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陈连芳 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
“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发生,为我国推进奶牛规模化饲养提供了新的契机。近年来,国务院不断出台扶持政策支持奶牛规模化养殖。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07〕31号)中指出:“通过发展规模养殖小区(场)等方式,加快推进养殖环节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逐步解决奶牛养殖规模小而散问题。农业部门要抓紧制定奶牛规模化养殖标准和规范,到2012年,奶牛规模养殖的比重要有较大幅度提高。”2008年11月,《奶业整顿和振兴发展规划纲要》发布,要求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并指出:“中央在现有奶牛规模化养殖建设投资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力度,支持奶牛主产区加快现有养殖场(小区)标准化改造和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纲要》明确要求,2011年10月底前,100 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奶牛比重由目前的不足20%提高到30%左右。2009年7月,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联合发布《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以及相关的政策,明确支持乳制品加工企业加强自有奶源基地建设,鼓励自建、参股建设规模化奶牛场(小区)。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园艺作物生产设施化、畜禽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奶牛规模养殖场(小区)”。此外,各级地方政府也普遍对规模化养殖实行税收优惠,并针对牧场用地及建设提供政府补贴,出台行业政策,大力推动规模化牧场建设。
中国规模奶牛场发展的潜力与机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相比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而言,规模养殖场的收益容易实现多元化,如原料奶和奶牛的销售收入、牛粪无害化处理所生产的有机肥销售收入、奶牛场废弃物的沼气发电产生的收入等。规模奶牛场还可以利用周边养殖小区的资源优势来实现更大的经营规模,利用周边农户种植优质牧草,扩大优质牧草的生产与供给,降低奶牛场的投入。
二是,从目前各地出台的奶业政策与规划来看,规模化和标准化的养殖是下一步奶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各项扶持政策焦聚的重点。随着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到位,规模养殖的投入会进一步降低,同时奶牛单产水平会有所提高,养殖效益会逐步增加。
三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看,由于规模奶牛场采用更多先进的自动化的牧场设备,科学先进的管理系统,原料奶的质量安全更有保证。
四是,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来看,20 头以下的养殖规模占奶牛存栏的一半以上,而100 头以上的养殖规模不足30%,500 头以上养殖规模不足20%,千头以上养殖规模占总存栏的比例不足10%,这给规模养殖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五是,中国规模奶牛场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潜力吸引了外资在中国规模奶牛场的投资,也加快了奶牛养殖企业的上市步伐。
表1 不同规模养殖模式下每千克原料奶的饲料成本与原料奶价格(2004~2009年) 单位:元、元/kg
图1 不同规模养殖模式毛利率走势(2004~2009年)
一般来说,奶牛养殖业的投入因不同的养殖模式、经营者的经营理念、经济实力等,有很大的差异。投入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包括养殖场地或园区、奶牛及冻精兽药、牛舍设备、挤奶大厅、饲料及饲料用地、挤奶设备、贮藏设备、TMR设备、青贮收割机、粪便沼气综合利用工程、水电设施等;软件包括牧场管理软件、DHI技术、管理人员及工人等。
通常,奶牛养殖业的产出包括原料奶销售收入、淘汰奶牛销售收入、牛粪销售收入、小牛犊的出售收入、其它收入(如政府的各项补贴)等。其中原料奶的销售收入是最大部分,通常占奶牛养殖业的80%。原料奶销售收入取决于原料奶的产量,特别是单产水平、原料奶收购价格以及养殖规模。原料奶销售收入与这些因素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从原料奶饲料成本与原料奶价格变化来看,2004~2009年,每千克原料奶中,饲料成本最低的是小规模牧场,平均为1.21 元;饲料成本次低的是散户,平均为1.28 元;饲料成本最高的是大规模牧场,平均为1.62 元(表1)。
从饲料成本占原料奶价格的比例来看,2004~2009年,小规模牧场的比例最低,平均为54.29%;中规模牧场的次之,平均为56.22%;再次是散户,平均为58.82%,大规模牧场的比例最大,平均为66.01%(表1)。
从毛利率比较来看,2004~2009年,效益最好的是小规模牧场,平均为24.05%;其次是散户,为22.87%;再次是中规模牧场,为17.49%;最低的是大规模牧场,为16.25%(图1)。但是,从毛利率走势来看,小散户和小规模牧场自2008年后明显下降,而中规模牧场和大规模牧场的毛利率在逐步提高。在目前的政策和市场环境下,政府正在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的扶持。同时,大部分乳品企业与规模养殖场(小区)维持较紧密的产销利益关系,快速提高了大中规模养殖在奶牛养殖中的比例。
2010年,总体而言,中国奶牛养殖效益有所回升(图2)。根据中国奶业协会提供的数据,2010年1~8月,全国每头泌乳牛的产奶利润提高了27%,同期平均亏损面下降到31%,下降了8 个百分点。BOABC认为,中国奶牛养殖效益好转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原料奶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单产水平的提高,超过了饲料价格的上涨幅度;第二,部分因为单产较低或经营不善而导致亏损的散户和其它经营户退出了奶牛养殖业;第三,政府对规模养殖的扶持促进了规模养殖模式的较快发展,相比较而言,规模养殖单产较高,获得的收益较高且稳定。
图2 中国奶牛养殖效益变化(2009~2010年)
对中国规模奶牛场未来趋势的判断有以下几点:
一是,从中国奶源主产区来看,中国规模牧场向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方向发展,100~200 头规模的奶牛场奶牛存栏在规模奶牛养殖中所占的比例较小,而500~1 000 头以及1 000 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场存栏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尤其是1 000 头以上规模的奶牛存栏比例上升的势头尤其显著。
二是,从规模奶牛场的增长潜力来看,原料奶生产的资源优势决定了原料奶的成本优势,而以饲料为主的物质费用成本又是奶牛场经济效益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从这种层面上讲,中国规模奶牛奶增长潜力较大的省区应该是东北的黑龙江、内蒙古东部,西北的新疆、陕西;其次是华北的农牧结合省区,如山东、河南、山西和内蒙古中部以及西南的四川;增长潜力最小的是北京、上海和天津3 个直辖市。作为全国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传统的畜牧业在经历重大调整,奶牛场逐渐转向良种中心和现代化的标准示范牧场,养殖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三是,从奶牛场具体的养殖规模来看,标准化的规模养殖是中国奶牛养殖业发展的方向,但受资源和环保的限制,规模奶牛场中,存栏500~2 000 头的奶牛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规模模式,5 000 头以上乃至10 000 头以上的超大规模牧场只会在奶业资源大省有限地发展,不会成为中国奶牛场发展的主流模式。在传统的奶业大省和奶业主产区,如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的部分地区、宁夏等,标准化的养殖小区(奶牛存栏为200~500 头,少部分为800~1 000 头)将大量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