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国 段兴斌
宁夏民政厅民康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逐年增多。我院作为民政系统精神病院,负责收治一些流落街头或出现肇事行为,由公安110送来的所谓“三无人员”精神病患者。这些患者大多数病史不清,症状复杂,诊断、治疗等有其特殊性。流浪精神病患者既是危险人群也是需要社会关怀、救助的弱势人群。为了更深入的探讨有效地的救助方法,现就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1日—2011年4月30日我院救助流浪精神病患者67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36例。很多病人的确切年龄无法知晓,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67岁。他们多来自贫困家庭和地区,除来自本市及郊区外,还涉及周边县区和省市。所有住院病人有51例经治疗后了解到具体家庭住址送回家,16例滞留医院成为“三无”患者。
1.2 方法 用自制疾病分布调查表就患者的疾病分布、精神症状、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服用药物不良反应,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2.1 疾病分布 收治的流浪精神病患者中,以精神分裂症、智能障碍占大多数。67例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67例患者疾病分布见表1。
表1 67例患者疾病分布
2.2 精神症状 冲动毁物伤人19例,横卧街头穿行马路16例,高声谩骂及不停胡语14人,自语自笑9人,无故脱衣不知羞耻7人,见人热情随意送财物及追逐异性2人。
2.3 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 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使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62例,占92.54%。其中使用奋乃静33例,氯丙嗪23例,氟哌啶醇6例,利培酮5例。联合用药27例,主要为抗精神病药物合并抗癫痫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合并心境稳定剂,两种抗精神病药物合用,及合并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抗焦虑和镇静催眠。
2.4 药物不良反应 其中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36例,心率增快12例,流涎9例,便秘6例,体位性低血压4例,心电图改变3例,肝功能改变3例。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基本消除。
2.5 治疗转归 所有住院病人有51例经治疗后了解到具体家庭住址,31例由救助站工作人员送回家,20例由家属主动接出院,16例滞留医院成为“三无”患者。
本文对本院2008年1月1日—2011年4月30日住院的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城市流浪精神病发病年龄普遍较小,受教育水平偏低,且流浪患者籍贯以外省市籍较多,与国内报道的有关流动人口中精神病患者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基本一致[2~4]。城市流浪精神病患者,由于流动性大,生活环境恶劣及文化程度不高,在社会中受尊重的程度较低,患者自身病态思维及情感体验的影响,精神疾病往往未得到及时的控制,患病率高,且复发率高[5]。常常表现伤人毁物,对社会治安及稳定造成不良影响,多由110送住我院。本文资料中,入院后精神疾病诊断情况以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居高。大部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最后任其流浪社会,更有甚者故意遗弃精神病患者,造成患者多次入院,提示应加强精神卫生立法,明确监护人的义务和法律责任,将精神卫生工作做得更好。
那么在收治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首先,是诊断问题,患者的病史问题是空白的,仅根据被收治时的情况和医生对精神状况检查的结果下诊断是欠准确的,患者是原有疾病的复发?还是强烈精神刺激下的新发病例不得而知。其次,是药物治疗问题,流浪精神病人入院后,绝大多数患者使用的药物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药物剂量较小,治疗效果较差,且会出现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这与此类患者住院经费的限制有关。另外因医生对患者的病史不了解,用药较为谨慎,仅用药物控制一些明显的兴奋躁动伤人毁物,而对其幻觉妄想往往不予过多的过问,最后,患者的转归问题一直是最头疼的,核实患者的户籍和住址往往破费周折。有些家属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来接患者回家。还有一部分根本无法提供家庭住址,这样造成患者滞留医院时间较长,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影响了其他患者的入院治疗。有些患者由救助站工作人员送回户籍所在地,或者户籍所在地民政局机构派人来将其接回,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出院后因为缺乏家庭照顾,容易出现病情反复,在当地又会出现一些肇事及扰乱社会秩序等现象,使之前的所有医疗服务全部付之东流,严重浪费国家卫生资源。所以,对这些患者的综合救治尤为重要。
[1]陈彦方,杨德森,姚芳,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 (CCMD-3).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165.
[2]陈贻华,黄石章,胡季明,等.流动人口中精神病患者的有关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1,27(2):115.
[3]卫雪兴,杨健身,李晋文,等.流浪救助对象精神病患者41例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12):740-741.
[4]吴冬凌,李红,刘雪琴,等.城市无业流浪人员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5,17(1):27.
[5]张海燕,孙健.出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5,17(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