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明,杨艳,郭舒曼,曾稚
(凉山日报社,四川西昌615000)
清晨6点,伴随着一声嘹亮的鸡鸣,阳光划破黑夜将温暖洒满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48岁的副镇长李正发早早就起床了,今天他要到昆明市里开一个关于溪洛渡水电站移民方面的会议。穿戴整齐从卧室走出来,他环顾了一周宽敞的客厅,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李正发的家可以用气派来形容,青砖白墙的两层小洋房共169平方米,高高翘起的房檐颇具傣族特色。进门的客厅是他按照自己的想法装修的,简洁的白色墙壁配上米色家具,温馨而独具特色。为了防尘,沙发、茶几上还铺了一张手工钩花的布毯,细节之处十分精致。厅内液晶电视、立式音响、饮水机等各种现代化家用电器齐全,由于面积较大,每个家具都是按照大尺寸购买的,一眼看上去大气、奢华。
客厅两侧是李正发夫妇和两个儿子的卧室,门前则是一个宽敞的院坝。李正发特意在院子中央的阴凉处摆了一张方桌,桌上放着各种水果,有柚子、有香蕉,还有专门为客人提供的矿泉水,这片藏着主人心思的小天地不失为休闲、纳凉的绝佳场所。
李正发说,他最满意的就是傍晚吃完晚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普洱茶,吃着水果,聊聊最近发生的事,在惬意、温馨的气氛中结束忙碌的一天。
与云南当地少数民族居住在顶楼的生活习惯不同,李正发习惯居住在底楼,二楼则用来晾晒谷物和堆放各类杂物。他笑笑说:“在孟连生活了那么多年,有些习惯还是和在老家的时候一样,改不过来了。”
李正发的老家在云南省永善县溪洛渡镇三坪村顺和一组。和当地大多数村民一样,那时的他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老家的11亩地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来源。
永善气候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干燥,李正发因地制宜在田里种上了柑橘。但柑橘市场价格常常不稳定,价高时一家人年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价低时仅为几千元。“最恼火的时候,家里面连锅都揭不开。”李正发叹着气,摇摇头。
2004年,正在为生计焦头烂额的李正发一家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溪洛渡水电站落户永善和雷波之间的金沙江峡谷地段,并且随着电站建设的不断推进,他们一家四口即将成为施工区首批搬迁移民之一。
在搬迁协议上签字之前,李正发也曾有过担心:新家环境怎么样,会不会比现在更差,气候条件如何,过去之后会不会不适应,能不能与当地人和睦相处?……一系列疑问萦绕在他心头。
直到有一天李正发打开抽屉,忽然看见那枚珍藏多年的党徽,他内心忽然涌出一股强烈的责任感:“我1997年就入党,是一名老党员了,在国家建设面前,我咋能不相信党和政府?我有责任发挥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带头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搬迁,绝不拖国家后腿!”
从安置地考察回来的村民代表肯定的话也让李正发吃了一粒定心丸:“我相信,与现在这么困难的生活条件相比,新家的条件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李正发的话虽朴实,但却透露出他对搬迁坚定的决心和信心。
折价处理了大件家具,收拾好衣物和床上用品,揣着补偿款,李正发一家四口带着简单的行李踏上了通向新生活的路程。临走前,他们特意带了一些老家的青花椒、白魔芋、砂仁种子,准备到新家后栽种在房前屋后。这样,新环境时不至于显得太过陌生,也算是对他难舍的故乡情愫的一份慰籍。
同许多老乡一起,李正发一家被集中安置到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勐溪村一组。他说,勐溪村这个名字是把勐马镇和溪洛渡镇两个地名组合在一起得来的,一个小小的细节饱含了当地移民局领导对溪洛渡水电站移民的关心,也让他时时刻刻感受到自己离故土并不远。
到新家后,李正发惊叹于孟连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当地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勐马镇这个离缅甸边境只有25公里的小镇却是一个在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的进出口贸易通道,潜藏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商机。“与老家死气沉沉的经济环境相比,这里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鲜活的,充满各种挑战和机遇。”他说。
按照人口,李正发一家补偿到4亩土地,全都是肥沃的水田。后来由于自己要工作,妻子要养猪,两个儿子要上学,家里实在抽不出人手搞种植,只能将土地全部租给别人种香蕉,这让李正发觉得十分可惜。
老家的房子虽然面积有300平方米,但都是破破烂烂的老房子。按照搬迁协议,李正发用老家的旧房子抵换了现在这套169平方的新房子,还另外余了一部分补偿款。虽然没有原先的大,一家人住在里面也绰绰有余,李正发跟记者开起了玩笑:“就算两个儿子以后娶了媳妇住在一起也不嫌挤!”
2004年,也就是李正发刚刚搬到勐马镇的那一年,当地政府为了更好地开展移民工作,决定从这批移民中选出一个具备公信力,同时也具有行政管理能力的代表担任猛犸村副书记的职务,拥有党员身份的他便成了这个岗位的不二人选。
刚刚走马上任,李正发就遇到了不小的难题。由于当地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当地的汉族也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初来乍到的他常常听得头昏脑胀。为了尽快适应勐马的语言环境,他想到了多跟本地人接触,请他们一字一句讲解的办法,几年学下来也基本能与当地汉族沟通对话。
为了让李正发到县城或者昆明开会时不会因为语言障碍错过会议重点,勐马镇领导专门为他配了一名翻译。李正发开玩笑说:“不要看我官不大,我还是勐马镇唯一一个配得有翻译的干部嘞,每次开会都要带翻译一起去,这是县、镇领导对我这个移民的‘特殊照顾’!”
当地傣族、拉祜族、佤族老百姓善良、恬淡的性格让李正发的工作得以快速开展。记者问他在平常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当地村民和移民发生纠纷,原以为这样敏感的话题他会回避,没想到性格爽朗的他却直言不讳:“就是嘴皮和牙齿时不时都要打架嘛,村民之间发生点小矛盾也是很正常的,只要处理好了大家就还是一家人。”
李正发凭借自己特殊的身份很快与移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他们用心沟通,全面开展移民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他的事业也更上一层楼。2006年,李正发当选镇长助理;2008年,他又担任了副镇长的职务,主要负责移民工作,同时分管交通和水利事业。他骄傲地说,他是全县唯一一个既享受移民待遇,又享受公务员待遇的人。
李正发还告诉我们,除了他的工资外,他家仅靠妻子一人养的近20头猪年收入就在2万元左右,比在老家最好时还翻了一倍。大儿子现在已经毕业,有了独自生活的能力,李正发一家过上了在当地算得上富裕的生活。
院子的角落里停放着一辆暂新的黑色雪福来轿车,李正发说这已经是他的第二辆车了:“最先是2006年买的一辆现代汽车,今年6月份刚刚当成二手车卖了,卖的当天就拿着卖车得的现金和银行卡到昆明去买了这台雪福来开回来,总共花了11万。”
中国人都讲究落叶归根,李正发的父亲也不例外。刚搬到勐马镇时,李正发曾想把老人接过来跟自己一起生活,好尽尽孝道,但固执的老人家说什么也不肯,一心想要留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县的老家安度晚年。
直到2006年,老人经不住儿子的一再说服勉强同意到勐马镇玩两个月就回去。两个月的时间里勐马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风光给老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落叶归根的执着想法也在他心里渐渐瓦解,他甚至不经意开玩笑说将来去世以后要埋在这里。
没想到一语成谶,2008年老人被查出患有肺癌,伤心之余,他想到了在勐马镇游玩的那两个月,便打电话让儿子接自己到那里度过生命中最后的时光。10个月后,老人安详地走了,按照父亲最后的遗愿,李正发将老人的骨灰葬在勐马镇山上。“这样他就能一直看到勐马优美的风景了。”李正发饱含深情地说。
“我是一个移民,也从事移民工作。移民的身份让我了解大多数移民心里面的想法,清楚了他们真正的需要才能更好的开展移民工作。”李正发的话说得轻描淡写,我们却深知他为这项天下第一难事倾注的心血。正像他之前说的那样,从带头搬迁到接管移民工作,身份虽然转换了,可他始终在践行一名党员的承诺,为溪洛渡建设,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汽车行进至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时,终于暂停了一路的奔跑。沿着前方宽广的道路再行进22公里,就是中缅交界的的边境了。而勐马镇正属这样的“边陲小镇。”
站在勐马镇正街宽阔笔直的道路旁,一排排高大整齐的树木枝繁叶茂,绿油油的树叶生机盎然。据孟连县移民局副局长相娥根介绍,路旁栽种的正是孟连县特有的植物——灯台树,灯台树是一剂药用植物,傣家人十分善用各类植物制成药剂治病养身,他们常用灯台树的树叶熬制成“秘制中药”,据说“止咳效果奇佳。”
在两棵灯台树遮掩的绿茵下,远远地就能看到“正邦饲料勐马直销店”的招牌若隐若现。步行一小会,我们就在招牌下的长椅上,见到了店铺的老板娘刘世坪。
“来来来,快坐下休息一会儿。”皮肤略黑,身着一件蓝色休闲体恤的刘世坪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一听口音,我们便很快辨认出来,刘世坪不是云南人,“我是四川宜宾人,跟着丈夫嫁到勐马来的。”刘世坪笑着说道。
一听我们也来自四川,在遥远的边陲勐马见到“四川老乡”,刘世坪很是高兴,很快就跟我们亲切地聊了起来。
刘世坪自幼生活在四川省宜宾市,父母也是宜宾当地人。刘世坪刚满18岁那年,她就和同乡一起,远赴离家1000多公里外的大城市——深圳打工,“想去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靠自己的本事挣钱生活。”刘世坪说,当年的自己年轻气旺,一心想要脱离父母的保护,出去闯荡一番。
在拥有无限机遇的沿海城市深圳,刘世坪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制包厂的流水线工人。
“当时工作是上‘倒班’,虽然累但是我还是觉得多有乐趣的,可能是因为可以做漂亮的手拎包吧。”回忆起独身一人在深圳打工的日子,爱美的刘世坪说,当年自己制作的手拎包款式十分新颖美观,可由于只身在外收入有限,她从未舍得给自己买上一款时髦的新包。
当时和刘世坪一同去打工的,还有不少的“四川老乡”,下班后,刘世坪常和临近工厂的老乡一起聚会。也就是这样的机缘巧合,在一次老乡聚会上,刘世坪认识了隔壁工厂来自云南永善县的黄金国。
“我们两人的老家相距不远,共同语言也多。”刘世坪笑着说,当年的两人算是“一见倾心”,很快刘世坪便与黄金国确定了恋爱关系。
2003年,两人同时结束了在深圳打工的漂流生活,刘世坪带着黄金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宜宾,勤劳本分的黄金国得到了刘世坪父母的赞允。父母点头同意后,黄金国带着刘世坪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云南省永善县三坪村,他们准备在这里安家生活,打拼两人的未来生活。
2003年底,两人在黄金国的老家永善县三坪村,按照当地的习俗,举行了温馨简单的婚礼。谈及当年举办婚礼时的情景,单纯执着的刘世坪要求很简单,“只要我们两个相爱,婚礼办得简单或者隆重都不重要。”
然而,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2004年初,当两人正憧憬着未来的美好生活时,国家开始大力开发建设溪洛渡巨型水电站,黄金国的家成为了溪洛渡水电站的施工区,一家人必须搬迁。为支持国家建设,刘世坪与黄金国全家6口搬迁安置到了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勐马镇,勤劳的夫妻俩并没有气馁,他们早已准备在勐马镇重新开始未来的生活。
认识黄金国后,刘世坪在短短4年间,跟随丈夫奔波了3个相距甚遥的不同地方,“我们在深圳相识,然后又回永善结婚,不到1年,又搬迁到勐马,我跟着他跑了半个中国的距离。”刘世坪看似埋怨的话语里,无不洋溢出夫妻俩深厚感情的幸福快乐。
2004年1月,对搬迁后的生活设想了无数种可能的小两口终于安定了下来,修建好自家一楼一底近120平米的住房后,他俩准备“找点小项目做。”夫妻两人都曾有在沿海城市打工的经历,细心的夫妻俩发现,勐马镇农村人口居多,几乎家家户户都饲养着肥猪,而养猪肯定就需要猪饲料。
经过夫妻俩的”考察“后,勐马镇售卖猪饲料的店铺很少,“要开一家有品质、专业售卖猪饲料的店子。”在外打拼多年的刘世坪暗自下定决心,她准备和丈夫开一家品牌饲料店。
由于之前未接触过“售卖饲料”这方面的信息,刘世坪决定“上网找找。”为此,刘世坪和丈夫商量后,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俩人在网上搜索了解后,决定加盟“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正邦集团的直销合作店。遗憾的是据正邦集团的网站上显示,勐马镇已有人在经营这家店铺,在勐马正街上,不甘心的夫妻俩费心找到了这家店铺。
2009年,经过与先前老板的多次协商后,夫妻俩花费了7万元的店铺及货品转让费,在勐马镇上转手经营了这家“正邦饲料勐马直销店。”
墙上贴上售卖饲料的相关信息,摆放好饲料样品,再摆上一台气派的办公桌,刘世坪井井有条的店铺看上去简单却不乏主人的用心。桌上,当时购买的黑色笔记本电脑保护完好,“没事时,我都要上网了解一下这方面的信息。”善良的刘世坪还颇有些商业头脑,她惦记着要随时掌握了解饲料方面的最新信息。
同时,店铺开业后的夫妻俩立即迎来了忙碌却充实的生活。每天,刘世坪负责在店铺接待上门的“小客户”;而丈夫黄金国则开着一辆摩托车,在勐马镇周边找寻“大客源”。
经过夫妻俩的不懈努力,两人的小店至2009年开业后,生意一直不错。“两口子性格都开朗热情,老顾客很多的。”孟连县移民局副局长相娥根在一旁说到,由于两口子人缘好,又懂得经营之道,两人的“正邦饲料勐马直销店”很有“名气”,当地的村民中有很大一部分长期在他们的店铺里购买饲料。
2007年,在勐马镇生活了3年后,夫妻俩可爱的儿子也随之出生了。由于是在勐马出生的,小儿子十分适应当地的生活习惯。
现在,儿子就读于勐马小学的中班。说起儿子现就读的学校,刘世坪回忆到,“我晓得这所学校是我们搬来后才修建的。”据我们了解,由于2004年后,勐马镇接收了大量移民,为解决移民子女上学问题,孟连县移民局利用中国长江三峡公司的移民专用资金,专门修建了这所教学设施十分完善的勐马小学。
“现在学校近,只隔家里面几百米,儿子天天都是自己去上学的。”说起自己的儿子,刘世坪很是健谈,“我家儿子聪明得很,在家跟我说宜宾方言,一去学校就跟同学说勐马方言,他倒是转换的好哦。”至打出生就在勐马生活的儿子生活、学习如鱼得水,刘世坪也感到很欣慰,“当时搬迁时就想过,只要老人和小孩能适应就好,我们年轻人在哪里都一样。”
如今,刘世坪一家6口生活在勐马镇,父母身体不错、儿子调皮可爱、生意渐入稳定,一家人的日子幸福安定。
”当初移民时分了6亩田,我们自己种了点粮食吃,做生意后太忙了,承包给别人了。”刘世坪告诉我们,当年自家按移民搬迁安置补偿分到的6亩田,4亩田修建成了鱼塘承包给外人养鱼,一年能收入6000元;剩余的2亩地承包给河南商人种香蕉,一年能收入2000元。“没有时间打理田地,承包出去倒也省心了。”
田地承包出租,少了许多的担心和操劳,同时,刘世坪饲料店铺的生意也越做越大了。2010年12月,为方便送货和服务,刘世坪夫妻俩拿出近年来辛苦积蓄的6万余元,购买了一台皮卡车,“有车就更方便了,我们可以送货上门服务,客源远一点也不担心了。”
午后,路旁的灯台树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碧绿的枝叶;透过树枝的空隙,阳光照耀影绰,勐马镇街边这一排排标志性的灯台树正在阳光的照耀下,努力向上生长,此情此景仿佛已成为了刘世坪一家幸福生活的最好见证。
和丈夫黄金国从结婚到现在的近10年的时间里,刘世坪跟随丈夫辗转了好几座城市,通过夫妻俩的共同努力打拼,如今,在远离故乡1000多公里外的勐马,夫妻俩安居乐业,幸福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刘世坪感慨地说,“人都会怀旧,我也会想念家乡,但是我更喜欢勐马镇,这里人好气候好,移民移来的这个家我们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