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沰,陈 丹
(1.2.北京印刷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北京 102600)
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加快,数字化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出版的新形态——数字出版正在形成。但是数字出版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却是模糊的,“传统出版的数字化”与“基于新媒体基础上的数字化出版”并非在玩弄文字游戏,而是根据侧重点的不同有着很大的区别。
对数字出版的理解,最早是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它类似于电子出版技术出现初期在出版环节的应用。但人们认识到数字出版已经不仅仅是传统出版的数字化,认为数字出版绝非简单地为图书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它是指各种出版物在网络上 (包括无线网络)直接创作、编辑、生产制作及传播,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文字、声音、图像融为一体,打破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媒体,电影、电视等形象媒体,广播、数码音乐等音频媒体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的物理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 (读者)之间的界限,从而彻底改变出版业的终极形态,催生出一个比传统出版业面更广、规模更大的产业——数字创意产业。
因此,从“出版的数字化”和“数字化的出版”两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出版”这个概念。其中“出版的数字化”主要指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改造,是传统出版业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延伸和扩展。传统出版业的数字化改造工程内容十分庞大,几乎涵盖书报刊从信息采集到编辑加工、从复制到发行的全部流程。具体包括书报刊编辑手段的数字化、内容资源的数字化、数字印刷以及发行和分销手段的数字化等。因此,所涉及的相关数字技术也极为复杂多样。“数字化的出版”则包括了新兴的数字媒体或个人生产并发布数字内容的整个过程和结果。数字技术和新闻出版业的结合产生了一些新兴的数字出版媒体,互联网对传统出版业的渗透,出现了网络游戏、博客等新型出版形态,通信技术对出版业的渗透,出现了手机短信、手机小说、手机新闻、手机报纸、手机音乐、手机游戏,甚至手机视频等新的媒体。因此,数字出版不仅大大丰富了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也改变了传统出版物的生产方式和消费理念,直接创造出一些新的出版媒体形式。
实际上,在今天纯粹意义上的传统出版已不复存在,即使纸质出版物其出版流程也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数字出版就是未来出版业的全部,也是未来出版业的方向。因此数字出版不是传统出版的简单延伸,也并非传统出版和数字产业的结合或交集,而是网络时代整个数字内容产业的一场革命。网络强大的信息储存和检索功能,为出版的数字化革命提供了巨大的创新空间,解放了传统内容资源的生产力。信息沟通的互动性更是数字出版的最大优势,因此在数字时代,出版将成为网络信息服务产业的一部分,数字出版的核心任务是利用数字技术来开发和利用内容资源,最大限度地扩大内容资源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产值屡创新高。据统计,2009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产值达799.4亿元,比 2008年增长 50.6%,产业增长率继续保持高增长速度;其次,手机出版异军突起,产值接近“半壁江山”。虽然中国手机出版起步较晚,但由于移动通信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收费模式,使得手机出版的赢利水平后来居上,已经成为规模最大的数字出版类型;再次,数字技术加快创新,阅读终端不断升级。近两年来,以搜索引擎、移动终端、电子阅读器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阅读终端产品不断升级,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最后,传统出版集团 (社)纷纷涉足数字出版。
在以数字化为特征的出版过程中,所有的信息都以统一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与传递。这一转变,渗透到数字出版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也可理解为出版内容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和运作流程的数字化、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阅读消费的数字化等等。尽管传统出版单位涉足数字出版已有不短的时日,可真正开展并自身主导的项目不多。
日前,传统出版单位对数字出版的态度是:观望者远多于实践者,论适者远多于探索者。很多传统出版单位似乎已经达成共识,标准没有出台、赢利模式没有找到、产业链不规范之前,数字出版只是形象工程甚至用来作秀的道具。可眼看着数字出版的大潮袭来,“共识”之下的他们是集体的迷茫。既然数字出版是未来的方向,而眼前又横亘着这么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搞数字出版该从哪儿入手呢?
商务印书馆就是传统出版单位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百年老店商务印书馆在数字出版兴起时便开始投入到转型的过程,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来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它在“工具书在线”和“按需印刷”这两项业务中展开了数字化进程。
“工具书在线”(http://www.refbook.com.cn)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权威、专业、高质量的工具书为基础,打造的一个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数字出版平台,它可以向全球互联网用户提供各种汉语工具书的检索服务,具有内容准确、功能强大、检索快捷、使用方便等特点。“工具书在线”开创了一个新的模式,一个互联网与读者交换的模式,也开创了一个数据库在线出版的模式,这是一个开创性的项目,本项目获得了新闻出版总署第一届政府奖,是三个网络奖中唯一来自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出版产品,而且在 2008年全国出版业网站评选中,“工具书在线”也荣获了“最具创新网站奖”。此外,商务的辞书语料库和数字复合出版系统也代表新闻出版行业申报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商务印书馆自创立至今已经有 110年历史,正式出版的出版物约 5万种,其中解放前的出版物15000余种,包括《东方杂志》《国学丛书》《中山文库》《哲学丛书》《四部丛刊》《马氏文通》《佛教丛书》《小说月报》等。这些出版物可以说对中华民族的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记录了历史风云和变迁。商务印书馆与知识产权出版社合作,将这些资源的版式及部分内容等数字化并存入数据库,开通了“按需印刷网”,向图书馆等机构和个人开展全面的按需印刷服务,开展历史出版资源、断版书与短版书的寻找、印刷和销售服务。目前,按需印刷网提供商务印书馆 1897年到 1949年 15000种书刊的目录检索服务,并存有约 2000种图书的电子文档可供印刷。虽然“按需印刷”收费相对较高,但其相对“精而专”的内容,对于那些需要参考珍贵历史资料的研究人员以及图书馆等藏书单位来说还是非常需要的。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从电子信箱、BBS、个人主页、即时通信工具、手机短信到博客、播客、维客、论坛社区、社交网站等层出不穷,这些新的传媒形态表现出来一种与传统出版极大的区别。
以维旺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维旺明)为例,它是一家提供手机图、文、音、视频为一体的手机新媒体平台技术与服务运营公司。维旺明以中国移动网络平台为依托,专注于手机新媒体内容、传播、社区、应用的各个领域,开发出适用于各类终端手机用户的视频、音频、图文、多媒体的多项业务。当 iPad风靡市场的时候,维旺明又带着敏锐的嗅觉,开发了适用于 iPad页面的杂志阅读内容产品,带给读者一种非凡的感官体验。目前,维旺明与中央电视台,上海文广传媒集团,新华社手机新媒体传播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并与时尚集团,北青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瑞丽,国家地理,新旅行等 1500家报刊杂志达成媒体内容手机新媒体合作。实际上,维旺明所做的是一个平台,将各种知名杂志的内容引进,并根据手机以及移动阅读终端的不同特点,将内容重新组合成适合各种移动阅读终端的形式。
V IVA手机杂志是维旺明的主要产品,它的呈现形式多样,不仅能欣赏普通的图文,还能看到更加精美的图片 (可左右拉伸)、音乐、视频和 flash动画等。以手机或者是其他移动阅读终端为载体的 V IVA杂志可以让人们在搭公交乘地铁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阅读,使得阅读变得更加便捷和随意。
在比较了以商务印书馆为代表的传统出版数字化和以维明旺为代表的基于新技术的数字出版后,发现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同为数字出版大军的分支,他们有着如下的联系:
1.以数字技术为依托。不论是商务印书馆还是维旺明,都运用了数字技术,将纸质载体 (书、报、刊)或者是电视上的出版内容转换为二进制的数字形式,便于编辑加工和传播,使得庞大的内容得以简化,节省了储存的空间,提高了传播速度。
2.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要为目的。传统出版物由于受到技术条件限制,其阅读价值链远远不能覆盖读者群的许多特殊阅读需要,而数字出版的发展则为阅读供求双方提供了这样的机会。例如,“工具书在线”的每个汉字检索结果都配有真人发音,并利用 flash动画给出汉字的规范笔顺。V IVA手机杂志不仅提供了可拉伸的图文,还将视频也囊括了进去,使阅读过程趣味横生。
3.以绿色环保为愿景。当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时候,各种环保的口号变成了付诸实践的行动。传统的纸质出版在浪费林木资源,油墨污染等弊端下,寻求着一种更环保、更节能的新模式。数字出版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绿色出版成为现实,只要有一个终端,就可以获得丰富的内容。
4.在版权保护方面有缺陷。由于数字产品的复制、传输、检索和散发的成本极低,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数字版权保护技术和相关法律法规作支持,数字出版产业有可能被各种盗版打垮。各类电子书采用了不同的格式及版权保护技术,在规避盗版的同时也使得相互之间的格式转换、统一检索以及移动阅读等增值活动都变得困难重重,这极大制约了电子图书的进一步发展。
(二)除了上述的联系之外,新的传媒形态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等方面又与传统媒体有着很大的区别:
1.出版主体的不同。传统出版的数字化的出版主体是传统出版单位。传统出版单位较新技术支撑的原生媒体而言有着深厚的历史,有着响亮的品牌,有着成熟的模式,有着明确的定位。但是这些厚重的荣誉在新时代的变革中变成了一种沉甸甸的负担,阻碍着创新思维的发展。而以一批 IT企业、通信企业或技术开发商为代表的新媒体企业则因其处于一种发展阶段,对各种新生事物都有摸索和尝试的过程,这样的发展周期特征使得他们更加容易觉察到受众的需求,从而抓住时代的脉搏。维旺明的创始人韩颖表示:“寻找受众喜爱的移动网络终端,并根据终端的屏幕、系统做出相应的杂志内容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2.出版内容不同。如果说传统出版单位力图在数字出版的某项内容上做细做精的话,那么新媒体企业则像是广泛撒网般网罗受众。商务印书馆的数字出版产品主要是围绕着商务印书馆的强项——工具书和绝版书展开。这样的开发虽有着强大的、权威的内容支持,但是在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要层面上却不及新媒体企业。单看维旺明的合作伙伴——时尚集团,北青报业集团,南方报业集团,瑞丽,国家地理,新旅行等 1500家报刊杂志,就足以看出新媒体在紧跟时代潮流上的强势动力,以及其所涉及的出版内容的广泛和多元化。
3.采用新技术的程度不同。目前,传统出版单位大多还只是简单利用互联网技术或者一些现成的数字出版系统来进行纸质内容数字化转换、网络发布和推广等工作;而新媒体企业在三网融合变四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则凭借其对技术的敏感性和天然的亲和力,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数字出版技术,积极挖掘数字内容,开发各种媒介终端,创作出许多新兴时尚消费模式和商业模式。
由数字化浪潮所带来的产业融合正使得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被打破,内容行业正逐渐被纳入更为宏观的服务业范畴并不断产生更加创新的商业模式,数字出版以强大的力量化解着传统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化解着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的边界,同时也化解着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的边界,数字出版将会打破传统出版业按介质区分的行政分割,极大地延长出版物的产品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最大化。
传统出版社的内容资源将被新媒体建设的平台逐渐整合,在内容被低价利用的同时,却也宣传了传统出版社。读者通过新的移动阅读载体分享着传统出版社的内容资源,肯定传统出版社的品牌,享受新的技术成果带来的阅读快感。在传统出版社和新媒体将由竞争关系走向互利共赢的竞合关系关系的过程中,传统出版的数字化和数字化出版的边界也将逐渐模糊并趋于统一,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一次制作,多平台、跨媒体使用的“数字出版”。
[1]刘燕,厉春雷,钱永红.浅谈数字出版中的版权保护 [J].编辑之友,2007(4):95-96.
[2]郝振省.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 [DB/OL].http://news. xinhuanet.com/eworld/2010-07/22/c_ 12360171.htm,2010-07-22.
[3]马振贵.三网融合变四网融合:移动化趋势将越来越明显 [DB/OL].http://www.xishuiw.com/info/2010-3/ 2010-3-2-20944.htm,2010-03-02.
[4]邸荣芬.数字出版,不可错过的机会 [J].出版参考,2010,(30).
[5]熊彦清.两项业务助力商务印书馆领跑数字出版领域 [N].中华读书报,2007-7-11.
[6]熊英,熊玉涛.数字出版的产业特征与商业模式 [J].中国出版,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