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东 丽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辽宁 沈阳110032)
水体中有毒金属毒性作用的规律性探讨
史 东 丽
(辽宁省地质矿产研究院,辽宁 沈阳110032)
讨论了水体中有毒金属毒性作用的基本规律,不同的动物对毒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但不同的鱼类对同一种有毒金属的敏感性大致是一样的,同一金属对不同年龄的各种水生物的毒性作用是不同的。有毒金属对生物联合毒性作用时没有明确的规律。
毒性试验;有毒金属; 敏感性;联合毒性效应;累积作用;
金属及其无机化合物是污染水中主要有毒污染物之一。流入到水体中的金属物质由于其种类、浓度和存在形式不同而给生态系统带来不同的影响,在评价有毒金属及其无机化合物对人、动物、水生植物的毒害时必须考虑到毒性作用的一系列规律性。本文在综合大量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工业污染水中的金属及其无机化合物毒性作用的一般规律进行了探讨。
依据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通过用不同的生物体进行外来金属化合物的毒性实验。
分3种方式,即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由于变化因子少,时间短、经济以及容易试验,所以被广泛采用。
污染物的毒性和剂量关系用下列指标区分[1-2]:半数致死量(浓度),简称LD50,如液体用浓度简称LC50;是使一组受试动物死亡 50%的剂量,其单位是每公斤体重所摄入受试物质的毫克数,即 mg/kg体重。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中,半数致死浓度(LC50),用来表示化学物质或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最小致死量(浓度),简称MLD(MLC);绝对致死量(浓度),简称LD100(LC100);最大耐受量(浓度),简称MTD(MTC)。
金属在天然水中的浓度一般很低,呈悬浮或溶解状态。随污水排放到水体中的许多金属一般浓度较高,不但呈不同的化合物形式存在,而且都有一定的毒性,其中锌、铁、钛、毒性较小、铍、金、锂、锰、钴、镍、毒性较强、而砷、钡、镉、铬、氟、铅、汞、硒、和钒,则是属于剧毒金属。
由于水中氧化还原环境不同,金属元素呈不同价态[3-4]。已知部分毒性较大元素的在水体中主要形态分别是:砷:有三、五价化合物,砷酸盐易溶于水,大多以砷酸根(,)与亚砷酸根()形式存在,A3+比 A5+毒性大。钡:有二价化合物,氯化钡、硝酸钡、氯化亚钡、醋酸钡易溶于水,毒性较大,难溶的碳酸钡毒性较小。镍:有二价化合物,硫酸镍、硝酸镍、氧化镍易溶于水,氢氧化镍难溶于水。铜:有二价化合物,硫酸铜、氯化铜、硝酸铜易溶于水,氢氧化铜难溶于水。 镉:有二价化合物,硫酸镉、氯化镉、硝酸镉易溶于水,碳酸镉、氢氧化镉难溶于水。铬、有二、三、和六价 3种化合物,三价化合物中,氯化铬、硝酸铬、硫酸铬易溶于水,碳酸铬、氢氧化铬难溶于水。六价铬化合物中,铬酸盐、重铬酸钠、重铬酸钾、重铬酸铵易溶于水,六价铬化合物在水中很稳定。六价铬比三价铬毒性大。铅:有二价化合物,氯化铅、过氯酸铅、硝酸铅、醋酸铅易溶于水,二氧化铅难溶于水,硫酸铅、碳酸铅微溶于水。大多以Pb2+与形式存在。汞:有一、二价2种化合物,氯化亚汞、硫酸汞、硝酸汞、次氯酸汞易溶于水,氧化汞、硫化汞难溶于水。有机汞比无机汞毒性大。硒:有四价化合物,亚硒酸、硒酸、亚硒酸纳、硒酸纳易溶于水,多以H2Se3与SeO32-形式存在。钒:有五价化合物,硫酸钒、三氯化钒易溶于水,五氧化二钒难溶于水,大多以 VO2+,VO3+,与 VO43--形式存在。锌:有二价化合物,氯化锌、硫酸锌、硝酸锌易溶于水、碳酸锌、氧化锌难溶于水,大多以Zn2+与形式存在。
部分温血动物摄人部分金属的绝对致死量数据如表1所示[5-8]。
表1 温血动物摄人部分金属的绝对致死量Table 1 The LD100of several metals in toxic test for warm-blooded animals mg/kg
从表1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动物对同一种金属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如家兔对砷的敏感性为狗的2倍,豚鼠对钡最敏感,比狗、家兔敏感几十倍。而狗对镍的敏感性为鸽子的8.5倍,为豚鼠的4倍,为其他动物的1.5倍。可以看出不同的动物对毒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所以在评价各种金属的毒性时,必须搞清楚对该金属最敏感的动物种类。
鱼类毒性实验在我国常用的淡水鱼有:青鱼、草鱼、鲢鱼、鲤鱼、金鱼、鲫鱼等。其中以鲢鱼、草鱼应用较多[9-20]。表 2-4列出几种重金属对鱼类的试验数据。
表2 几种重金属对鱼类的致死浓度(LC100)Table 2 The LC100of several metals in toxic test for the different kinds of fishes mg/kg
表3 几种重金属对1岁和2岁鱼的致死浓度(LC100)Table 3 The LC100of several metals in toxic test for fishes with different ages mg/L
表4 几种重金属对鲫鱼的急性试验(LC50)Table 4 The LC50of several metals in toxic test for crucian mg/L
从表2可以看出鱼类对水环境的变化十分灵敏,但不同的鱼类对同一种有毒金属的敏感性大致是一样的。从鱼类在含有化学污染物的水环境中的反应,可以比较出不同化学物质的毒性高低,重金属.对鱼类毒性顺序Hg>Cd >Cu>Zn>Pd>Co>Ni>Cr。而同一种金属,例如:铜引起鱼中毒的死鱼先后依次为金鱼、青鱼、白鲢、鲤鱼、鲫鱼、草鱼。鱼的大小不同,对毒物的敏感度有所不同,从表3可以看出金属毒性的差异,对2岁鱼类致死浓度一般为1岁鱼类的1.5~2倍。由此可见,同一金属对不同年龄的各种水生物的毒性作用是不同的。一般所来鱼苗比成鱼敏感。从表4数据了解到,毒性与实验时间呈正比,接触毒物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正式实验至少进行48 h,一般是96 h。如果受试化学物的饱和溶液在96 h内不引起实验鱼死亡,可认为毒性不显著,但不能据此作出无毒的结论。
下面列出的部分重金属对水生物的致死浓度(LC100)[21-36]。
汞对毛翅目、管状蠕虫、摇蚊幼虫、环节蠕虫、端足目的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0.3,0.3,3.5,0.3,0.1。铜对毛翅目、管状蠕虫、摇蚊幼虫、环节蠕虫、端足目的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0.01,0.04,0.02,0.06,0.01。镉对毛翅目、管状蠕虫、摇蚊幼虫、环节蠕虫、端足目的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5.0,5.0,150,5.0,0.4。钴对毛翅目、管状蠕虫、摇蚊幼虫、环节蠕虫、端足目的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45,400,600,400,8.0。镍对毛翅目、管状蠕虫、摇蚊幼虫、环节蠕虫、端足目的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35,30,85,30,15。铬对毛翅目、管状蠕虫、摇蚊幼虫、环节蠕虫、端足目的致死浓度(LC100)分别为 0.01,0.1,0.02,0.03。
从以上数据说明各种水生物致死浓度变化很大,所以在制定排入水体中的污水有毒金属的最大允许浓度时,必须考虑到水体的具体条件和水体内在某些条件下不能生存的水生物。
有毒金属进入水体中呈各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对人体、温血动物、水生植物和动物能产生共同作用,即所谓的联合作用[37-48]。在最近的文献资料中有人指出,联合作用分二种情况,一种观点认为联合作用是简单的总合作用,另一种观点认为联合作用是协同、拮抗作用。
表5列出几种重金属的联合毒性研究数据,可以看出有毒金属联合作用时没有明确的规律。在每一种具体情况下,毒物的性质及其作用的程度必须通过试验才能确定出来。
表5 几种重金属的联合毒性数据Table 5 Data of Joint toxic effects of several metalsfor aquatic animals mg/L
多种毒性共同污染水环境后,发生了复杂的联合毒性效应,只用单一毒物的含量去判定水污染后的毒性危害是不切实际的,在测定单一毒物含量的同时,还应从联合毒性角度进行试验,才能反应出污染的实际情况,对水环境的治理具有重要的科学及经济意义。
对人和温血动物来说,有毒金属化合物主要是随饮水通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只有某些金属化合物,如铬酸盐和重铬酸盐,在水中沐浴时可通过体内。而进入鱼体内的主要途径时由水通过鳃。每kg人体重量和鱼体重量所需氧气气量很少:人体为0.16~0.33 cm3,丝鱼为0.22 cm3,鲫鱼为0.07 cm3。但是,鱼类体内进行氧化作用的氧,从水中所得到的氧比人和温血动物从空气中所得到的氧少得多。氧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11,而在水中为0.000 034,大约小320 000倍。可见水生物从水中得到氧比地面动物要困难得多。鲫鱼1 g体重1 h内所需氧气为0.07 cm3。1天内所需氧气为0.07×24=1.68 cm3。平均体重为0.5 kg的鲫鱼1天内所需氧气为840 cm3。河水中特别在冬季的冰期,氧气的平均含量为8 mg/L。渔业水体允许浓度为6 mg/L,因此鲫鱼从水体中只能得到2 mg/L的氧。所以,鲫鱼从河水中得到的毒物比人体从饮水中得到的多。其他的鱼类,如草鱼从水中得到的毒物比人体和温血动物从水中得到的多,可以看出,鱼类对毒物的敏感性比人强。
从表6明显看出,铜、锌通过鳃进入鱼体的毒性浓度比喝水进入体内的毒性浓度大许多倍。因此,可以把鱼类的死亡看作是水体中有毒金属毒性作用的首要标志,若水池中鱼类出现死亡的现象,说明水体受到了污染。在自然水域中,鱼类如能正常生活,说明水体比较清洁;当有毒工业废水排入水体,常常引起大批鱼的死亡。因此,鱼类毒性实验是检测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和废渣浸出液的综合毒性的有效方法。
表6 铜、锌通过不同途径进入鱼体的致毒量Table 6 The death concentration of Zn2+,Cu2+by different ways into the fish body mg/L
有毒金属聚积与体内或者猛然进入血液和组织中可出现累积作用。其结果是出现急性和慢性中毒症状。在人体中可以发现有毒金属随饮水进入人体内而出现累积作用。而在各种水生物和水生植物中也可发现有毒金属通过进入体内而出现的累积作用。当用工业污水进行灌溉时,可发现土壤和植物中都有金属的累积。硒、镉、铬、汞等毒物随饮用水、鱼肉和蔬菜进入人体,有出现体内毒物的聚积作用的危险。所以有毒金属在土壤中聚积到一定程度,不能再继续种植农作物。镉、铬、锌、铅体现在生物体中累积作用明显。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利用生物体在水环境中的反应,确定水环境的综合质量,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是单凭理化数据,是难以对环境质量作出准确评价的。因为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对金属毒性有较大的影响。比如:水的硬度、(一般低硬度水毒性大)温度、(一般温度高毒性大)溶解氧、(一般氧气少毒性大)pH、(一般pH值高毒性小)有机质的含量等。国内有学者曾对白鲢作过试验,在水温16~30 ℃范围内,温度升高 10 ℃,铜毒性增加1.7~1.8倍。对体重12 g的鳙鱼的实验表明,温度从22.9 ℃升至26.7 ℃,铜的安全浓度从0.71 g/m3降至0.5 g/m3。尽管如此,在确定的条件下,还是可以发现一些水体中有毒金属毒性作用的基本规律,而了解这些规律性,对认识污染水中的金属及其无机化合物的危害及预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刘兆荣,陈忠明,赵广英,陈旦华.环境化学教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25.
[2]奚旦立,孙裕生.环境监测[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5.
[3]严宣申,王长富.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与化学反应[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5
[4]{苏}Я.М 格鲁什科.工业污水中的有毒金属及其无机化合物[M].钟浩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20.
[5]周永欣,章宗涉.水生生物毒性实验方法[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9:1-157.
[6]张志杰,张维平.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与评价[M].第1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1:69.
[7]包坚敏,王志铮,陈启恒,杨阳,袁久尧.4种重金属对泥螺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6(3):260-265.
[8]李丽娜,陈振楼,许世远.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动物泥螺受铜污染的毒理学研究[J].海洋环境科学,2004(3):24-26.
[9]李丽娜,陈振楼,许世远.长江口滨岸潮滩底栖螺受铅污染的急性毒理试验[J].海洋湖沼通报,2005(2):88-92.
[10]杨丽华,方展强,郑文彪.重金属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10l-106.
[11]王志铮,吕敢堂,许俊.Cr6+、Zn2+、Hg2+凡纳滨对虾幼虾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J].海洋水产研究,2005,28(2):6-12.
[12]王志铮.刘祖毅.吕敢堂.许俊.Hg2+、Zn2+、Cr6+对黄姑鱼鱼的急性致毒效应[J].中国水产科学,2005,12(6):745-750.
[13]王春凤,方展强.汞和硒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2):32-34.
[14]吕耀平 ,李小玲 ,贾秀英.Cr6+、Mn7+和Hg2+对青虾的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7, 16(6):549-554.
[15]谭树华,邓先余,蒋文明,贺风丽.Cr6+和Hg2+对克氏原螯虾的急性毒性试验[J].水利渔业,2007, 27(5):93-95.
[16]吕敢堂,王志铮,邵国洱,包坚敏.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3):206-210.
[17]周光锋,王志铮,杨阳,林武俊,何杰.4种重金属离子对厚壳贻贝幼贝的急性毒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391-394.
[18]包坚敏,王志铮,杨阳,方华良,刘祖毅.4种重金属离子对三疣梭子蟹大眼幼体的急性毒性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6(4):395-398.
[19]王志铮,吕敢堂,施建军,等.4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稚鳖的急性致毒效应[J].海洋与湖沼,2009(6):745-752.
[20]王晓宇,王清,杨红生.镉和汞两种重金属离子对四角蛤蜊的急性毒性[J].海洋科学,2009 (12):24-29.
[21]孙振兴,杨立红,张晓梅,孙东红.铜和锌对刺参幼参的联合毒性作用[J].海洋通报2009,28(4):112-115.
[22]邓辅财,刘树深,刘海玲,莫凌云.部分重金属化合物对淡水发光菌的毒性研究[J].生态毒理学报,2007,2(4):402-408.
[23 王少博,王维民,郭亚楠,等.重金属镉和铬对草鱼苗的急性和慢性毒性效应[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43(4):60-64.
[24]吴贤汉,江新霁,张宝录,曲艳梅.几种重金属对青岛文昌鱼毒性及生长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1999,30(6):604-608.
[25]陈家长.胡庚东.瞿建宏 铅和铬对鱼类联合毒性研究[J].浙江水产学院学报1998,17(3):169-173.
[26]刘琼玉,洪华生,蔡立哲.重金属锌、铅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毒性试验[J].台湾海峡,1997,16(1):50-54.
[27]李玉环,林洪.镉对海湾扇贝的急性毒性研究[J].海洋水产研究,2006,27(6):80-83.
[28]王凡,赵元风,吕景才,刘长发.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排放研究进展[J].水利渔业,2007, 27(6):1-3.
[29]周凯,么宗利,来琦芳,王慧.重金属Zn2+、Cd2+对青蛤幼贝的致毒效应[J].海洋渔业,2007,29(1):63-67.
[30]程霄玲,郑永华,唐洪玉,金素雅,谢全志.Cu2+、Zn2+、Cd2+对厚颌鲂幼鱼的联合致毒效应研究[J].淡水渔业,2009(2):54-59.
[31]修瑞琴,许永香,高世荣,任改英,傅迎春.砷与镉_锌离子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实验[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4):349-352.
[32]王瑞龙,马广智,方展强.铜、镉、锌对唐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J].水产科学;2006,25(3):117-120.
[33]李建军,杨笑波,黄韧,魏社林.五种重金属离子对黑褐新糠虾的急性毒性试验[J].海洋环境科学,2006,25(2):51-53.
[34]姚海富,杨阳,陈伟杨,等.四种重金属对三疣梭子蟹溞状幼体的急性毒性[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3(4):304-308.
[35]杨再福 陈立侨 陈华友.重金属铜、镉对蝌蚪毒性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3,11(1):102-103.
[36]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二室.环境污染与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25.
[37]周新文.混合重金属离子在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中的积累机制与分子毒性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2001,27(60):665-669.
[38]侯丽萍,马广智.镉与锌对草鱼种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研究[J].淡水渔业,2002,32(3):44-46.
[39]瞿建国.锌对金鱼的急性毒性及在体内的积累和分布[J].上海环境科学,1996,15(6):42-43.
[40]朱正国,臧维玲.Cu2+和食盐对金鱼幼鱼的急性毒性作用[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8(1):109-112.
[41]陈锡涛.镉对花鲢Aristichthys nobills幼鱼 鱼苗和鱼种的急性毒性及其安全浓度的评价[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1(4):5-8.
[42]贺诗水,王洪凯.锌离子对锦鲤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7):147-148.
[43]童建,冯致英.环境化学物的联合毒性作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5.
[44]卢建民,蔺玉华.重金属对草鱼胚胎及鲤鱼苗的毒性研究[J].水产学杂志,1995,8(1):55-62.
[45]何斌,何利君,杜军.4种重金属离子对淡水石斑鱼胚胎及仔鱼急性毒性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6,26(4):94-95.
[46]陈娜,郝家胜,王莹.铜、铅、镉、锌、汞和银离子复合污染对水螅的急性毒性效应[J].生物学杂志,2007,24(3):32-35.
[47]欧小兵,李海云,陈永煌.铜、镉对水螅的急性和联合毒性作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28(8):584-588.
[48]张传永,刘庆,陈燕妮.重金属对水生生物毒性作用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仪器,2008,6(11):3-7.
Discussion on Regularity of Toxic Action of Toxic Metals in Water
SHI Dong-li
(Academ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of Liaoning Province, Liaoning Shenyang 110032, China)
Basic law of toxic action of toxic metals in water was discussed.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animals for poison is different, but the sensitivity of different kinds of fishes for the same toxic metal is roughly same, toxic actions of the same toxic metal for all kinds of aquatic animals with different ages are different.The biological joint toxic action of toxic metals still has not definite law.
Toxicity test;Toxic metals;Sensitivity;Joint toxic effects;Cumulative effect
X 703
A
1671-0460(2011)05-0521-04
2010-03-26
史东丽(1958-),女,辽宁沈阳人,工程师,从事岩矿测试分析工作。E-mail:sdl㴐_zb@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