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胜 黄秀峰 吴苏静
(广东省深圳市横岗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 518115)
胎盘植入是产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和危急重症之一,是指胎盘附着异常,表为绒毛植入子宫肌层内。由于胎盘植入产前尚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测指标,产前很难诊断[1]。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伤检查方法,在产前对胎盘是否并发胎盘植入有一定的预测性。本文通过前瞻性评估的方法,产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前置胎盘产妇是否并发胎盘植入,旨在探讨彩超在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及其声像特征。现报道如下。
选择2005年1月至2010年2月在本院行产前超声检查、住院分娩或引产,产后经临床和病理证实胎盘植入患者68例,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9.5±8.7)岁;孕周32~40周,孕次1~4次,产次0~2次,其中有阴道顺产史者有9例,有1~2次剖宫产史者有17例,有人工流产史26例。
采用病理学和临床相结合的诊断标准:临床以徒手剥离胎盘困难;病理切片镜下子宫平滑肌内可见绒毛组织。
采用日本ALOKA超声诊断仪。嘱孕妇适当充盈膀胱,取孕妇平卧位,将探头置于腹壁,常规超声显像检查胎儿及其附属物,检测胎盘位置、胎盘内有无异常回声、胎盘与子宫肌层的界限以及胎盘后间隙的情况,不断改变探头方向,重点观察胎盘后间隙及胎盘实质和周围血流情况,以判断是否有胎盘植入。
采用χ2检验。
本组68例产后经临床和病理证实为胎盘植入的研究对象均在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产前超声提示胎盘植入有21例,漏诊47例,产前检出率30.88%。
表1 产后出血、胎盘位置与产前超声检出率
2.2.1 产前胎盘植入超声检出者超声声像特征及分布情况(1)胎盘内欠规则液性暗区漩涡形成,有17例(占80.95%);(2)胎盘后间隙部分消失或全部消失,有15例(占71.43%);(3)胎盘后方子宫壁肌层低回声区变薄或消失,有9例(占42.86%);(4)胎盘异常增厚,有4例(占19.05%)。
2.2.2 产后出血、胎盘位置与产前超声检出率,见表1。
植入性胎盘是因原发性蜕膜发育不全或创伤性内膜缺陷,使胎盘绒毛直接侵入肌层内。临床表现为胎儿娩出后胎盘不剥离,或孕期子宫穿孔,出现大出血和继发感染等。研究证实,剖宫产史、刮宫史和子宫发育不良是植入性胎盘的三大好发因素[3]。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报道胎盘植入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且风险随剖宫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利用超声观察胎盘及周围血流图像对胎盘植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诊断敏感性不高,本组68例患者检出率为30.88%,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很好的反映血流的变化情况,其图像特征为:胎盘异常增厚,内部出现不规则胎盘腔隙,内有动脉血流,胎盘内漩涡形成,覆盖胎盘的子宫肌层变薄或消失,胎盘后间隙消失。本组研究中21例胎盘植入病例产前超声表现最常见的是胎盘内欠规则液性暗区漩涡形成(80.95%),其次为胎盘后间隙消失(71.43%),与以往文献报道相似。本组合并产后出血、前置胎盘和前壁胎盘的产前检出率较高,提示胎盘植入深度、超声诊断前置胎盘可清晰显示胎盘与肌层界限、胎盘内漩涡的声像,故而不易漏诊。在彩超诊断胎盘植入时需注意与单纯性前置胎盘相鉴别,后者显示肌层弓状动脉无异常变化。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盘植入虽不如产后诊断敏感,但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筛查手段,特别是当胎盘位于子宫前壁时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无创性、简单易行的特点。
[1]宋巧丽,郑晓春,林亚.胎盘植入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0,24(4):1042~1044.
[2]彭软,谢红宁,杨建波,等.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0,21(1):67~68.
[3]陈争春,蒋健穗,黄春玲.超声显像胎盘植入2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693~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