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 虹 苏军强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江苏扬州 5009;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江苏苏州 50)
壮族帽饰是壮族独具特色的外在形象,它反映了壮族经济发展水平,其形象展现壮族的思想理念,即精神内涵,如民情风俗、哲学思想、审美意念、道德伦理、社交礼仪、宗教信仰等[1]。
壮族人口分布广泛,支系很多,其帽饰轮廓造型由于时代的发展向多元一体化发展,本文主要抽取了广西、云南等地区较为典型的帽饰来进行探讨研究。土布、绸布、壮锦为传统帽饰面料,纱线原材料有丝、棉、麻,其染料为天然植物染料。壮族帽饰图案无论在来源和内容、纹样造型、图案构成上,都有其独特风格。色彩主要由红、黄、黑、白、蓝这五种颜色构成,每一种颜色各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装饰物主要有流苏、银饰、丝绳结饰和珍珠饰四种。传统壮族帽饰面料色彩、装饰物的选择和搭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无形规则所严格规定的。今天的壮族人民早已开始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来决定自己的帽饰,于是帽饰的选择搭配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化、多样化。
壮族,是目前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悠久的服饰文化是工艺、建筑、时尚设计师创作的灵感来源。壮族帽饰正符合很多现代人的美学理念,备受时尚界人士关注。所以壮族帽饰就有其研究的价值意义。
帽饰图案题材的变化方法常采用简化法、夸张法、添加法、几何法和象征法。简化法、夸张法、添加法和几何法的结合使用使帽饰图案形象更典型、更精美、更明确地表现出对象美的本质。象征法如同点睛之笔,使这些图案元素如同被简化的符号,代表着不同美好的寓意,不仅反映壮族人民热爱幸福生活的愿望,更为帽饰图案蒙上了神秘的色彩[2]。如《万寿花》,以“寿”字和在壮族有寿花之称的“菊花”为主要题材,体现“长寿”之意。
通过这些手法的变造,我们可以根据其造型分为几何纹样、自然纹样和装饰纹样:
(1)几何纹样
壮族帽饰的几何图形简练概括,朴实大方,主要采用简化和几何法。其多用于图形的骨架,形象简朴、结构严谨、最早出现的几何形为方格形。方格形又分为正方、长方形等多种。首先其线条粗细、疏密、曲直、长短、方向等方面的变化和交互运用,形成强烈的韵律感,其次点、线、面的相互组合,恰当地安置在骨架内,形成图案的和谐美。根据广西艺术学院师生民族采风队和广西博物馆所收藏的几百幅壮锦标本曾在广西博物馆公开展出观察,这些壮锦上的几何纹有:如回形、水形、云形、勾连云形,雷形、水波形、编织形、同心圆形、羽状形、弦形、方格形、祀字形等。上述几何纹,均不是单独出现,而是和多种几何纹结合运用,并且有的还和各种动植物图形组合。
(2)自然纹样
壮族帽饰的自然纹样是根据自然物的形象特征经过加工提炼。主要采用添加法和象征法进行变造,这些纹样多用于主题性较强的面料图案上。它不受小框架的限制,从而使主题突出、画面活泼生动。
(3)装饰纹样
壮族帽饰图案的装饰纹样是把自然物象如植物、动物、人物及风景等加以高度概括,抓住特征,大胆变形,与对象有较大的区别。它介于几何纹样和自然纹样之间,比几何纹样显得活泼,比自然纹样规律性强,装饰味道甚浓,简练生动,含蓄而耐人寻味。所以它是五种变造手法的综合体。这是帽饰图案中大量应用的一类纹样,是后期纹样的主体。例如“双飞风”、“莲花”、“五彩花”、“花鱼”,都属于装饰纹样。
壮族帽饰图案是使用与装饰性相结合的图案,特点是实用与装饰并存。其具有很明显的形式法则,首先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其次具有很强的条理性和反复性,有时可达到“程式化”,以高度表现出整齐的美感,但整齐中会出现颜色的变化,来打破这种整齐;再次,对称与平衡形式使壮锦图案具有重心[3]。最后,其节奏一般是采用匀速。很少出现渐大渐小的情况,因为主要考虑到图案在服饰中所处的位置。帽饰图案构成主要有三种形式:
(1)几何形骨架内织自然形纹样的四方连续结构。这种四方连续图案通常采用连缀式纹样。连缀式是指单位纹样间相互连接或穿插。“缀”是指单位纹样,“连”是指越过单位的界限,单位与单位交错的连接起来,它要求保持单位的形状、位置和特点。连缀式的连续性很强,有连绵不断、无限扩展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紧密充实的感觉。使用最多的应属菱形连缀和综合式连缀。常由万字纹、回纹、水波纹等几何纹样组成四方连续骨架,在骨架的斜行、菱形空格(如图1)内反复连续地织上梅花、蝴蝶、花篮等适合纹样,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紧密结合,既严谨和谐,又生动自然,呈现出丰富多彩而优美的节奏感。
图1 菱形骨架
(2)二方连续结构。在织锦中常用有散点式、折线式和综合式。多以方胜纹、云纹、字纹、回纹、水波纹等几何纹样为底纹,上面再用二方连续的排列形式织各种动植物纹样,常由一个主题图案和左右对称或均衡的纹样配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形成对层次的纹样,主次分明,布局得当。通常用于组成装饰帽饰“人”字,或帽饰边缘组成花边装饰, 衬托主题,再通过暗底亮花或亮底暗花的映衬,使主题图案更加鲜明突出。
(3)在平纹上织底纹,这是壮锦中织法和图案最为简单的一种形式,用多种几何图形大小结合,方圆穿插,编织成繁密而富于韵律感的复合几何图案,有严谨和谐之美[4]。主要用万字纹、回纹、水波纹等几何纹样作为基本纹样来进行连续组合,其结构紧密,图案简练,给人以静雅朴素的感觉。
壮族帽饰面料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无形规则所严格规定的。对于初级社会中的个体成员而言,他们自身帽饰色彩的美感还只是一种为特定的社会文化所规范的美感[5]。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外界交流的频繁和深化,导致了原有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和传统社会规范的松动,以至于壮族人民的着装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今天的壮族人民早已开始按照自己的审美观来决定自己的帽饰色彩,于是帽饰面料色彩的选择搭配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化、多样化,但是同时服饰色彩所蕴含的原始意义也越来越淡化。
由于壮族传统面料加工方法的不同,导致壮族帽饰设色手法的多样性。壮族传统帽饰色彩主要分单一色系、双色系和多色系。
(1)单一色系
壮族人民平时佩戴的帽饰一般都以单色调为主,在节日里,才会穿着多色彩帽饰。壮族帽饰的颜色,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料,染成黑色或蓝色,黑色是整个壮族服饰的主色调。这种色调,如今保留在那坡与龙州等地的壮族人群体中。
(2)双色系
这样构成的帽饰主要由两种颜色构成。扎染绞缬方式采用双色系的比例较大。黑白、蓝白、蓝黑和棕白这几种组合比较广泛。为了增加面料的颜色效果,有时设计师会增加其他点缀色,丰富面料的整体效果。
图2 多色系
(3)多色系
壮族是多节日民族,所以,人们会佩戴各色帽饰来参加各种民俗活动。其中由蜡染、布贴和织锦加工形成的面料色彩比较绚丽(如图2)。
传统帽饰色彩鲜艳绚丽,常以红、黄、蓝、绿、褐、黑、白为基色,对比强烈、明快,具有浓烟粗犷的艺术风格。
①突破自然,壮锦一般不凭借直觉的色彩去作机械的模仿自然,而是从丰富复杂的自然色彩中加以提炼,夸张,强化或换色,使自然形象的特征更集中,更鲜明突出,富于变化。如“五彩梅花”、“菊花”,在暗绿色的底纹上直接用浅绿、湖蓝等色,突破红花绿叶的常规,与其他色彩相映相照,呈现出五彩缤纷的景象。
②对比方法,帽饰对比色的运用很突出,多种多样,无论是色相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或者是色块大小的对比,在帽饰中都运用得非常纯熟自如,有极高的造诣,如“王凤锦”的凤,青的身,鲜绿的翅膀,黄色的冠,衬以大红色的底,相反相成,愈见鲜明。
③暗底亮花,在帽饰中运用最多。如“团龙飞凤”、“四宝围蓝”、“蝴蝶朝花”、 “双瓣菊花”等,都采用这个配置方法。口诀是:“深底人人爱,浅底也不坏”,因为暗底不但使花纹更加鲜明,清晰,也使画面更为统一和谐,同时使用时,颜色也很经久耐新。
现代壮族帽饰,在传统设色手法的基础上,有了很多的变化。国内各个民族文化的融汇,中西文化的结合,人们生活态度的转变成为壮锦颜色演变的催化剂。
现代传统帽饰依旧主要呈现不同色相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的中调和长调,但由原来的长调渐渐向中调发展[6]。比传统的帽饰更显生气与活力,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如图3)
纯度方面比传统的更加鲜亮,其同化手法转为加白方式为主,有效避免了过于刺眼的问题,符合现代气息。加之现代面料的不同,肌理也产生各种不同的感觉。
图3 现代设色手法
壮族传统帽饰面料主要是土布、绸布、壮锦等,其纱线原材料有丝、棉、麻,其染料为天然植物染料。面料处理的工艺手法主要有扎染绞缬、壮族蜡染、布贴工艺、壮锦织造工艺。组织纹理是平纹。壮族帽饰图案无论在来源和内容、纹样和造型、图案和构成上,都有其独特风格,并明显地区别于其它民族的艺术图案。色彩主要由红、黄、黑、白、蓝这五种颜色构成,每一种颜色各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传统面料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无形规则所严格规定的。其自身帽饰色彩的美感只是一种为特定的社会文化所体现的审美。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外界交流的频繁和深化,使得壮族人民的着装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于是帽饰面料色彩的选择搭配变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化、多样化,其服饰色彩所蕴含的原始意义也越来越淡化,为时尚界汲取更多流行元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1]钟茂兰.壮族苗族侗族织锦[M].四川美术出版社,2005(4).
[2]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M].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4).
[3]刘娟.论壮锦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http//www.cnki.net.
[4]于立华.壮锦图案简论.http//www.cnki.net.
[5]阳晓儒.壮族古代美学思想浅论[J].社会科学探索,1991(3),89页.
[6]巫惠民.壮锦几何图案渊源初探.http//www.cnki.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