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波浪潮——上世纪末,以上海、广州建成第一条地铁线路为标志,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已有12个城市开通运营线路49条,运营线路长度达1511公里,运营车站总数977座。
第二波浪潮——从21世纪初开始,我国客运专线、高速铁路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包括京沪高铁、武广高铁、沪宁城际高铁、沪杭城际高铁等。
第三波浪潮——正在稳步发展的经济区域或省区内地区城际客运轨道交通网的建设。
据了解,从上海金山至浙江平湖乍浦的轨交线路属于经济区域或省区内地区区域客运轨道交通。铁路部原副总工程师、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顾问周翊民认为,这是我国轨道交通的第三波浪潮。通过经济区域内或省区内的二、三线城市(地级、县级市),以及规划发展的5万人口以上的重要城镇与省区内中心城市相连接的轨道交通线路,构成地区性客运轨道交通网。
“它既不同于以城市地铁建设为主的第一波浪潮,也不同于以高铁跨越式发展的第二波浪潮,而是地区之间或经济区域内的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网络。而我国与欧洲发达国家相比,目前缺失的正是区域内的城际轨道交通网络。”他表示,我国的轨道交通应该有三级网络,既干线铁路网(长距离以及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铁)、地区性城际轨道交通网(时速120-200公里)、城市轨道交通网(时速120公里以下)。利用地区轨道交通网发展中小城市,加快城镇化进程,缓解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人口膨胀压力和水资源、能源压力。“城市化不应该是大城市化,而是要发展好中小城市。”
中国工程院刘友梅院士把这种线路定位为“通勤动车组”,也就是常说的通勤铁路。他表示,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除了原有的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外,还要推进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在区域交通发展的背景下,对通勤动车有很大的需求。这既包括城市内的通勤,也包括区域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通勤。
他说,这些城市群人口稠密,城市圈内联系极为紧密,旅客流动体现明显的通勤特点,出行的市民以上学、上班、购物、商务交流为主,而且主要集中在早、晚两个高峰期。通勤铁路线路长度、站间距介于干线铁路与城市轨交之间,是联系中心城区与城市郊区及城市群内各城镇之间的线路。
除了上海金山至浙江平湖乍浦的轨交线路外,上海研究规划的还有另外5条线路,包括松江-金山-浙江嘉善、青浦-江苏吴江、嘉定-江苏昆山、嘉定-江苏太仓以及浦东-崇明-江苏启东。其中嘉定-江苏昆山的规划已获批准,由上海11号线延伸过去。
周翊民表示,在地区性城际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优先考虑联结原来没有铁路的城市,这是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一条重要原则。
不仅是上海与周边中小城市的连接,上海的郊区铁路也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同济大学教授孙章告诉记者,上海的郊区铁路也属于通勤铁路。
他透露,《上海市市郊铁路客运系统发展战略研究》项目已通过验收。郊区铁路城市周围几十公里甚至更大范围的远郊地区(卫星城镇或城市圈)连接在一起,方便市民上下班,像现在正在建设的金山支线(22号线)。
摘自 2011年09月09日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