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调查初报

2011-08-27 00:41:40王振营姜玉英单旭南张海剑
植物保护 2011年6期
关键词:玉米田棉田夜蛾

石 洁, 王振营, 姜玉英, 单旭南,张海剑, 王 静, 戈 星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 071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调查初报

石 洁1, 王振营2*, 姜玉英3, 单旭南3,张海剑1, 王 静2, 戈 星2

(1.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保定 071000;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3;3.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

为了明确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为预测预报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对玉米田、豆田、花生田、棉田、甘薯田等作物植株、地表和0~5cm表土进行调查,记录二点委夜蛾幼虫的分布部位和数量。结果表明,在玉米植株苞叶、玉米田的麦秸和杂草下、豆田、棉田、花生田、甘薯田、冬瓜田植株下或落叶下、桃园、田边地头和废弃农田杂草下均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以植株密度大、落叶多、地表覆盖程度高的棉田、豆田和花生田虫口密度高。说明二点委夜蛾食性杂,越冬场所复杂,棉田、豆田、花生田和玉米田等多种作物田以及田间杂草均可为其越冬场所。

二点委夜蛾; 越冬场所; 寄主植物

二点委夜蛾 [Athetis lepigone(Möschler)],异名Proxenus lepigone,属鳞翅目,夜蛾科,委夜蛾属,分布在欧洲及亚洲的日本、朝鲜等国家[1-4]。我国于2005年首次报道二点委夜蛾在河北省夏玉米苗期为害[4],2007年在山东省宁津发现为害玉米[5],为害范围逐年扩大,是我国耕作制度变革(麦收后免耕和贴茬播种)后新发生的害虫。2011年该害虫在黄淮海夏播玉米区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山西等6省全面暴发为害,在北京市平谷区夏玉米田局部也有为害,对夏玉米的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由于该虫是玉米上的新害虫,虽然对其形态、为害和发生已有少量的研究报道[6-7],但对其发生规律尚不清楚,且不知其越冬虫态和越冬场所[8]。为此,作者从2011年9月29日-10月13日,分别对河北省保定市、沧州市、邢台市、邯郸市和山东省德州市的不同作物田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了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初步调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县贤台乡大马坊村(N38.58°,E115.26°)、保定市定兴县固城镇(N39.09°,E115.43°)、隆尧县(N37.18°,E114.36°)、邯郸县南堡乡中堡村邯郸农科院农场(N36.33°,E114.31°)、吴桥县于集镇姚庄(N37.40°,E116.36°)、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德州农业科学院试验场(N37.25°,E116.26°)。

1.2 调查作物田选择

调查的田块因当地作物种植种类不同而异。主要有麦茬夏玉米田、非麦茬夏玉米田、麦茬豆田、非麦茬豆田、棉田、花生田、甘薯田、桃园、冬瓜田、白菜田、刚出苗的麦田。此外,还调查了荒废的农田。

1.3 调查方法

每种类型的田块调查3~6点,每点1m2。调查田中地上植株、地表残枝败叶及杂草下二点委夜蛾幼虫数量。同时还在调查地点取0.5m2的0~2cm的表土土样进行过筛,检查表土中二点委夜蛾幼虫的数量。

2 结果分析

无论是麦茬玉米田还是非麦茬玉米田,在麦秸下或杂草下大多可查到二点委夜蛾幼虫。玉米田不同杂草下二点委夜蛾幼虫密度不同,以阔叶杂草下密度较高。在秸秆还田的玉米田碎秸秆下没有找到二点委夜蛾幼虫,但在地边碎秸秆下的杂草中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在满城玉米田调查中,在玉米叶鞘的叶腋处、苞叶中发现有大龄幼虫,但玉米苞叶和果穗没有被害状,1d后对已经查过的玉米植株苞叶检查时还可再查到二点委夜蛾幼虫,表明二点委夜蛾幼虫是从地表杂草下爬到玉米叶鞘或苞叶中的。此外,振动玉米植株,可看到从植株上抖落下的二点委夜蛾幼虫。

表1 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幼虫数量调查结果1)

棉田落叶下的虫口密度在邯郸、吴桥和德城区较高,最高达11.2头/m2。在棉田地表落叶或地头杂草下都能发现数量不等的二点委夜蛾幼虫,有些幼虫在落叶中(表2)。目前黄淮海区域种植的棉花基本为抗虫棉,田间发现的幼虫大小龄期和其他作物田块并无区别,室内分别和同时用棉花植株的幼芽和下部老叶、枯叶饲喂从田间采回的二点委夜蛾幼虫,均能正常取食且无选择性。

表2 棉田二点委夜蛾幼虫数量调查结果

从几个地区不同类型的豆田落叶下及田边杂草上,均可查到二点委夜蛾幼虫,虫口密度也较高,最高达6.7头/m2。田间调查发现,有些幼虫在落叶上取食(表3)。

在花生田、甘薯田、冬瓜田、桃园、麦茬红小豆及芸豆田、萝卜田以及废弃农田均可发现二点委夜蛾幼虫,表明二点委夜蛾幼虫的越冬场所非常复杂(表4)。新出苗的麦田没有发现二点委夜蛾幼虫为害,白菜田也没有发现二点委夜蛾幼虫。

表3 豆田二点委夜蛾幼虫数量调查结果

表4 其他作物田二点委夜蛾幼虫数量调查结果

此外,对玉米田麦秸和杂草下以及豆田落叶下0~5cm的土过筛,没有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

3 讨论

3.1 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

从目前的调查结果初步分析,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是多种作物田的落叶和杂草下,特别是棉田、豆田和花生田。一些果园以及作物田边地头杂草下也是二点委夜蛾越冬的场所。由于棉田传统上在来年种植前才进行整地翻耕,对二点委夜蛾的越冬极为有利,棉田可能是本地区二点委夜蛾的主要越冬地。此外,收获后不再翻耕种植小麦的豆田、花生田和玉米田也是二点委夜蛾越冬的重要场所。

调查中还观测到在棉田和豆田,田间落叶多,植株密度大,落叶覆盖程度高的田块虫口密度大。在河北隆尧调查的棉田由于种植密度小,地表落叶覆盖程度低,虫口密度小,而相邻的豆田地表落叶覆盖程度高,虫口密度大。

由于调查的农田种类不能完全代表当地农田类型,随着调查的深入,二点委夜蛾的越冬场所还会增加。虽然我们对一些类型的农田表土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二点委夜蛾幼虫,由于筛土费工费时,取样点少,不能排除土壤疏松的田块表土中会有二点委夜蛾越冬。

3.2 二点委夜蛾的越冬虫态

调查中发现,大多数二点委夜蛾幼虫体长在1cm以上,按照姜京宇等提出的幼虫分类,为4龄到5龄幼虫,还有少量小于1cm的幼虫,为3龄,没有发现蛹。采回的幼虫一部分开始吐丝作茧,其余的分别提供给豆叶、棉叶、花生叶以及杂草等仍可取食,田间也见到个别幼虫吐丝结茧。此次调查时间已经进入深秋,气温转低,特别是夜间最低气温已低于10℃,因此,二点委夜蛾以幼虫越冬的可能性较大。具体越冬虫态仍需继续深入调查,特别是在入冬后调查二点委夜蛾在田间的虫态来确定。

3.3 二点委夜蛾的寄主植物

2011年7月份在二点委夜蛾为害夏玉米时期,调查二点委夜蛾主要为害夏玉米苗时,作者在山东省济宁市发现二点委夜蛾取食小麦收获后遗落在田间的麦粒胚、小麦自生苗的嫩茎。麦茬豆田大豆苗、花生田花生苗也有少量被害苗。河北省安新县植保站曾于2010年饲养观测到二点委夜蛾幼虫取食麦秸和麦糠也能完成世代发育[9]。在本次调查中,发现了二点委夜蛾幼虫啃食未成熟大豆茎基部的表皮,也发现幼虫取食落在地面的豆叶和棉叶,还发现其取食多年生阔叶杂草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的叶片。室内提供幼嫩叶、下部老叶和干枯的棉叶和豆叶,幼虫均可取食,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但在室内分别提供新鲜和干枯的花生叶片,有些二点委夜蛾幼虫不取食新鲜的花生叶片。由于在作物田、田间地头、废弃农田和桃园杂草下也发现有二点委夜蛾幼虫,表明田间杂草也是其寄主植物。说明二点委夜蛾食性复杂,寄主范围很广,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4 二点委夜蛾成虫是否存在迁飞问题

由于以前没有调查到二点委夜蛾的越冬虫源,2011年黄淮海夏玉米苗期二点委夜蛾暴发,因此,有人推测二点委夜蛾有可能为迁飞性害虫。根据作者这次在河北中南部和山东北部二点委夜蛾发生区的调查,发现二点委夜蛾越冬场所复杂,且越冬虫源量大,表明二点委夜蛾主要为当地虫源,迁飞的可能性不大,以扩散为主,但并不排除少数个体随气流远距离迁飞的可能。

[1] Nikolaevitch P A,Vjatcheslavovna I E.The Noctuidae(Lepidoptera)of the Daghestan Republic(Russia).II[J].Phegea,2003,31(4):167-181.

[2] Poltavsky A N,Matov A Y,Ivlievc,P P.Heteroceran moths(Lepidoptera,Heterocera)of the Don River Delta[J].Entomological Review,2009,89(9):1072-1081.

[3] Lindeborg M.Remarkable records of Macrolepidoptera in Sweden[J].Entomologisk Tidskrift,2008,129(1):43-52.

[4] 姜京宇,李秀芹,许佑辉,等.二点委夜蛾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2008,34(3):23-26.

[5] 刘忠强.抓紧查治夏玉米二点委夜蛾[N].山东科技报,2007-07-30(5).

[6] 全国农技中心测报处.2011年玉米螟发生防治周报第九期[EB/OL].(2011-07-28).http:∥www.natesc.gov.cn/Html/2011_07_29/28092_52857_2011_07_29_178764.html.

[7] 石洁,王振营.玉米病虫害彩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8] 姜京宇,李秀芹,刘莉,等.河北省玉米田二点委夜蛾发生危害初报[J].植物保护,2011,37(5):213-214.

[9] 姜玉英,龚一飞,姜京宇.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8):17-19.

Preliminary report on investigation of the overwintering sites ofAthetis lepigone

Shi Jie1, Wang Zhenying2, Jiang Yuying3, Shan Xunan3, Zhang Haijian1, Wang Jing2, Ge Xing2
(1.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Baoding071000,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the Biology of th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193,China;3.National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er,Beijing100125,China)

The overwintering sites ofAthetis lepigone(Möschler)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orecasting and control of the insect pest.Surveys on plants,fallen leaves,weeds and the 0-2cm surface soils in corn,soybean,cotton,peanut,and sweet potato fields were carried on,and the location and number ofA.lepigonelarvae were record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A.lepigonelarvae were present in husks,underneath the decayed wheat straws and weeds in corn field,fallen leaves in cotton,soybean or peanut fields,and also in sweet potato and white gourd fields.The larvae ofA.lepigonewere also found underneath the weeds in peach garden,in abandoned fields and the edges of fields.More larvae were recorded in cotton,soybean and peanut fields with higher plant density,more fallen leaves and good ground coverag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A.lepigoneis a polyphagous insect pest.The overwintering sites of the pest are very complicated.The fields of soybean,peanut and corn as well as the weeds in the edges of farmlands could be the overwintering sites ofA.lepigone.

Athetis lepigone; overwintering site; host plant

S 435.132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1.06.027

2011-10-17

国家玉米产业技术体系(CARS-02)

* 通信作者 E-mail:zywang@ippcaas.cn

猜你喜欢
玉米田棉田夜蛾
侯马市 采取果断措施开展对草地贪夜蛾统防统治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科学认知草地贪夜蛾 打赢防控攻坚战
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 09:08:51
草地贪夜蛾的识别与防控
今日农业(2019年13期)2019-08-12 07:59:08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玉米田除草剂的那些事
营销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18
高温干旱下的夏播玉米田害虫防治?
营销界(2015年23期)2015-02-28 22:06:17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42
玉米田化学除草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3期)2015-02-28 18:40:23
一〇一团棉田主要虫害调查分析
棉田磁化水灌溉脱抑盐作用及促生效果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