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忠民 肖发平
(赣州市章贡区教研室 江西赣州 341000)(赣州市蟠龙中学 江西赣州 341000)
2010年11月在重庆举办的第九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堂教学精彩纷呈,展示了集体教研的智慧和成果;二是注重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学有所得,课堂教学突出了实效性;三是实验设计独具匠心,操作简便,效果明显,突出了物理学科教学特点.本次大赛对深化中学物理课程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大赛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知识的意义建构.把大部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概念、定义、结论都与学生通过思考、实验、讨论交流自主得出;适当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讨论气氛浓厚,同学之间互助合作,交流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同时教师不断鼓励学生思考完成实验,较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江西参赛选手“浮力”教学中的实验一环扣一环,层层递进.河北参赛选手“串并联电路”课的实验,以“汽车灯”为主线将整节课串接起来.
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教学和实验技能,体现物理学科本色.本次大赛有很多精彩的实验制作,自制和改进的实验器材,为课堂教学增添了不少的亮色.
江西参赛老师自制“浮力产生的原因演示器”,将不易直接测量的上下表面的压力差,用橡皮膜的凹陷程度形象直观地反映出来,清晰易懂.制作一个具有双层结构的水槽,如图1所示(图中数值的单位为cm),正方形的开口C可以连通A,B两层.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将空心正方体与双层的水槽组合使用.先将空心正方体下表面恰好封住上、下层的连接口C,然后用水将空心正方体完全浸没,此时可以看到正方体上、左、右三个表面的橡皮膜发生形变,且左右侧面的形变相同,但空心正方体并不浮起.接着从水槽的侧面加水,使水槽下层也有水,此时空心正方体的下表面的橡皮膜也发生了形变,且随着水位的升高,形变程度越来越大,超过了上表面的形变程度(图2).此时再加入适量的水,空心正方体就上浮.
图1
图2
上海市参赛老师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有创新.从演示实验到学生分组实验,从定性探究到定量测定,尽量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并提供了较多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体验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维探究.在探究浮力方向为“竖直向上”的教学中,独具匠心,利用重力方向“竖直向下”进行实验教学.当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重合在一起时,从而找到了浮力的方向,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浮力的方向.
江西参赛老师探究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的实验,让学生用简单的器材自制孔明灯,利用点亮的孔明灯上升来显示物体在气体中也受浮力,将课堂教学气氛提到了高潮,当孔明灯上升时,全体鼓掌.专家评委称这一堂课“课堂结束后,气氛犹存”.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亲身体验或相关的物理现象,既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中的细琐小事隐含着大玄机,这些都等待着自己去探究.如有的老师将家乡的浮桥与重庆市鹅公岩大桥进行对比.还有将重庆火锅也带入课堂.上海市代表一句“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拉近了师生距离.物理教学提倡情景教学,用情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化兴趣为情趣,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把情趣转为志趣.
大赛课堂体现了近年来数字化多媒体运用对课堂教学改革给带来的深刻变化,汇集了一批优秀电子教案.本届大赛几乎所有参赛选手都娴熟地使用了电子教案和不同媒体的交互切换,部分教师创设了科学动画,不少教师把自然界奇观、高科技新闻或视频恰当地为课堂教学所用,效果很好.在做课堂实验时,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空间或现实条件的限制,实验的观察或操作有时无法达到教学要求.如果借助计算机,用摄像机把演示实验的现象录制下来、重放、慢放或者放大,甚至是模拟实验现象的关键部分,并依据需要,把长时间的过程缩短,或者把变化的瞬间拉长、展开,再现物理过程,能够帮助学生观察,从而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给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印象.
本届大赛最大的亮点是整体设计思想提高,前后呼应.情境创设、交流互动、媒体应用等都融入到整堂课设计(以前只关注容量、新度,不关注学生获取).提问的设计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考虑学生特点,精心设计问题,给予必要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物理能力在提问中发展.如吉林市老师上的“升华与凝华”课,从凝华现象出发,用降温剂巧妙地让学生观察到了小冰晶.问“这是什么?这就是传说中的小冰晶.”精心设计了一系列问题进行教学,带着问题上课,引导学生思考,层层递进,教学目标问题化;板书也以问题向学生展示.
总之,参赛老师在教学中“精益求精”提高课堂效率,给了学生最大的自由运用和探索规律的时间和空间,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澳门代表队的发言说得好:“什么是一节好课?谁说了算?当然是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