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菱湖中学(313018) 马海波
安徽省繁昌第一中学(241200) 殷礼高
(组卷:河北省正定县中学 李 航 终审:河北省卢龙县中学 鲁爱华)
读我国某区域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关系示意图,分析回答1~2题。
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整体性特征
C.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D.垂直分异规律
2.下列有关叙述,属于M环节的是
A.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B.山区坡陡,水力资源丰富
C.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
D.水系发育,山、丘、盆、谷交错分布
3.据图判断,在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气候类型特征是
A.全年高温多雨
B.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C.全年炎热干燥
D.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4~5题。
4.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5.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下图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读图回答6~7题。
图11
6.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
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
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
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纬度不同造成的
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
7.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地处东南沿海地区 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
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 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
8.下图所示是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图中小圆圈表示特定时间内该种群的个体数)。由图可知
A.绵羊的数量呈持续增长态势
B.绵羊的数量不可能与该岛屿的环境形成一种平衡
C.在自然状态下绵羊种群的数量最后基本稳定,证明了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
D.绵羊种群的数量变化和该岛屿的地理环境互不相干
下图是“理想大陆自然带(局部)图”,读图完成第9题。
9.在T1时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①—②—③与自然带⑤—⑥—⑦体现的分异规律在我国都很典型
B.①和④自然带类型相同是因为气候类型相同
C.⑥自然带的东侧分布纬度比西侧低,与西侧沿海有暖流经过无关
D.②③④的自然带形成主要与水分条件有关,与温度条件无关
浙江温州雁荡山位于环太平洋亚洲大陆缘火山带中的一座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经过抬升、剥蚀、切割,导致火山根部天然裸露成多方位立体断面模型。据此回答10~11题。
10.阅读雁荡山峡谷图片,请分析形成该景观的原因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地质作用 D.古冰川作用
11.雁荡山的岩石是以白垩纪流纹岩为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雁荡山的岩石比较致密,密度相对比较大
B.雁荡山岩石属于沉积岩
C.该岩石是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
D.雁荡山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读下图完成第12~13题。
12.图中M所在的圈层与N处的地貌类型分别是
A.地壳 山岭 B.岩石圈 丘陵
C.地幔 海岭 D.地核 火山
13.按照岩石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X—L—K—W—S—N
B.E—W—K—L—X
C.S—E—W—K—L—X
D.X—L—K—W—S—N—E
2010年春季,冰岛的火山多次喷发,使一些地区航空运输业遭受了巨大损失。读图完成14~15题。
14.冰岛位于
A.极地高压带 B.副极地低压带
C.西风带 D.副热带高压带
15.冰岛多火山是因为它处于
A.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地带
B.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分离地带
C.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地带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分离地带
16.火山喷发后,一些空域限制飞行是因为这些空域
A.雷暴频发 B.严重缺氧
C.有大量可燃气体 D.火山灰浓度大
下图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有关图示地区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
18.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及其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A.甲—风力侵蚀 B.乙—流水侵蚀
C.丙—冰川侵蚀 D.丁—人类活动
读下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山脉M是
A.冈底斯山 B.喜马拉雅山
C.昆仑山 D.横断山
20.雅鲁藏布江谷地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B.亚欧板块内部的断裂下陷
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如下图:①为石灰岩,③为页岩,②④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两种岩石发生变化,形成的新岩石。据此回答21~22题。
21.形成①、③岩石的地质作用为
A.风化作用 B.沉积作用
C.变质作用 D.固结成岩作用
22.②岩石的形成,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高压 ②石灰岩分布 ③岩浆活动 ④风化侵蚀作用强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下图为“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3~24题。
23.对图示信息的判断,正确的是
A.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均温呈负相关
B.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C.年降水量与年均温呈正相关
D.岩石的风化深度与气温年较差呈正相关
24.若图中有甲、乙、丙、丁四地,其对应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分别为(3°C,800 mm)、(15°C,900 mm)、(7°C,5 mm)、(23°C,2900 mm),则岩石风化深度大致相同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
25.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南美洲部分地区自然带示意图
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和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地;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地貌是________,在我国往往分布于________ 地区。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的________岩,判断理由是________。
(3)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4)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 岩。
(5)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6)地层A、B的形成先后次序是 ________。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公元3世纪以前,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的楼兰及其周围地区河湖众多,胡杨林茂盛,土地肥美,楼兰成为丝稠之路上的重镇。但到了公元4世纪,楼兰的名字突然从中外文献中销声匿迹了。如今人们看到距塔里木河尾闾不远处,楼兰古城的遗址默然静卧,残垣断壁向人们诉说着昔日的辉煌和沧桑。
据“汉书”记载,罗布泊“为西域巨泽,……东西二百余里,南北宽百余里,冬夏不盈不缩”。后来,罗布泊北移,胡杨树枯死;同时人们为增加田地烧荒,砍伐林木,罗布泊不断萎缩、干涸……接着,狂风肆虐,流动沙丘逼近。楼兰城水源枯竭,居民弃城而走,楼兰城被沙丘掩埋。今天的罗布泊炎热、寒冷、干燥、风沙四起。
(1)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 等。在各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________ 哪些(要素)发生变化。
(2)在上述材料中,可以说明哪些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
(3)下图是“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关系如何?人类在其中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结合甲、乙两区域图,回答问题。
(1)甲区域东南部易发生地震,易发生滑坡其地质构造条件是________;地形条件是________。
(2)a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甲区域铁路的修通,加快了该城________ 业、________ 业的发展,这将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为了保护优美的环境,a城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的________、________ 等新能源。
(3)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
(4)甲、乙两区域环境人口容量不同,主要取决于两区域资源的差异。为了证明两区域耕地、淡水资源存在着差异,你应重点阅读图中哪几个方面的信息?请归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区域北部河流比南部河流的水能丰富,而世界著名的水电站b却建在南部,其原因有哪些?
(6)保护乙区域北部的代表性植被,对全球生态环境有何重大意义?
29.读“阿尔卑斯山、新疆博格达峰、珠穆朗玛峰的垂直自然带图”,回答下列各题。
(1)珠穆朗玛峰南坡比北坡雪线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尔卑斯山南坡比北坡雪线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判断博格达峰A、B两坡坡向:________ 是南坡,________ 是北坡。
(4)三地自然带最简单的是 ________。造成三地自然带垂直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该题组反映了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地理环境综合性的表现;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地区,受地形和气候条件影响,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
2.A 整体性是地理环境两大特征之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重要体现,把握这一特征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点:第一,可以从地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等五大要素中选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进而把握各要素的内在联系;第二,准确把握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明确各要素之间能量和物质交换的过程及意义、功能和影响,熟练分析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3.B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和气候特征。非洲土地退化的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热带草原地区,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4.D 本题重在读图分析。左图显示的经度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从东西方向来讲是从东向西逐渐增高的;同样读右图分析,右图展示的是纬度上的变化,也就是南北变化,根据变化趋势可以推测由南向北逐渐增高。由此得出结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增高。
5.B 首先将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锁定为两个,一是气温,二是降水,然后依据雪线变化趋势推测主要因素是降水(其变化趋势一致)。
6.A 该题首先要根据垂直带谱确定区域,在中国垂直带谱如此繁多,且基带为常绿阔叶林的只能是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南坡,只要确定了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影响雪线的因素主要是:纬度、坡度、坡向和降水量,如喜马拉雅山南坡是阳坡、迎风坡,所以南坡雪线低。垂直自然带的个数取决于纬度和相对高度。
7.D 基带决定了该山脉的大致地理位置,从图可知该区域位于西南地区。
8.C 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可以使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达到平衡状态。在自然状态下,最终绵羊的数量基本稳定,这也是地理环境平衡功能的体现。
9.A 我国自然带的分布既有南北方向的更替,也有东西方向的更替;⑤⑥自然带在西侧分布纬度较高,主要是受暖流的影响;自然带①属温带海洋性气候,④属温带季风气候;自然带的形成与水热条件都有关系。
10.B 根据图片可以分析出雁荡山崖陡谷深,同时浙江位于东南沿海,降水量大,地表径流对地表影响大,综合得出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风力侵蚀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质作用太笼统,古冰川作用多发生在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11.C 流纹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而成的岩石,多空隙,密度相对较小。
12.C M地位于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N处于海底板块张裂处,为海岭。
13.C 距离海岭越近形成越晚,越远越早。
14.B 主要考查读图能力,依据图中的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冰岛处于北纬60°附近,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15.B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处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16.D 火山喷发会产生大量的火山灰对航空业造成影响。
17.A 根据图示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质构造为褶皱,进而判断乙、丙、丁的地貌类型。
18.B 在前一题基础上分析其形成原因。结合图示可以判断出该天气系统为暖锋,说明该地降水较多,受到了较强的流水侵蚀作用。
19.B 结合全球六大板块分布和图中的雅鲁藏布江可知,M为喜马拉雅山。
20.D 雅鲁藏布江谷地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的消亡边界,经流水侵蚀作用而成。
21.B 石灰岩和页岩都是沉积岩,是沉积作用形成的。
22.B 石灰岩在高温条件下可以发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
23.B 读图可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24.A 由上题知,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甲地与乙地年降水量接近,因此岩石风化深度两地大致相同。
二、综合题
25.(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解析】 甲地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海拔在四地中最高,最可能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丙地处在安第斯山脉的背风坡,降水少。乙地位于安第斯山脉,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最明显;丙处于背风坡,降水少,为温带荒漠带,丁靠沿海,降水较多形成温带草原带;丁地到丙地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规律。由前面几题可知,甲乙丙丁四地的差异关键是安第斯山脉的影响和距海的远近。
26.(1)沙丘地貌 西北 (2)沉积 具有层理构造 (3)C标注在B岩石的下半部,D标注在B地顶端(地表)。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花岗岩属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4)变质(5)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6)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解析】 图示地表为流动沙丘,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读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类岩石的下半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在地表。A与B接触,会因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B为岩浆 沿着原有岩层的薄弱地带上升侵入,所以A形成早,B形成晚。
27.(1)地形、地貌、土壤、水、大气、生物,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2)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各要素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另一方面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以至整体环境状态的变化,即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意思相近即可)(3)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升高,蒸发增强,使干旱地区更干旱,因此,楼兰的消失、罗布泊完全干涸,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是有一定的关联。说明自然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全球气候变化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
【解析】地理环境是由地形、地貌、土壤、水、大气和生物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起加剧作用。
28.(1)多活动断层(近板块交界处) 山高坡陡。(2)旅游 商(服务、手工) 太阳能 地热能(风能)(3)主要分布在东部;沿交通线分布;沿谷地(沿河流)分布。(4)地形(山地、高原、平原的比重);地势(海拔高度);河流密度(不同河段的径流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答出4个方面即可)(5)南部水电站靠近大城市、工业区。(或靠近能源消费地)(6)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保持生物多样性。
【解析】本题呈现青藏高原和巴西两区域,重点考查了青藏地区滑坡发生条件、经济发展方向、可以开发的能源种类、城镇分布特征的归纳、水能开发的条件等知识,强调信息获取和横向对比的方法。
29.(1)低 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多,雪线低(2)高 南、北坡降水差异不大,南坡纬度低,向阳坡,温度高(3)A B(4)新疆博格达峰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变化。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和垂直地域差异,主要了解雪线的概念,常年积雪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其分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坡度、坡向)。垂直地域分布规律主要受水热条件的影响,自然带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山体的纬度、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