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与时俱进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

2011-08-30 01:17:50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水能小水电电气化

汪 伦

(四川省地方电力局,成都 610072)

“十一五”期间,四川地方电力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主题、改革为核心、资产为纽带、科技为动力、“三农”为重点、效益为目标,抓住发展机遇,在行业管理、电源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现代化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成绩。四川地方电力投产装机、发电总量、销售收入、实现税利、农民增收等主要经济指标继续稳步增长,为促进四川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生态保护、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四川农村水电“十一五”工作成效

(一)电源装机稳步增长

四川是水利大省,也是水能资源大省,我省中小水电可开发量为3437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四川接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四川农村水电遭受了严峻考验。在水利部、部水电局及各兄弟省市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援下,四川农村水电同心协力,克服万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项目建设,截止“十一五”期末,四川省农村水电五年累计新增装机326万千瓦,新增发电量100多亿千瓦时,到2010年底总装机达944万千瓦,年发电量330余亿千瓦时。

(二)抗震救灾工作取得全面胜利。

2008年5月四川省遭遇汶川特大地震,全省地电系统损失惨重。全省地电行业有846座电站不同程度震损, 涉及装机470万千瓦,直接损失达73亿元。在大灾面前,全行业众志成城,奋力拼搏,夺取了抗灾救灾的全面胜利。全省地电系统先后派出25个前线工作组,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抗灾救灾;组建10多支抢险突击队,调运帐篷332顶、发电机62台,赴重灾区开展电力抢险和保电工作,同时利用小水电 “装机小、电源点多、反应快速、调度灵活、就地供电”等特点,抢险人员快速修复线路,采用自发电等形式迅速就近恢复分片供电,确保了当地重要部门和居民生活用电。极重灾区的汶川县、茂县、理县、小金县等都是依靠小水电实现生产生活自救。在大灾面前,以农村水电为主体的地方电力发挥了关键作用,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和先进事迹,展示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和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赢得群众普遍赞誉,提升了地方电力形象。

(三)电气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范围县共计 44个,由于供电企业改制等原因,五年间共有40个县开展了电气化建设,其中丘陵地区县15个,山区县12个,少数民族县13个,共涉及1175个乡(镇)、11808个村,总人口1526.7万人。我省按照“开发与保护并重,新建与技改结合,重科技,讲实效,抓项目,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开发建设方针,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严管资金,严加督导,五年中,40个电气化县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06.79万千瓦,新增年发电量73.28亿千瓦时,同时,通过加强电网建设,农村供电面、供电能力、用电水平显著提高,40个县村通电率达到98.41%,户通电率达到97.97%,人均年用电量达到880千瓦时,户均年生活用电量达到798千瓦时。累计完成电气化建设投资132.34亿元。其中国家电气化资金1.63亿元,农村电网改造、无电地区建设等国家资金5.067亿元,地方自筹、银行贷款等投资131.096亿元。电气化建设为满足各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求,促进地方经济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民群众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小水电代燃料惠及“三农”

实施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是服务于贫困山区农民的一项公益性事业,是解决山区农民燃料问题的有效途径.“十一五”国家共下达四川7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其中2006-2008年扩大试点项目4个,2009年代燃料项目3个,规划新增装机31690千瓦,总投资31048万元,实现代燃料15651户,涉及人口6.07万人,保护退耕还林79884亩,保护天然林31万亩。通过加强监管、严格责任,强化项目区目标管理等措施,试点4个项目中已有2个代燃料电站建成发电,4个项目区已实现代燃料供电,09年三个代燃料项目的工程建设正紧张进行,共完成投资4500余万元。南江县广滩湾电站预计将于今年12月发电,九龙县锅底凼电站预计将于2012年3月发电,昭觉县乌坡电站预计将于2012年8月发电。截止“十一五”末,累计完成投资16000余万元。为项目区改善项目区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减少水土流失,建设新农村发挥了重大作用。

工人抢修线路

(五)安全监管不断加强

我省将农村水电安全生产重点和汛期安全生产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相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救援预案,开展了“百安活动”、“安全生产月”等专项安全生产创建活动。坚持安全生产属地管理、分级管理及“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以督促地方电力行业各单位全面落实“一岗双责”为核心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重点,积极开展地方电力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在年度的安全生产督查过程中,重点对各地方电力单位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和督查,加强在建工程施工单位安全监督,特别是对强降雨天气过程中易发生危险的高边坡、深基坑、地下洞室、高大模板、高处作业等重点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巡视和隐患排查,进一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大力清查违规水电站,对我省2003年以来开工和投产的电站清查出违规水电站117座,并对所有违规水电站都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措施加以整改。现已有110座违规水电站已按要求完成整改任务,整改率达到94%,其余7座正积极落实整改措施,2010年内将完成整改销号。

海拔3300米的炉霍县牧民新村

(六)积极探索加强水能管理

一是深入探索理顺管理职能的途径。就水能资源和水电工程建设管理等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水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措施,代省政府草拟了《四川省水能资源管理规定》,提出《关于加快发展地方电力的建议》,引起相关省领导的重视,得到相关部门的关注。二是全面展开农村水力资源调查评价工作。编制完成了《四川省农村水力资源调查评价成果》和《四川省农村水力资源“十一五”和2020年开发规划》报告。

(七)地电行业管理不断加强。

一是着重抓好地方电力发展规划。完成农网完善和无电地区项目规划;完成2009-2015年小水电代燃料建设项目规划,编制完成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基础设施能源规划中的地电部分和水利规划中的农村水电部分。编制完成了“十二五”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农村水电“十二五”增效减排发展规划等。二是切实加强水电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建设管理,省发改委、水利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小水电代燃料和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对电气化、代燃料项目的前期工作、审批程序、工程建设管理、完善有关体制机制、计划管理等做出了规定,规范了规章制度;促进了项目进度。三是严格执行许可管理制度。配合成都电监办,认真开展发电许可证、供电许可证和供电营业区初审工作,五年内共办理108余家地电企业供电许可证,完成300余家发电企业发电许可证初审工作。四是服务基层,扎实开展质量监督、技能培训、质量检测、量值传递等工作。五年内共完成水电站和110kv输变电工程质量监督38处,完成特种作业人员考核及复审2000余人,考评鉴定技师近1000人。审核并发放高中级技师、高中初级职业资格证书2500多份。完成了各级标准量值传递2000余件的检定,完成了35座电站和变电站调试。五是进一步规范小水电管理。加强小水电协会建设,强化协会协调、桥梁、纽带作用,全省小水电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有力。六是圆满完成地方电力史志修编工作。通过三年编修,长达20余万字、内容包括1986-2005年共20年我省地方电力发展改革成果的《四川省地方电力改革发展史料》完稿付印。

二、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是作好农村水电工作前提

十一期间,中央、省对四川农村水电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水利部胡四一副部长、部水电局田中兴局长等领导多次来川视察农村水电工作,并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领导亲自参加四川农村水电工作会议,为四川农村水电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省水利厅将农村水电工作列为民生水利的重要内容,多次牵头组织由各相关省级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前往吉林、陕西、湖南、广西、淅江等省进行农村水电工作和水能资源管理情况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政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四川农村水电工作发展思路和措施。这些都为四川农村水电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争取支持,出台政策,是作好农村水电工作的根本保障

“十一五”,我省水电农村水电建设在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执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电方针和政策,并努力拓展新政策。这些政策措施充分调动了各地方部门和广大群众办电的积极性,扩大筹资能力,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速了我省农村水电和水电农村电气化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是推进农村水电建设步伐的有效措施。

创新才有动力,创新才能前进。我省在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中,除了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外,主要依靠自身力量,采取建立健全农村水电投入机制和改革管理体制,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资金运作方针,合理引导社会各类资本通过联合、联营、集资、入股等方式进入农村水电产业。并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探索引导农民投劳集资、占股分红的新路子,有力地推进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建设。

(四)加强各部门配合。

搞好协调工作,是作好农村水电项目建设的重要推力。我们积极汇报、多方衔接,加强了与发改委、经委、财政、安监、电监会、金融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各部门在计划安排、资金拨付、政策争取等方面支持配合,为完成各项项目建设提供了保障。

三、“十二五”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一)工作思路

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行业管理,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合理有序开发水能资源,切实服务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四川农村水电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充分发挥农村电气化建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方面的重要作用;扩大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工程规模,帮助农民解决好能源问题;抓好城乡电网建设,改善电网结构,保障供电质量,不断提高用电水平,力争在“十二五” 实现新增发电装机150万千瓦,四川农村水电装机达到1094万千瓦,基本解决老少边穷及民族地区无电和缺电问题。

2、强化行业管理,大力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 理顺发展机制,构建和谐健康的行业发展环境。

3、加强农村水电安全监管,以清理整顿"四无"水电站为突破口,以遏制重大安全事故为目标,开展农村水电安全生产大检查和以小水电工程为重点的水利工程建设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维护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4、积极争取四川水能资源管理职能,在理顺水能资源建设管理体制上狠下功夫,以水资源统一管理为突破,完善水能资源建设管理办法,强化水利部门在水电规划、水电建设、水电管理等方面的职能职责,争取出台四川省水能资源管理办法,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四川水能资源合理、有序、有偿开发。

|四川省“十一五”农村水电大事记|

1. 2006年2月下旬,四川省地方电力局针对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第235期关于《四川部分农村照明电价太高引起农民不满》一文所的情况派出三个调研组分别对广元市、雅安市、达州市、绵阳市、巴中市、南充市及部分县进行了随机调查,形成了《关于我省部分农村电价执行情况的调查报告》。

2.2007年4月11日至15日,四川省地方电力局促成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法制办和省编办、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组成联合考察组,对湖南、福建两省的水能资源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形成了《湖南、福建两省水能资源管理情况调查报告》上报省政府。

3. 2008年2月 地方电力局及时报送了我省遭受重大冰雪灾害造成地方电力系统发生灾情涉及10个市(州)54个县共12894处,高低压线路倒(断)24803杆,4125条线路断线,受影响线路长度21924公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5097万元,并对我省地方电力设施遭受低温雪冰冻灾害后部分重建资金,安排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猜你喜欢
水能小水电电气化
《农村电气化》《农电管理》
农电管理(2024年3期)2024-03-28 04:46:22
《中国水能及电气化》约稿(征稿)函
云南:广大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 运能大幅提升
云南画报(2021年9期)2021-11-12 15:29:13
中老铁路两国同步架设电气化接触网第一线
云南画报(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10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
小学科学(2020年2期)2020-06-15 06:35:11
农村小水电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第三章 水能载舟,亦能煮粥——水能
小水电
水能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