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能力与下一代技术体系

2011-08-18 02:47:36吕锐
中国传媒科技 2011年8期
关键词:新华社体系建设

如今,信息技术高度发展,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革命,正在引发新闻信息生产传播方式和传媒格局的重大变革。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各种形态的新媒体终端和信息平台争相问世,新的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各种新的服务、新的技术产品也越来越多的普及到消费者手中。谁的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谁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就能更广泛地流传,谁的文化产品就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

就拿路透社来说,它成立于1851年,有160年的历史。从传统的通讯社到今天世界一流的商务和专业智能信息提供商、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在于它非常重视新技术的研发,每年拿出全年总收入4.5%左右的资金用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 并且,它重视创新,路透实验室(Reuters’Labs)在新媒体和无线移动技术领域就不断推出新产品。到目前为止,路透社在全球设有7大技术中心:伦敦、日内瓦、新加坡、香港、东京、纽约和悉尼,7大中心互为备份,经受了“9·11”事件的考验。

中央领导高度重视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曾多次指出,西方之所以能够掀起一轮又一轮反华舆论浪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强大的国际传播能力,相比之下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还有很大差距。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现代传播体系,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传播能力,打破西方媒体垄断格局,已经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所以,我们要把运用高新技术作为推动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的新引擎。

2009年,胡锦涛出席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世界媒体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全球传媒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2010年,国家出台《2009-2020年我国重点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规划》;中宣部26号文,决定实施“增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工程。

对于新华社来说,作为世界级国家通讯社,从1931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80年的光辉历程。伴随着新华社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2008年新华社党组制订出《工作设想》,开始了新华社全面实施战略转型的征程,从推动向全媒体、向终端受众、向海外的三个拓展着手,到2010年开始阵地前移战略,即把海外总分社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区域性现代媒体实体机构和新华社海外战略基地,成为一个区域性小新华社。

截至目前,新华社以通讯社、报刊、网络、电视、金融信息、新媒体、数据库为一体的全媒体业态已经初步形成。面对信息传播技术革命,未来十年是新华社难得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黄金十年,我们要实现最终的目标,就必须脚踏实地的建设下一代技术体系。

为什么要建设下一代技术体系

首先是新华社事业发展已经对技术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技术工作本身也要顺应这一转型的大潮来完成自身的转型。其次,是国家对媒体传播力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传播领域西强我弱的局面。最后,国家在信息通讯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成套装备设备研制已经有一定经验的积累,多个领域在国际上排到前面。

下一代技术体系架构

下一代技术体系架构将大量应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建设强大的高性能集群公共服务能力,通过分布式的系统设计构建下一代技术体系的体系结构。云计算技术和分布式系统设计,两者相辅相成,使新华社战略转型、建设全媒体机构、实施阵地前移、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有一个全球部署、运算高效、处理能力强大、使用方便快捷的,融采、编、发、供、管、馈及报道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新闻信息综合处理平台。

下一代技术体系建设目标

我们要实现文字、图片、音视频在全球范围内运用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方便、快捷、实时的采集,不同的信息采集手段要适应不同报道现场,满足各业务部门、各分社不同的采集要求;要提供强大、高效的全球一体化的多媒体新闻信息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及报道指挥能力,这是全社基础性、公共性和全局性的技术平台;要面向各类用户利用不同渠道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新闻信息内容的封装和分发,在做好媒体用户服务的同时,重点做好非媒体和新媒体用户的服务,特别是面向大尺寸的、小尺寸的、固定的、移动的、室外的、室内的、手持的等各类终端用户的服务。

下一代技术体系建设原则

一是科技创新,必须大量应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来提高创新能力;二是统分结合,做好全社基础性、公共性、全局性系统建设;三是建设海外地区技术中心,支撑阵地前移;四是改革体制机制,提高技术者的工作活力。

下一代技术体系主要工作

主要工作包括三个最核心的任务和一项基础工作。

三个核心任务是:一要构建下一代全球多媒体宽带综合通信网络,这是全社基础性、公共性、全局性的信息化高速公路,是实现全社采集、存储、交换和共享的物质保障,有了它就有了一切业务和应用承载的基础;二要依托这个综合通信网络建设全球统一的多媒体采编与数字加工生产平台。该平台按照两级架构进行建设,总社依托新闻信息中心建立一级平台,各分社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建立二级平台,一二级平台有机统筹,统分结合;三要进一步完善、改造、升级多媒体数据库,全面整合社内优质资源,最大程度实现资源共享,为推出更加丰富的多媒体产品以及深度加工提供充足的资源基础和内容支撑。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基础工作: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新华社事业发展,没有技术标准做后盾,下一代技术体系是不牢靠的,也是不可设想的。

下一代技术体系实现路径

下一代技术体系和已经在线运营的、研发中即将投入运营的系统,是科学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未来,我们有很多在线运行系统要通过渐进式改造升级演进到下一代技术体系中,另外,已经通过科学论证、规划好的新项目要分轻重缓急、长短结合加快建设。改造升级和新建项目要统筹谋划,按照下一代技术体系的演进目标和路线图协调推进。

下一代技术体系之两级加工平台

一级平台,主要依托总社新闻信息中心和经济信息编辑部;二级平台,依托分社,面向各类终端用户二次加工、封装、分发;在技术不断发展中,经过具体项目建设实践,再认识、再论证、再规划,加快共性基础示范验证技术平台建设,先行先试,重点突破,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形成规模效应;统一标准,统一研发,统一品牌。

下一代技术体系之多媒体数据库

技术局要站在全社整体利益上,通过先进合理的技术架构统筹多媒体内容采集、存储、加工、交换和共享。对全社战略性生产资料,我们要科学严谨地提出技术主张和决策建议。要加大力度整合优质的资源,同时引入智能检索等先进技术,提升用户的体验,面向终端用户服务,并且进行中国全球图片总汇,统一存储整合从而为两级加工平台提供充足的素材。

下一代技术体系之技术标准

全国中文新闻信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0年成立,新华社为主管单位,新华社必须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积极推动国标委为我们新标委颁发的《中文新闻信息置标语言》和《中文新闻信息分类与代码》的应用。

标准的重点在于,一个就是音视频编目,结合两个国家标准,赶快制订音视频编目标准。还有新华社未来业务流程规范,通过统一门户统一认证,建立全社统一的工作流机制。

猜你喜欢
新华社体系建设
再创新高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6
视界
遵义(2019年20期)2019-10-24 01:41:32
应用“8K+5G”技术创新国庆阅兵报道——新华社的实践与思考
传媒评论(2019年10期)2019-06-05 09:25:46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电子制作(2018年14期)2018-08-21 01:38:28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人大建设(2017年10期)2018-01-23 03:10:17
“刚刚体”走红,新华社“小编”如何专业卖萌
传媒评论(2017年7期)2017-11-08 03:10:56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民生周刊(2017年19期)2017-10-25 10:29:0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