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春,王增林 ,李玉华
(1.龙口市王屋水库管理局,山东 烟台 265721;2.禹城市水利局建筑安装公司,山东 德州 251200)
山东省现有大中小水库5000余座,可养鱼水面6.67万hm2,年产花白鲢、银鱼、鲤鱼、草鱼等主要经济鱼类50.00万t。水库渔业模式由粗放粗养向精养高产转变,不仅为社会提供了大量水产品,也为水库增加了经济收入,成为许多水库管理单位主要经费来源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区域大规模扩张,工业及生活用水量激增,许多水库功能作用发生重大改变。供水性质的改变使水库水产养殖与水质量的矛盾凸现出来。以往,水库水产养殖管理单位(或个体经营人)为追求水产养殖总量增加,创造较大经济效益,多采取精养高产,集约化养殖模式。造成一方面在库内大规模放养网箱,大量饵料的投入,很多残饵及鱼代谢物扩散水中;另一方面,又向水库施放大量的化肥和有机肥。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但直接增加主养鱼类产量,同时又由于大量外源性营养物质的加入,改善了浮游生物的生长环境,带动了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产量的提高,实现了渔业效益较大或最大化。由于高密度、集约化精养方式对环境及水质量干扰、污染破坏较大,水库渔业一度又回到了粗养状态。鱼产量及经济效益下滑,供水型水库如何处理好水产养殖与水质量关系,变成许多水管单位要面对的主要课题。这种情况下,发展生态渔业实施“以鱼养水”,成为水库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许多水库主要管理者对渔业所能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认识不足,加之渔业收入占整个管理单位经济收入比例较小,对发展渔业热情不高,导致渔业经费投入的不足。
在行业管理方面,由于种种原因,水库渔业各级行业管理机构均很松散,很多管理技术人员转行或改行,使渔业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出现空缺,难免出现生产的盲目性,极大制约了水库渔业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削弱。
有的水库为片面追求纯渔业效益的提高,盲目超量发展投饵式网箱养鱼,残饵及鱼代谢物等大量外源性营养物质流入水库中,有的大量施放化肥,导致水质因养鱼而污染。虽然增加了滤食性鱼类产量,但也使大银鱼等喜洁净水鱼类低产或绝产,减少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许多水库由于缺乏专业技术指导,投放鱼种品种、数量没有科学性,盲目投放鱼种。具体表现在市场花鲢价格高,就大量投放花鲢鱼种,而忽视白鲢等鱼类投放;市场草鱼贵,则将有限资金用于草鱼种投放,甚至盲目引进投放凶猛性黑鱼等品种,严重破坏了水生态平衡,对放养的其他鱼种造成很大侵害,影响了水中营养物质的转化吸收,降低了经济效益,更为渔业持续发展增大了鱼种投放成本。
许多水库缺乏专业捕鱼队伍,从业人员多为管理人员,鱼产品出水多靠雇佣外地捕捞队伍,实行季节性集中捕捞,而且没有自己的销售网络,上市价格和效益较低,增产不增收矛盾日益突出。
对品牌效益没有足够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及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市场对鱼产品的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人们从消费热量高的水产品向消费卫生、营养,尤其是安全水产品转化,更加注重水产品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水库鱼产品尤其是大中型水库水产品,由于生长水面相对宽阔,水质条件相对优质,又多靠天然饵料为食,因而其肉质味美且营养价值高,得到了当地消费者青睐,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一个地方品牌,但却没有很好的保护利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相继提出“渔业的传统的经验管理必将让位于生态学管理”,渔业已进入生态学时代。水库渔业与生态学结合,是水库渔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供水型水库坚持发展生态渔业,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渔业以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为前提。传统的水库渔业增产方式,多为集约化精养半精养。大量外源性营养物质的加入,不但破坏了水质,也破坏了渔业环境。建议水库渔业经营者,依据水生态学原理,根据养殖水库水体容量,网箱放养密度及化肥有机肥施用量要合理,实现“鱼水和谐”。
2)确保向社会提供绿色环保有机水产品。食品安全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且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保证渔产品安全,让群众吃上放心鱼是社会的迫切要求。打造一个好的鱼产品品牌,能大大提高销售价格,为经营单位带来可观的品牌效益。
3)保证供水标准,提高供水质量。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是水库水资源功能利用中的最高层,它直接关系到饮水人群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适宜的渔业行为,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放养滤食性鱼类,将藻类转化吸收的水质污染物以鱼产品的形式提取出来,达到“以鱼养水”,实现供水渔业效益最大化。
1)建立精干高效的水库渔业行业管理队伍。渔业经营管理单位要从水库渔业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生态渔业经营,搞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制定渔业可持续发展计划,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生态渔业发展。
2)坚持科技兴渔。建立并稳定专业技术人员队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技术水平。既重视常规技术集成,又要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坚持科技创新,确保科技支撑水库生态渔业发展。
3)建立健全渔业执法管理体系。有效的渔业执法是生态渔业发展的保障,渔业秩序的好坏关系着渔业事业的成败。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规范化的综合执法队伍,实行“以法治渔”刻不容缓。
4)配套完善生态渔业基础设施。随着生态渔业的进一步展开,原有基础设施、设备远远落后于新型渔业发展要求。从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渔业水平的提高。因而配套完善适宜的基础设施是水库生态渔业发展所必需的。
5)建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发挥品牌优势。生态渔业的优势是能够生产无公害的有机水产品。只有建立自己的销售网络,才能发挥出品牌优势,提升销售价格,创造品牌效益。同时,应加强标识管理,防止不法商贩冒用顶用,破坏品牌价值。
1)调整放养结构和养殖模式。调整的原则是在注重环境保护,保证供水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水库的自然饵料资源的空间资源,适度开展水产养殖。开展投饵网箱养殖的水库,要充分考虑水体环境承载能力,不能对水质造成大的伤害。品种结构调整应在原有投放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种的基础上,增加银鱼、鲴鱼、匙吻鲟等名优品种,既提高自然饵料利用率,又创造出较好的名优鱼产品效益。
2)控制凶猛鱼类的生长。水体中,凶猛鱼类如鱤鱼、乌鳢等食鱼性凶猛鱼类大量存在,导致花白鲢、银鱼等滤食性经济鱼类苗种费用增加,提高了渔业成本。对于凶猛鱼类的控制目前多采用在其繁殖期集中刺挂或直流电打法,以及常年的灯光诱捕法,效果都不错。
3)移植种植水生植物。通过在水库浅水区域消落区移植马齿菜、水莲、水花生及种植芦苇、玉米、苜蓿等手段,吸收水体中或土壤中的水质污染物,再经草鱼、鲂鱼、河蟹等转化为优质水产品。
4)合理捕捞,保持水库最佳鱼资源量。捕捞强度的大小,决定了水体资源量的大小。合理的负载密度,既能充分利用水体中氮、磷、钙、镁、铜、汞等污染性营养物质,实现水环境与渔业生态平衡,又能最大限度地获取渔业经济效益。
5)发展都市休闲渔业,创造绿色经济效应。都市渔业、休闲渔业是以垂钓为主的集休闲、观赏、旅游、餐饮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它无污染、能耗低,是渔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不仅能增加人们的生活情趣,改善生活质量,而且还能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在创造渔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更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1)依靠科技进步,支持科教兴渔。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必须加大科技兴渔力度,提高水产品科技含量,使水库渔业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从业人员素质上来。要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加强技术创新,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做到既利用水库水资源发展渔业,直接获得经济效益,又促进水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创造社会综合效益。
2)完善配套渔业设施。加强对渔业水域的生物生态监测,必须配套监测装备,才能达到有效地监测效果。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生物技术措施,实现渔业生态平衡。
3)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保障水库渔业发展秩序。水管部门,只有在发展自身队伍的同时,加强与公安、渔政执法机关的联系,取得他们的配合,才能从根本上维持正常地渔业秩序,实现生态渔业的可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