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科研院所科研管理的创新意识

2011-08-15 07:44徐绍珍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8期
关键词:管理人员意识管理

【内容摘要】针对我国部分科研单位目前状况,本文探讨科研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科研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提出了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意识的措施和建议。

【关 键 词】科研管理创新;科研院所;科研系统资源整合;优化科研管理体系。

【作者简介】徐绍珍,河北省科学院科技处馆员,研究生,主要从事图书期刊管理及科研工作。

科研管理是科研管理人员通过科研项目申报、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管理、科研人才培养等节点组成的一项系统工程, 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 科学技术作为推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第一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以新技术、新的科研成果为最终产品的科学研究活动,成为社会科学发展推动的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此相关的科研管理活动,为科学研究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传统的科研管理理论、方式、方法已不能满足实现科技创新的需要,必须创立和提高科研管理的创新意识,促进科技创新。

一、科研管理创新是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

科研管理是对科研系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系统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有效整合科研系统资源涉及多方面因素,如:系统资源的来源、质量、评价;资源的开发、利用、配置;科研投入的规模、效益;科研成果的价值衡量标准、推广应用等等。从科研管理的系统工程来看,科研系统的既定目标和责任也涉及多方面问题,如:科研战略目标的制定和最优决策;客观条件变化后目标的修订;保证科研协作分工有效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对科研人员有效激励机制的实施;科研竞争中固有优势、发展持续后劲的保持等等。在探索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都涉及到科研管理体系的创新。由此,科研管理创新可以认为是用更有效的方式方法整合科研系统资源实现科研系统的目标与责任,是知识创新的一种形态。

二、科研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和

科技创新的必然要求

1.科学研究方式的变革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管理模式。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是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各学科相互交叉渗透, 新兴学科不断产生,过去靠个体力量为主的创新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是科学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形式。科学研究方式上的变革特点决定了科研管理活动必须随之变革,打破旧的管理框架、模式、观念,建立新型科研管理运行机制。

2.科研创新主体素质的提高对科研管理提出了不断创新的要求。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是一个知识层次高、事业心强、综合素质好的群体。他们珍惜社会的承认与尊重,看中一个良好的、能充分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科研环境。尽管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奋斗阶段其目标和动力有所不同,但接受激励的兴奋点都在于自我发展的需要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因此,面对科研管理的高素质对象,科研管理工作必须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以满足管理对象对高质量管理的要求。

3.科研管理创新为科研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新知识产生需要一定客观条件和环境, 包括具备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与手段、完成科研创新活动的实验条件、资金的投入和使用以及广泛的学术交流渠道与机会等。科研管理创新活动通过新的科技政策法规、协调管理机制、科研运作模式等手段和方式,使科学研究的外部环境符合知识创新的要求,为科研创新提供必要的客观条件。

4.科研管理创新在理论和手段上具备了可能性。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微电子、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和应用数学的发展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和保证; 运筹学、信息学、系统论和控制论的发展和运用, 对科研管理创新显示出愈来愈大的作用。现代科技发展已为科研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物质基础。

三、科研管理人员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主体

科研管理创新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科研管理人员实现科研管理创新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科研管理者的创新意识。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是产生创造性思维和实现管理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意识在科研管理创新行为构成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性思维的形成和创新性成果质量的高低。外部条件和环境刺激科研管理人员产生出管理上的创新欲望和想法之后,潜在的创新能力就会对此进行判别和筛选,进而发展成为一定的管理创意,引导创新意识向着运用创造性思维、实现创新性行为及产出创新性成果的方面发展,为科研管理创新的具体实施奠定基础。

2.科研管理者的创新动机因素。创新动机是激发科研管理人员不断创新的重要内在因素。科研管理者的创新动机包括:对实际管理工作要求的适应;工作责任心;事业成就感;创新能力表现欲望及被社会认同感等等。这些因素直接促使科研管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地总结过去、审视当前、思考未来,不断做出新的选择和决策,不断强化管理创新意识。

3.科研管理者的创新性目标的设定。创新的目标指引创新的行动。在科研管理工作实践中,目标是多元、多层次的, 如:国家总体科研战略目标;区域科研规划目标;单位或部门科研长期和近期目标;各类课题设定的具体预期目标等等。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必须深刻领会和洞察其中的新精神、新方向、新任务,同时充分调动自身主观能动性,结合具体情况,善于把这些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富有创新精神的子目标,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科研管理创新目标一旦设定就成为科研管理创新行动的向导,当创新意识付诸行动而向创新目标逼近时, 就会给科研管理创新的主体带来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驱使其进一步产生新的创新意念。

4.科研管理者实现创新的知识能力结构。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结构是产生管理创新意识的基础条件。具有合理知识能力结构的科研管理创新主体其创新行动出发点比较高,创新意识比较强。科研管理人员合理知识能力结构一般涵盖对新事物敏锐的洞察能力和系统分析能力,对科研活动基本规律的把握能力,对各学科发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对科研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能力,对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具备这些知识能力的科研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实施和完成管理创新意识成功的可能性必然较大,而成功的创新管理经验又进一步丰富了管理创新主体的知识能力结构, 为实现向更高层次、更具价值的科研管理创新做好了准备。

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创新意识的几点建议

1.政策、法规上加强对科研管理创新的引导。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在科技政策、法规的制定中,要充分发挥政策、法规对科研管理工作的导向作用。对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绩效评价时,要把管理的创新放到重要地位。建立健全科研管理创新激励机制,对在实践过程中切实有效的管理创新模式要组织推广应用,对创新者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2.建立科研管理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科研管理创新必须是一种更有效的整合科研系统内资源的方式方法,并不是所有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均可以称为科研管理创新。这就要求对科研管理创新工作按照方向性、科学性、可比性、可行性原则,尽快建立科研管理创新的评价指标体系, 判别、评估某项科研管理工作创新性强弱及产生效益大小。这对提高科研管理质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机构设置均有重要意义, 也为广大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指导和参考依据。

3.营造利于科研管理创新的文化氛围。科研管理创新是一种除旧布新的行动。在这一过程中,如果逾越了社会文化传统所涵盖的道德、行为准则,可能会被视为大逆不道,从而产生社会对该管理创新行为的巨大压力。因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思维活跃、乐于接纳新事物的社会文化氛围对激发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有积极的影响。

4.重视科研管理人员创新知识能力结构的提高。现有科研管理队伍一般由从事过一段研究工作和技术院校毕业直接分到管理岗位上的人组成。他们当中不乏高学历者,但作为科研管理者,他们都有一种共同的缺陷,就是缺乏对现代科学管理基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因此,他们必须对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进行重组,必须完成一个由科研思维模式到科研管理思维模式进而到科研管理创新思维模式转变的过程,以适应科研管理不断创新的要求。这一过程的实现,一方面是通过系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 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对创新素质进行有意识的自我培养和提高。

总之,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创新”这一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与脉搏,不断增强科研管理工作的创新意识,我国的科研工作必将迈向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华:《科研项目信息化管理的探讨》,载《科研管理》 2003年第4期。

2.陈劲、许庆瑞:《我国技术创新管理研究的杰出先驱》,载《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3.杨文艳、李博欣、孙洪范:《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创新的思考》,载《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6年第6期。

4.陈冰瑶:《科研院所科研管理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载《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管理人员意识管理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问题探讨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消防意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5年前的选择决定今天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