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宏伟 陈晓
重症医学科(ICU)集中了医院内各科室的危重患者,这些患者常常存在多器官功能不全并伴有严重的病理生理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特别是随着侵入性操作、呼吸机支持及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ICU患者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且感染常是导致抢救最终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有文献报道,ICU的院内感染要比普通病房高出3~18倍[1]。我们对ICU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监测和分析。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入住ICU重症患者(包括严重多发伤、外科急腹症、脑血管意外等),发生院内感染的33例患者,其中男22例,女11例。
1.2 诊断标准 采用卫生部院内感染诊断标准[2],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 h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6、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1.3 标本采集与处理 采用无菌吸痰或由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中吸出的深部下呼吸道分泌物或尿、便、血液、手术伤口分泌物、创面分泌物以及深静脉导管侵入端送检。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2.1 病原菌的分布 33例患者共检出9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5株(占86.73%),尤以铜绿假单胞菌(30株)、大肠埃希菌(11株)、鲍曼不动杆菌(9株)、肺炎克雷伯菌(8株)等非发酵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10.20%),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MRSA阳性)、人葡萄球菌1株(MRSA阳性)、屎肠球菌2株、头状葡萄球菌2株、表皮葡萄球菌3株(其中2株为MRSA阳性);真菌3株,均为白假丝酵母菌。
2.2 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情况
表1 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
表2 革兰阴性杆菌敏感性
目前ICU病房最常见的病原菌仍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多为条件致病菌;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相符[3,4]。究其原因主要与ICU病房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深静脉植管等侵入性治疗较多;与ICU的特殊环境特点,以及应用抑酸剂预防应激性溃疡有关;与患者病情重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几率高于普通病房患者,造成患者肝肾功能进一步损伤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同时使耐药致病菌增加,从而导致感染更难控制甚至发生真菌等二重感染有关。
本研究发现我院ICU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依次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这与相关文献[5,6]报道,鲍曼不动杆菌为占第一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不一致。
铜绿假单胞菌对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吡肟等敏感性较高。大肠埃希菌对丁胺卡那、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丁胺卡那、亚胺培南较敏感外,对其他抗生素呈现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妥布霉素敏感性较高。丁胺卡那对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的敏感性均高,且其对前三种的敏感性高于亚胺培南,这与有关文献报道不一致,但丁胺卡那由于其耳毒性、肾毒性造成应用范围有限。
综上所述,院内感染在ICU发病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因此,我们应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动态监测抗生素耐药情况;同时感染患者应注意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等规范操作,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如及早拔除气管导管、导尿管、深静脉导管等),及时更换可能存在感染的侵袭性器械;加强综合治疗,减少入住ICU天数。
[1]SinghN ,Yu VL.Rational empiric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in the ICU .Chest,2000,117:1496-149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3]赵革.ICU病房院内感染的分析及防治.中国医药导报,2009,6(12):161-164.
[4]许燕卿,徐昕,左亚田.重症监护病房耐药性监测.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03,13(9):835-837.
[5]周丽华,张利鹏,郭素芳.重症医学科院内感染病原学分析及治疗对策.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0,32(4):398-399.
[6]梁启明,王琪林,崔成宏.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呼吸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山西医药杂志,2009,38(3):28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