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

2011-08-28 01:54陶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5期
关键词:紫菀荆芥桔梗

陶江

上呼吸道感染涉及从鼻到下级支气管树(不包括肺泡)的气道黏膜的炎症,除鼻部症状外,半数患者表现为咽喉炎,40%患者有咳嗽。症状多在1~3 d内最明显,一般在1周后消失,但咳嗽常持续较久[1],临床上称为感染后咳嗽(postinfeetious cough),多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可以持续3~8周[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1年2月在门诊就诊的60例感染后咳嗽患者。其中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18~49岁,平均(40.2±8.7)岁,平均病程(40.5±13)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9~50岁,平均(39.5±7.5)岁,平均病程(42.8±10)d。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1.2 观察对象 感染后咳嗽诊断标准如下:①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所致的呼吸道感染以后继发的咳嗽;②感染得到控制后咳嗽症状不缓解;③血常规及X线胸片未见异常;④排除其他引起咳嗽的病因,如咳嗽变异型哮喘、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等。纳入标准:符合感染后咳嗽的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50岁。排除标准:存在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年龄>50岁或<18岁;吸烟者;合并妊娠者。终止标准:治疗期间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者。

1.3 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把符合标准的观察对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中药汤剂“加味止嗽散”(紫菀 15 g,百部 15 g、荆芥 10 g、桔梗 5 g、陈皮 10 g、炙甘草5 g、白前 10 g、钩藤 10 g(后下)、薄荷 10 g(后下),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对照组口服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1粒/次,2次/d(每粒含盐酸伪麻黄碱90 mg,马来酸氯苯那敏4 mg,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7 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

1.4 观察指标 咳嗽症状积分:根据PIC症状特点,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制定,见表1,根据咳嗽严重程度将咳嗽分为:日间积分0~3分和夜间积分0~3分各3个等级。

表1 咳嗽症状积分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临床治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咳嗽症状积分减为0~1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咳嗽症状积分减为2分;有效:临床症状好转,咳嗽症状积分减为3分;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咳嗽症状积分未变甚至增加。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50%,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差值(△d)比较(均数±标准差)两组治疗前咳嗽积分无差异,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疗效的比较(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咳嗽积分及差值比较(x ± s,%)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服药后有11例出现头晕、嗜睡、乏力等不良反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可能与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作为变应原引起气道变应性炎症及其促进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增加缓激肽释放,影响免疫机制、炎症介质释放等因素有关[4]。目前《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推荐应用镇咳药、抗组胺药加用减充血剂等。

祖国医学将感染后咳嗽归属于外感咳嗽的范畴,认为其病因以外感六淫为主,而风为六淫之首,故以风邪为先导。止嗽散源自清·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由桔梗、甘草、白前、陈皮、百部、荆芥穗、紫菀七味药组成,为风痰咳嗽而设。方中以百部、紫菀为君药,两药味苦,都入肺经,止咳化痰,其性温而不热,润而不腻;桔梗味苦辛而性平,善于开宣肺气;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长于降气化痰,二者协同,一宣一降,以复肺气之宣降为臣药;荆芥辛微温,疏风解表,祛在表之余邪,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桔梗又有利咽止咳之功,为佐使之用。全方配伍之妙正如程氏所言:“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止嗽散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减少咳嗽次数[5]。钩藤清热平肝、镇痉熄风,质轻气薄,轻清走上;薄荷轻清芳香,辛凉行散,长于疏散风热、清利咽喉。二药伍用,祛风清热,利咽镇咳,适用于内伤、外感咳嗽,且日久不愈者[6]。

本研究采用加味止嗽散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有11例出现头晕、乏力、嗜睡等不良反应,治疗组口服加味止嗽散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继续研究和推广。

[1]Del Mar C,Glasziou P.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lin Evidence,2003,9:1701-1711.

[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9,32(6):40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4]施毅译.病毒诱发的人类气道高反应性.国外医学·呼吸分册,1994,14(1):38.

[5]徐乃玉,顾振纶.止嗽散药理作用研究.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3,22(3):35-36.

[6]吕景山.施今墨对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0.

猜你喜欢
紫菀荆芥桔梗
基于DNA条形码鉴别缘毛紫菀及狭苞紫菀
桔梗皂苷D在抗肿瘤作用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止咳通便话紫菀
桔梗及其种植技术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