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翠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学工部,陕西 西安 710119)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以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出现在人们面前,对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规模不断壮大、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竞争和潜在危机也在加剧。如何建设高职院校,既关系到我国高职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也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长期生存和稳步提升,更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具备持久竞争力。
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不竭动力,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高品位的校园文化能提升学校的品位与声誉,并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高职院校要打造高职的品牌,彰显高职的办学特色,必须夯实高职的文化底蕴,形成自己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品牌文化中打造核心竞争力。
“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 (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狭义的文化则指的是: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是一种通过有形的物质形态和无形的精神形态所体现出来的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特殊的群体文化,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含学校发展目标、共同价值观、作风和传统习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情绪情感等在内的有机整体,是以物质为载体的各种精神现象,是学校的 “意识形态”。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结构层面。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高职院校必然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专科层次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为办学目标,而且高职院校还要适应地方产业调整的需要。这就决定了高职教育是要在培养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知识能力、身心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培养一专多能的适应岗位需求的实践性新型人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育、导向、凝聚、激励、控制、辐射等功能。这些功能所起的作用在学校教育中是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不可替代的。
教育功能。校园文化作为区别其他组织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教育功能,而高职院校内在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就是它的文化影响。
导向功能。校园文化本身所蕴涵的价值体系为个体行为提供了参考,指导个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学校组织的关系,把个人行为引导到学校组织目标上来,使他们向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发展。
凝聚功能。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起着心灵黏合剂的作用,它把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人都聚合到一起,使师生员工对学校产生一种使命感、自豪感、归宿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意识。
激励功能。良好的文化氛围,往往能产生一种激励机制,激起校园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校成员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精神,获得各种精神需求的满足。
控制功能。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心理制约力量,使校园人接受必要的约束,使个体行为符合共同的准则。
辐射功能。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是指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在向师生教育、影响的同时,也对周边及社会产生影响,这种辐射主要通过塑造学校的形象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来实现。
高职教育虽然是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但是,站在培养人才的角度,除了职业能力外,人文修养也应该提到一个极高的地位。没有人文修养,具有再好的技术能力也会因为个人修养的不足而使技术能力失去价值。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育人氛围,它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练意志的作用。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以其较强的渗透力、影响力、教育效力帮助学生提升“人”的修养和品行。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增强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既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的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全面”的人。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而对于新兴的生力军——高职院校来说,要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的校园文化,更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的过程。
由于高职院校办学时间较短,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还处于一个摸索和探讨的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不尽完善。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误区主要是:
(一)学校自身的特点使然。
首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完全等同于其他普通高校,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尚处于初步探讨之中。其次,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社团活动质量难以上档次,而且在校周期短,形成的经验和传统不容易传给下一届,这又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再次,高职院校规模相对较小,文化硬件设施配备不齐全,远不能满足活动需要,因此难以开展大型活动或者增加新的活动内容。最后,经费缺乏,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困难较大。开展学生活动需要较多的经费,而且往往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这势必影响学校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积极性,缺乏关心的热情,阻碍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
(二)认识比较片面,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
首先,一些人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认识不清,简单地将校园文化归结为校园文体活动,认为只要轰轰烈烈地搞一些校园文体活动,就能建设好校园文化。但由于这些活动缺少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活动效果都不理想,很难形成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较大的影响力,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简单化、低层次化。其次,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混淆,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只把它看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未能纳入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各部门联合举办的活动少、效果差,没有全员参与的意识。最后,即使知道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科学而系统的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造成了工作时思路不清,重点不明,事倍功半。这些认识使得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长远的眼光,削弱了校园文化在学校完成其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也使校园文化不能形成与学校特色相一致的特征,极大地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三)注重外在物质文化的堆砌而忽视内在精神文化的积累。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也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改变发展历史短,社会认同度低这一不利局面,千方百计地加大物质文化建设来吸引更多的考生和家长,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但是,这 -做法却脱离了物质文化建设的宗旨,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物质文化建设只是手段,精神文化隐含于物质文化之中,它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实质性的也即根本性的组成部分,忽视精神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只能流于形式。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系统,它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由办学理念、学校精神、校园风气及传统的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等共同构成的一种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使清华百年不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在北大生生不息,代代相传。而处于发展初期的高职院校,历史短暂,文化底蕴薄弱,生源与其他高校比较,文化基础较为欠缺。这就使得校园文化建设尤为迫切。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系统工程,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需要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建设,更需要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一)科学合理地制订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方向。
首先,要充分认识到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要树立环境育人的大教育观念,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从人员上给予保证,从经费上给予支持,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使学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浸染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素质。其次,要着眼长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现实措施,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形成有鲜明特点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突出特色。
(二)创建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以物质文明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即通常所说的硬件,是以某种文字符号为载体,将校园精神显现于校园的各种标记物之中。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是最能给人直观感受的部分。没有完善的物质环境,校园文化就得不到健康的发展。因此,在进行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高职育人的要求长远规划,整体实施。
在全面设施和布局中要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多样化、现代化和职业化,精心设计校园文化。还要特别注意在作品的构思、人文特点、园林绿化与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更好地追求其物质效果和精神效果。正确处理好建筑与设景,区域的“动”与“静”,做到“无一物不景,无一景无用”。比如,布置教学环境时,除有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还应该有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业内成功人士的资料等与职业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从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中体味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学习动力。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多数校园面积并不大,真可谓“寸土寸金”,它不可能有大花园和假山,也不可能有林荫小道,在环境设计上不能随意模仿其他院校,但并不等于说我们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无从谈起,无法实施。我们更应精心设计,精雕细啄,从细微的设计中入手,见缝插针,使其别具一格,独显风韵,体现校园文化的特点和魅力,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浓厚气息,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即使是校方的一个通知、喜报也可以起到达境悦目的作用,给学生以形式美、言语美的示范,为广大师生创造优雅、文明、进步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出发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而提出的进一步规定和具体要求,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法文化”,它通过一定的制度规定来诠释文化的内涵。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特定的行为规范等。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规范校园内的各项活动、规范师生的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任何组织,制度和纪律都是必要的,对于以青年学生为主要对象的高职院校则更为必要。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合情、合理、合法,对规范学生的行为起着关键的作用。只有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需要和社会要求出发,做到情、理、法的有机统一,形成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才能使学生心悦诚服地去执行,去遵守。
一是“以人为本”,创立有效的制度体系。首先要求规章制度具有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规章制度的期望目标必须积极健康,内容明确清晰,具体要求易被学生接受,操作施行简洁方便等。构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制度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文化融入到管理之中,去激励、凝聚和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校园文化人格化,形成学校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行为,体现学校价值准则。其次,执行规章制度要保持其严肃性。一旦形成以后,就要按章办事,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制度贵在严,严格才有效,否则就会形同虚设。我们必须从严治校,从严治教,按照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切实纠正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迁就、姑息态度。再次,规章制度应具时效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各类规章的相关事件的处理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时机,否则就难以收到应有的功效,使其激励和约束作用大打折扣。总之,学校制度不应成为约束人的工具,应使其成为引导人、服务人、发展人的工具,培养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
二是规范管理,建立教育引导激励机制。良好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引导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杜绝消极有害的活动。在制定各种管理制度时,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制度上必须有一套利于学生发展的管理规范,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激励机制,定期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如对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务,为学校争得荣誉的学生给于表彰和奖励,并与评选奖学金、毕业就业推荐等挂钩。对文明班级、优秀团支部、文明校园标兵、文明宿舍标兵、文明大学生标兵等进行奖励,着重在校园内推广表彰先进事迹,激发学生在学业上的进取精神和事业上的不懈追求,促进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四)形成具有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是校园的内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深层内涵,是在长期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创造过程中积淀、整合、提炼出来的反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理想目标、文化传统、学术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观念体系,体现着校园文化的方向和实质。精神文化是一所学校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凝聚力、感召力和生命力的体现。
精神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创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校风,突显校园文化的“职业”特色。要使学生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拓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新路子,突出现代高职教育的特点,注重实践,做到学以致用,打造“职业”特色。
二是突出职业性价值导向,塑造科技文化、职业文化特色。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最基本的特征,因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职业价值为导向,以科技文化为主体,形成高职院校文化特色。要将职业价值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体验职业价值,懂得尊重职业价值和弘扬职业精神。
三是塑造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专长意识。高职院校作为一个特殊的组织,其精神文化建设更应独具特色,在现阶段,尤其应突显的是包括市场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和专长意识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文化。
精神文化在三种文化中属较高层次,高职院校要以优美的物质设施和合情合理的科学制度来保证浓郁的校园精神文化的形成。要加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培养,注重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的养成,促进精益求精、严密细致、科学求真的学习态度的形成等,从而体现一个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精神追求。同时作为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出学院的一种精神。
要构建起一个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高职文化氛围,还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管理。首先,作为学校办学决策的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决定性的作用。要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要出台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性文件,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指导思想、领导机构等,为校园文化建设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理论作基础,它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对文化的本质、规律和高校文化的职责有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学校的学报、院报、网络等媒体应该就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专版、专栏、专稿,以引起各级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视,形成全体教职工积极参与理论研究的氛围。第三,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校园文化不是学校内部哪一个或几个部门所能建设得好的,浓郁丰厚的校园文化所渗透弥漫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全校师生员工的整体努力。第四,提高师德水平,重视发挥教师的垂范作用。教师的思想状况、言行举止直接影响着校园精神氛围营造的内涵,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3]余良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初探 [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