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玉芬,刘 政,宋福晨
血栓性浅静脉炎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属中医学“恶脉”、“赤脉”、“青蛇毒”等范畴。我院2004年3月—2010年3月共治疗观察378例,其中应用花栀通脉片治疗20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378例,患处浅静脉均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出现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局部明显压痛。部分患者血栓性浅静脉炎伴有静脉周围炎,浅静脉周围皮肤红肿、疼痛。两组临床资料及诱发因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详见表1、表2。
表1 两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n,±s)
表1 两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对比(n,±s)
注:两组资料比较,P>0.05
性别 年龄(岁)52 51病程(d)9.1±5.6 8.8±5.4 n 男102 93女部位右下肢80 83左下肢93 81右上肢10 5左上肢12 6胸腹壁治疗组对照组200 178 98 85 6 3
表2 两组血栓性浅静脉炎患者诱发因素对比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花栀通脉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生产,批文号鲁药制字:Z0120030241;药物组成:金银花、马齿苋、当归、赤芍、生地、板蓝根、山栀、黄柏等),每次10片,3次/d,饭后半小时口服。20 d为1疗程。
对照组应用穿王消炎片(广东罗定制药有限公司制,国药文号:Z20025682。药物组成:穿心莲、了哥王),每次4片,3次/d,饭后半小时口服,20 d为1疗程。
两组均配合外用消炎液(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药剂科生产,药物组成:黄连、马钱子等,将上药放入75%酒精内浸泡7 d后装器皿内备用)局部外涂,3~5次/d。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的治愈及显效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1 疗效判定标准 ⑴临床治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消退;⑵显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消失,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变小;⑶有效:患肢发红、肿胀、灼热基本消失,疼痛减轻,结节或索条状肿物变软;⑷无效:患肢发红、肿胀、疼痛、灼热,硬结节或索条状肿物无变化或加重。
2.2 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愈及显效率为90.0%,总有效率为96.5%;对照组治愈及显效率为76.4%,总有效率为89.9%。治疗组治愈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3。病程在15 d之内者,治疗组治愈155例,显效16例(治愈及显效率98.8%);对照组治愈117例,显效14例(治愈及显效率83.4%),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与病程关系比较(n)
血栓性浅静脉炎属中医学“恶脉”、“赤脉”、“黄鳅痈”、“青蛇毒”等范畴,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本病起病急,疼痛重,发病率高,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的发生常与化学性药物刺激、外伤、感染、穿刺抽血、血液高凝等有关,也是下肢静脉曲张常见的并发症。其主要病理改变是静脉壁发生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局部出现红色硬结或红肿条索状物、压痛,体温及白细胞轻度升高,一般不引起全身中毒反应。中医学认为,湿热蕴结、瘀血阻滞脉络是其主要病因病机。
通过临床治疗观察,我院自制中成药花栀通脉片疗效满意,临床治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从病程上看,发病时间较短的病例临床疗效好于病程较长者,治疗越早,疗效越显著。病程在半月以内者,花栀通脉片组的治愈、显效率为98.8%,显著优于穿王消炎片组。通过临床长期观察,花栀通脉片对病程较长,热象轻,偏于血瘀者,疗效没有湿热蕴结者好。因此,认为花栀通脉片更适合血栓性浅静脉炎初期阶段表现为湿热蕴结的患者。
花栀通脉片是根据我院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有效经验方研制而成,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之功效。方中金银花、马齿苋、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痛的作用;当归、赤芍、生地、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山栀、黄柏、苍术具有清热燥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金银花、山栀、板蓝根、马齿苋、黄柏均有抗菌、消炎、解热的作用;当归、赤芍、牛膝、丹皮等则具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改善外周微循环的作用。关于花栀通脉片的确切治疗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另外,对于肢体反复发作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者,应首先考虑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潜在性内脏癌。
[1]侯玉芬,刘政,程志新,等.花栀通脉片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58例临床观察 [J].光明中医,2006,21(12):43.
[2]张玥,刘政,刘明,等.花栀通脉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J].疑难病杂志,2008,8(8):1.
[3]李强,侯玉芬,张磊.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因病机及其证治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