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军,占 波,江文婷
(上饶市人民医院CT室,江西 上饶 334000)
周围型小肺癌患者早期往往无自觉症状和体征,而周围型小肺癌的早诊断、早治疗对患者预后尤为重要,CT是目前肺癌诊断的最佳影像学手段[1],但是CT平扫对于周围型小肺癌的误诊和漏诊率高达20%~50%,尤其与肺炎性结节、肺结核瘤的相互误诊率最为多见[2],本文对经病理证实周围型小肺癌、肺炎性结节及肺结核球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周围型小肺癌的影像学定性诊断及与肺炎性结节、肺结核球的鉴别提供依据。
本文病例均为2008年3月至2010年9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其中周围型小肺癌35例(周围型小肺癌组):男19例,年龄46~71岁,平均61岁;女16例,年龄44~78岁,平均 63岁,腺癌21例,鳞癌8例,未分化癌6例,病灶大小 1.8~3.6 cm,平均2.5 cm。肺炎性结节18例(肺炎性结节组):男11例,女7例;年龄 39~77岁,平均48岁。病灶大小2.2~4.1 cm,平均3.4 cm,不包括硬化性血管瘤患者。肺结核球17例(肺结核球组):男8例,女 9例;年龄33~75岁,平均52岁。肺结核球大小1.8~3.5 cm,平均2.8 cm。
全部病例均手术切除,制作病理切片进行确诊。术前均做薄层CT平扫和增强扫描。所有研究对象手术前均未经放、化疗治疗。
术前采用GE公司生产的Lightspeed8层全身螺旋CT对3组患者进行检查。扫描范围为肺尖至膈顶部,自上至下进行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嘱患者重复屏气的呼吸深度相同。1)胸部平扫:120 kV,200 mA,扫描时间0.5 s,层厚及层距为10 mm。确定病灶位置后行2.5 mm薄层扫描,病灶<2 cm者用2~4 mm层距,病灶>3 cm者用5~10 mm层距,至少进行 5层薄层扫描图像。2)增强扫描:位置、层数、层厚以及层距同胸部平扫,增强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普罗胺注射液,350 g·L-1,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批号:1001292),由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推注。注射速率3.5~3.0 mL·s-1。注射剂量 100 mL,注药25 s后进行增强扫描。3)测量CT值:选择通过病灶最大径的3个连续层面测定 CT值,兴趣区域应包括病灶70%的区域,取3个层面CT值的平均数作为整个病灶的平均值作为记录数据进行研究。增强CT图像选取与薄层平扫所对应的层面,在5 min内取最大强化值作为增强CT值。CT增值=最大强化值-平扫CT值。
回顾性分析3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对3组病例的平扫CT值、增强CT值及CT增值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q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组患者病变皆位于肺周围区,影像表现呈结节状,鉴别诊断困难。肺炎性结节组和肺结核球组各自只有2例在术前诊断正确,其余均误诊或疑诊为肺癌。
3组平扫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增强CT值及CT增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肺结核球组增强前后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性结节与周围型肺癌组增强前后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间肺炎性结节CT增值最高,周围型小肺癌其次,肺结核球最低。见表1。
表1 3组病灶CT值比较 ±s,Hu
表1 3组病灶CT值比较 ±s,Hu
△P>0.05,*P<0.01与平扫CT值比较。
组别 n 平扫CT值 增强CT值 CT增值周围型小肺癌组 35 38±11.12 78±11.12* 39±16.23肺炎性结节组 18 36±12.35 98±14.67* 62±15.07肺结核球组 17 35±10.26 44±9.38△ 10±8.12 P>0.05 <0.01 <0.05
影像学评估是肺癌定性诊断的重要方法,能对肺部结节的性质作出初步的判断。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定性诊断的CT征象有:1)结节内部征象:结节征、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和小叶间隔结节样增厚等;2)肿瘤-肺交界面征象: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和胸膜增厚征等。CT平扫征象对肺部癌性结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除非出现上述典型的征象,否则仍难以与肺内其他结节性病变进行明确鉴别,即使高分辨率的CT仍存在误诊的可能,而强化CT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肺内结节的血供情况,为结节的定性诊断提供进一步的参考。在强化CT扫描可以见到,肺部的癌性结节不同程度的强化,部分癌性结节强化虽有不均匀但均有CT值的显著增高,这为周围型小肺癌的定性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本研究显示,强化前后周围型小肺癌CT值与炎性结节均呈显著差异,而增强前后结核球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点为周围型小肺癌与肺结核球间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与文献[3-4]报道接近,周围型小肺癌与肺炎性结节虽在强化后CT值都显著增高,但二者CT增值间存在显著差异,肺炎性结节明显高于周围型小肺癌,国外有学者[5]建议,鉴于二者CT增值差异存在显著性,将CT增值60 Hu作为恶性结节诊断的临界指标:炎性结节呈特高度强化(CT增值≥60 Hu),而癌性结节呈中度强化(CT增值20~60 Hu),结核球则呈低度强化(CT增值≤20 Hu),本文结果也证明了此观点。
综上所述,通过测定增强前后CT值及CT增值的变化将有助于鉴别周围型小肺癌、肺炎性结节和肺结核球,是临床早期诊断周围型小肺癌的有效影像学参考依据。
[1] Webb W R.Radi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AJR Am J Roentgenol,1990,154(4):701-708.
[2] Gaeta M,Barone M,Russi E G,et al.Carcinomatous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s:evaluation of the tumor-bronchi relationship with thin-section CT[J].Radiology,1993,187(2):535-539.
[3] 郑琳,黎海亮,张建伟,等.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2008,23(7):772-774.
[4] Tan B B,Flaherty K R,Kazerooni E A,et al.The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J].Chest,2003,123(S 1):89S-96S.
[5] Swensen S J,Viggiano R W,Midthun D E,et al.Lung nodule enhancement at CT:multicenter study[J].Radiology,2000,214(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