恺蒂
约堡动物园离我家只有五分钟的车程,那里也就像我们的后花园,一家四口都有动物园的年票,周末或放假,我常带孩子们去那里。孩子们对动物园的每个角落都很熟悉,大象、犀牛、河马、鳄鱼、狮子、长颈鹿、大山羚羊,都像老朋友,每次去都要一一与它们打招呼。
动物园中还有一个驯养动物的专区,里面生活着猪马羊鸡鸭鹅之类。这个专区中央的一棵大树下,有一个斯塔福郡斗牛犬的铜像,这条铜狗常年被孩子们抚摸攀骑,耳朵、头和背部都被磨得锃亮。每次去动物园,我儿子也总要在这条铜狗身上攀爬一番。雕像下有个牌子,上面写着这条铜犬的大名:丛林中的约克 (Jock of the Bushveld)。
约克可以说是南非最有名的一条狗了。它的主人是James Percy Fitzpatrick爵士(人们常称他为菲兹Fitz)。菲兹爵士1862年出生,1880年前后的淘金潮中,他从开普敦来到内陆德瓦士兰,金子没有淘到,他只能以从内陆到沿海的牛车运输来谋生,经过几年打拼他终于事业有成,以后成为记者作家政治家。在淘金和运输的岁月中,他有一条忠实勇敢的小狗,就是约克。后来,在跻身社会名流之后,他常常给三个孩子讲淘金潮中的冒险经历,故事中总有这条小狗相伴。他的好朋友吉普林听到这些故事后,就鼓励他写下来,并把这些故事结成集子,这就是1907年出版的《约克丛林历险记》。
此书一经出版,在南非立刻就非常流行,并且经久不衰,在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共印了一百多版。 现在南非书店里能够买到的,其实是此书的“洁本”,里面的一些当年很通行的种族歧视的言语都被删掉了。
在菲兹开始他的运输业不久,就遇到了约克。约克是一窝六条小狗中最瘦弱最矮小的一条。它长相丑陋,发育不全,常常被它那些强壮肥硕的兄弟们欺负,大家都说把这条小狗给淹死得了,菲兹却没有同意。他将约克留在自己身边,约克似乎早知道他是主人,长大之后的约克非常忠诚,也相当勇敢,无所畏惧,两人一起开始了探险的旅程。后来,约克被一只母羚羊踢伤,失去听力。最后,它因为听不到对它的呼唤而被人误杀。
最近,动画片《约克丛林历险记》在南非公映。这部电影是南非的第一部三维电影,五年打磨而成。电影吸引了一批国际影星来配音,所以,口音英式美式南非式互相混杂,让人觉得奇怪,不过,在那个淘金年代,可能真会有这么多不同的口音吧。图图大主教也在里面出演一位智者老人,为约克的精神追求指点方向,他也出席了首映式,为“南非之心,勇敢之心,宽广之心”的主题做公关。
当然,我也带孩子们去看了这部电影,并不觉得它能算得上是主流动画片中的上乘之作,主题单一,人物平面,20岁的菲兹像是电脑时代上网过多的宅男,说教性太强。但是,片子中的南非景致还是让人觉得亲切:丛林秋冬季节干旱的土黄色,原野上出没的各种动物,疣猪,几内亚鸡,特别是屎壳郎。对我的两个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因为这是他们所熟悉的那条小铜狗的故事。
南非人爱狗,我的孩子们也不例外。以前家中没有狗,总觉得他们的生活中被剥夺了什么似的。最终我抵挡不住孩子们的一再乞求,允许家中添一条小香肠狗。孩子们给这条小狗起了一个很宏大的名字,叫它为“猛犸”。孩子们喜欢在海滩带着小狗散步的戏剧效果:扯着嗓子大声喊叫“猛犸猛犸猛犸”,让边上的人都大惊失色,“什么,猛犸来了,我们赶紧逃走”,但是,等到小狗出现时,大家会更惊奇,原来猛犸竟然是这么可爱的小狗。
钢琴老师家里的狗死了,孩子们也跟着一起伤心。儿子问钢琴老师,狗狗是不是就埋在她家的花园里,钢琴老师说没有,因为她的狗太大,而她的花园太小。女儿就说,我们家的猛犸很小,等它以后死了,一定要埋在我们自己家的花园里,还要在它的坟上种一棵树。儿子说:“对对,要种一棵会长肉的树,因为猛犸最喜欢吃肉!”
所以,对孩子们来说,有一条小狗做主角,就是好电影。做父母的,也就不用挑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