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若麟(巴黎)
那一年中国国家主席访法,采访中我与一位法国同行有这样几句对话。我问,为什么法国媒体对中法两国元首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样一件国际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并不那么热衷,却津津乐道几十人的抗议行为,那位同行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呀!
从上周六(8月13日)起,达赖喇嘛访法。恰好在这一时刻,一位法国学者撰写、出版了一本在西方可谓“惊世骇俗”的书:《并非如此“禅”:达赖隐匿的另一面》。这是法国、可能也是西方世界直接负面评价达赖的第一书。作者马克西姆·维瓦斯对达赖40年来在公开场合所做的各种演讲、接受的采访、发表的书籍等进行研究、对比,从中发现达赖喇嘛实际上政治立场从来没有改变过,而他的说法却不停地在变化。维瓦斯引用的全部都是达赖的语言,但令人信服地勾勒出隐藏在微笑、宽容和忍耐面孔下的另一个“紧皱眉头,一副被赶下王位的君主的面孔,一心想着如何才能恢复他的王国,并回到拉萨重建神权政权”的达赖。要知道,达赖在西方媒体近年来接连不断的“造神”接力下,早已成为一个“活着的上帝”;在法国媒体上,批评、讽刺、挖苦、嘲笑基督教的教皇或穆斯林的先知都是可以的,但却不能“碰”达赖。因此,这本胆敢揭开达赖面纱的书,绝对应该属于“人咬狗”式的新闻了吧?
然而非也!法国国家电视三台周六午间新闻、晚间新闻和夜间新闻三次报道达赖在图卢兹“讲经”的新闻,却只字不提这本书的出版。这令我想起2008年达赖到南特“讲经”,500多名雄天派被迫害的信徒(其中大部分是欧洲人)如影随形地跟着达赖进行示威抗议!然而这一本应成为“特大新闻”的消息,却被法国主流媒体“一致忽略”了。以至于当我在各种场合、包括在法国电视台上谈到这一抗议时,法国人都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更令我吃惊的是,当法国总统最终还是与达赖见面时,法国几乎所有的报刊都用了一个颇为罕用、生僻的词:encatimini,意为“偷偷的”,来形容萨科齐因担心中国抗议低调见达赖的做法。在法国,记者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同一种说法,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也要尽可能回避。比如前面说过“法国”,后面再提及,就会用“六角形国家”来代替。然而在萨科齐会晤达赖的事件上,所有报刊无一例外都用“encatimini”这个词,而事实上丰富的法语要找到“偷偷的”同义词多得是,为何都不约而同重复同一个词呢?实在令人蹊跷。
是否维瓦尔的这本新书没有报道价值?维瓦尔并非新秀,而是一位已经出版了12本著作、并曾获1997年罗歇·瓦扬文学奖的作家。事实上,法国右翼媒体如《今日价值》就刊登了长文报道这本书的出版,并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一位法国媒体专家对我分析认为,右翼的报道是有原因的:喇嘛教已经成为法国的第五大宗教;1985年达赖曾到图卢兹,当时仅500人听其讲经。今天已经多达7000人;因此就右翼看来,已经受到伊斯兰教猛烈冲击的“基督教法国”,现在凭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威胁”。揭露这位“活着的上帝”,是为了维护基督教信众不受影响。而以左翼占优的其他媒体,则仍然将达赖视为“不可批评的人物”,这岂不是说,是否报道这本书,并非从此书的新闻价值出发,而是从各自的政治需要出发?
在新闻领域,报道与不报道都是一种立场的表现。事实上,法国媒体在涉及中国的时候,对某类主题的大肆报道,和对另外一些主题的有意“忽略”,均非偶然。而这一点在针对中国受众的媒体如BBC、法国国际广播公司、德国之声等尤为明显。多年来,凡正面评价中国的书籍,如学者韦龙的《中国的挑战》、毕加尔博士的《二十年后的中国》等从来都无缘出现在这些媒体上。经过2008年后,国人都知道西方主流媒体在涉及中国问题时,常常会“误报”、“错报”;但国人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漏报”乃至有意“忽略”,比谎言更难戳穿!维瓦斯的新书照例未能入法广的法眼,应该属于不是意外的“意外”。但我想,也许这并非记者的问题——事实上我认识一些法广中文部的记者,交谈之中,似乎也并不是那么“意识形态化”。那么就不得不问一句,难道在“自由”的新闻背后,真还有一只看不见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