饱满。
表2 花生各品种的生长特性
表3 花生各品种的结果习性
分析表1看出,抗倒性以湘黑小果最好,至采收依然直立;祁阳小籽和麻阳小籽抗倒性差,中期以后即倒伏,田间阴蔽严重。其他品种介于其间。种子休眠性均为一般。
小区荚果产量情况分析如表4。经计算,区组间F=3.42<F0.05=3.74,差异不大,说明田间地力分布均匀、管理一致。品种间F=10.66>F0.05=2.77,说明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
根据产量水平,各品种可明显分为3个层次。第一层次为湘花312、湘花314和湘花2008,折合平均产量均超过400 kg/667m2,这3个品种与其他品种均有显著差异。第二层次为中花4号、湘花生2号、湘黑小果,折合平均产量250~300 kg/667m2,其中中花4号与麻阳小籽、祁阳小籽产量有显著差异。第三层次为麻阳小籽、祁阳小籽,小区产量最低,折合平均产量200 kg/667m2左右。另外,第一层次的湘花312、湘花314、湘花2008产量表现尤为突出,比湘花生2号、湘黑小果、麻阳小籽、祁阳小籽间极显著增产。
表4 花生品种小区产量
各供试品种在适应性、丰产性、增产潜力等方面,存在差异,各有优劣。根据麻阳县的当前花生生产和消费习惯及未来发展趋势,可以考虑在麻阳县不同花生产区合理布局品种结构。湘花2008、湘花312、湘花314等大籽品种宜在麻阳县沿河、谷地的沙性重、抗旱性较强的土壤种植,以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应作为油用型、盐水型(鲜食)品种大力推广。中花4号、湘花生2号等中籽品种产量较高、适应性较广,在麻阳仍有发展空间较大。祁阳小籽和麻阳小籽虽然产量偏低,但耐瘠、抗旱、早熟,食味浓香、细腻,产品有特色,商品价值较高,适合山区瘠薄、干旱土壤栽培。值得一提的是,湘黑小果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品种,矮杆,直立,荚果多,产量较高,作为特色、保健品种,发展潜力大。适宜在抗旱性好,土壤肥沃的沿河谷沙壤土种植。
[1]麻阳县志(1978—2005)[Z].怀化: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2008.
[2]怀化地区志 [Z].怀化:湖南省怀化地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1999.
[3]白选杰.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策略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454-456.
[4]陈启忠,舒易和,田 华,等.麻阳小籽花生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9,(10):107-110.
[5]黄怡斌,蒋阳德,李良军.安化县花生产业化开发现状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0,(10):109-110.
[6]郑玉燕,段洪洋,万 忠,等.2010年广东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21-22.
[7]段洪洋,郑玉燕,万 忠,等.2009年广东花生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3):239-241.
[8]廖茂文,喻志勇,简路军.水稻沙壤地花生—胡萝卜高效连作模式及配套技术[J].湖南农业科学,2010,(17):50-51.
[9]刘登望,李 林,邹冬生.湖南省花生安全生产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8,16(4):967-970.
[10]李 林,袁正乔,张琼瑛,等.湖南花生优势及生产现状与发展[J].花生学报,2002,31(4):33-36
[11]吴淑珍,吴玉林.湖南花生生产的经验与对策[J].作物研究,1996,10(1):30-31.
[12]李 林,夏晓农.湖南丘陵红壤旱地花生育种研究[J].花生科技,1995,(4):14-18.
[13]邹小云,邹晓芬,胡小荣,等.国外花生种质资源引种鉴定及分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0,(5):25-27.
[14]李少雄,梁炫强,周桂元.花生新品种粤油45的选育[J].广东农业科学,2010,(11):19-20.
[15]孙玉桃,李 林,刘登望,等.长江中游丘陵旱地花生合理密植技术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2007,(6):101-103.
[16]孙彦浩.花生高产种植新技术(修订版)[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4.
[17]万书波.中国花生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