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竞争中的马克思合作思想及意义

2011-08-15 00:48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2期
关键词:共产主义生产力马克思

庾 虎

(1.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南宁530004;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全球竞争中的马克思合作思想及意义

庾 虎1,2

(1.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南宁530004;2.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马克思在考察资本主义的全球竞争中,指出了另一种经济关系存在的必然性,即合作关系,从而为我们考察全球资本关系的未来变化提供了认知线索。从总体上看,竞争是合作的前提,竞争的全球性要求合作进一步加强;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与竞争的全球性困境又导致竞争向合作转化。随着合作的深入,它将超越以市场主义为核心的竞争关系而成为共产主义生成的前提之一。

马克思;竞争;合作

目前,经济已经由一种地域性的经济转变为一种实质性的全球经济,这种以资本关系为主导的全球经济形成了一种全球竞争,全球竞争又导致了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一方面不断力求用竞争去消灭竞争;一方面这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中的单个大企业内部及之间在不断地加强合作,导致社会化生产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本文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回顾马克思竞争理论中的合作思想,将马克思的合作思想应用于全球竞争关系中。

一、竞争是合作的前提

马克思对于竞争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动力有着许多深刻的考察,将竞争视为导致生产与分工的扩大,视为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动力。竞争的存在也直接导致了生产与贸易超出了国家的疆界。可以说,竞争是近代以来的促进生产扩大、世界市场形成的一种动力源。“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这个原理是公认的。然而不仅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而且这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也取决于自己的生产以及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1]68竞争要求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不断扩展;竞争又天然具有一种不断形成合作的后果,这种后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竞争要求分工的不断扩大,而分工本身就是一定范围内的合作。分工突破地域范围,竞争也突破地域范围,合作也就更为广泛。因为竞争总是会寻求一种手段达到获胜的目的,当所有人、所有企业都在以竞争为手段时,竞争没有办法令所有人、所有企业都胜出,而在竞争中胜出又是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竞争者的要求,这就陷入了一个困境,打破这个困境就是不断地形成合作,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社会化的生产本身就具有这种因素,也确实形成了大范围的合作。

马克思的关于竞争的思想,来自于对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竞争。“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各国进入竞争的关系,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种禁令来进行的,而在过去,各国只要彼此有了联系,就相互进行和平的交易。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1]109-110因而,竞争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一种商业的扩大中形成的,它来自于和平的交易,也就是那种互补性交往或交易。当竞争经济成为马克思所考察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种内在动力时,那种和平经济形式并没有消散,而是转变为一种合作。这种合作就是在竞争的扩大之中,却又不得不采取合作的形式,虽然这种合作在马克思看来,它首先表现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各自内部的合作,然后才会转变为两大阶级间的合作。如果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来看,就可以表述为:正题—和平、反题—竞争、合题—合作,竞争就成为了合作的前提。

那么,这种“竞争就成为了合作的前提”除了阶级内部的合作还表现在哪些方面呢?首先,竞争的加剧本身就是合作的一种形式。在生产与服务的不断发展中,竞争本身要求资本不断集中,资本的集中形成了垄断。资本越集中,就要求合作越紧密,某一个人在生产中的缺失可能导致整个生产的延缓。竞争力求合作不断突破新的形式,要求合作的生产关系处于一种紧密的联系之中。企业的有组织就是一种合作,而垄断组织的国际化,表明合作已经作为一种全球社会发展的本质存在了。

其次,竞争不断促使国家经济的合作。无论哪一种经济基础的国家都不得不面对全球经济竞争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形成了国家经济发展的破坏力。国家在面对“世界市场”中的各种竞争冲突时,不得不出于保护本国的经济实力的考虑,而采取消极的合作形式。因为,每一个国家都清楚,要在全球经济中取得胜利,首先要利用外部环境因素来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用来破坏国内经济的发展。

再次,竞争不断促使各种不同经济制度的国家进行合作。当代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相互关联的、全球性的企业生产,这导致无政府式的竞争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如果一个企业竞争失败,破坏的不只是企业,还连同它的工人及其所在的国家,并且不只是一国的工人与某一个国家。这势必要形成国家间的合作来应对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在1989—1991年事件之后更是加强了这种联系,两种本来是对抗的社会制度,在经济方面、生产力方面都在不断加强合作。

二、合作是竞争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时也对合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合作本身就是集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为一体的,它与生产方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马克思指出:“社会关系的含义在这里是指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1]80从这里可以看出,合作首先是一种生产关系,合作是许多个人的共同活动,是在生产中的共同活动。这种合作是与生产方式联系在一起的,并且通过这种联系,合作本身就表达了一种生产力的要求。同时,这种生产力与个人的生产行为不同,它还是一种集体生产力。“这里的问题不仅是通过协作提高了个人生产力,而且是创造了一种生产力,这种生产力本身必然是集体力。”[2]378这就说明了一种生产力是通过合作来达到的,同时,合作也必然导致集体生产力,就是说,合作成为另一种生产力提升的源泉。

因而,竞争只不过是生产的副作用,但现在却在表象中主导了经济发展。在马克思的文本中,对于竞争这种生产方式进行了批判,“另一方面,由此也产生一种荒谬的看法,把自由竞争看成是人类自由的终极发展,认为否定自由竞争就等于否定个人自由,等于否定以个人自由为基础的社会生产。……不过,一旦把竞争看做自由个性的所谓绝对形式这种错觉消失了,那么这种情况就证明,竞争的条件,即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条件,已经被人们当做限制而感觉到和考虑到了,因而这些条件已经成为而且越来越成为这样的限制了。”[3]这就表达了一种竞争的坏处。由于这种情况,在现有的生产方式中,各种个人利益不能使整个社会利益和谐。

一般认为,全球的竞争有利于实现资源在全世界的优化配置。问题是有什么可以证明这种竞争就是将资源形成了最优化配置了呢?资源优化配置同样可以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之上。在当代社会化的全球资本之中,由于竞争的代价是巨大的,在理想状态中所有竞争者都希望形成一种合作,通过合作来使得利益均沾。竞争的无意识的后果是合作。这为整个人类的合作提供了一些线索,就是说,这种资本竞争者的合作能为未来新的合作提供一些帮助。竞争的资本越来越要求合作,但还没有一个全球性机构、机制能够解决全球竞争,就是说,能够使资本联合起来的组织并没有真实地出现。这就导致资本的竞争一方面在无序发展、在全球泛滥成灾,一方面上层建筑的全球合作却没有形成。因而,那种帮助就是要求从全人类的利益出发来防范竞争造成的破坏力,在客观上不断发展合作生产方式。

全球经济就目前的状况来说,仍是马克思所说的“一袋马铃薯”,虽然经济发展、技术提升,但却形成不了一种统一的联合体。要形成统一体,就须打破全球资本关系,这种关系造成全球竞争,而竞争造成了人的联合成为一种非可能。无论如何,合作这一抗拒竞争的因素已经出现。全球经济存在着许多困境,如科技理性异化及导致的生态失衡、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消费主义至上、发展与贫困共存等,这是人类发展要付出的代价,但也为人类形成新的实践的突破提供了价值。这种价值就在于全球经济本身生成的某些因素可以使全球经济由竞争性与对抗性的转变为一种互补性和合作性全球经济。经济互补性这种观念最早出现在斯密描述的18世纪欧洲开展的贸易之间,如英国向葡萄牙出售葡萄牙不能生产的毛织品,而葡萄牙则向英国出售英国不能生产的酒类。与互补性经济相反的是竞争性经济以及对抗性经济,竞争性经济是国与国之间既出售他们产品又都从对方购买他们的产品,对抗性经济则完全是一种希望完全控制对方的经济行为。“互补性贸易力求建立伙伴关系,竞争性贸易旨在创造出消费者,对抗性贸易旨在控制某一类工业。互补性贸易是一种求爱行为,竞争性贸易是在进行一场战斗,对抗性贸易则是通过摧毁敌人的军队及作战能力,以便于赢得这场战争。”[4]当我们透过全球经济表象的那种繁荣看到其困境给人类带来的苦难时,就不难发现那种竞争性关系,尤其竞争之上的对抗关系对人类造成的副作用是多么的巨大。全球经济还有另一种力量:努力表现为一种新的全球原则与实践,这种原则与实践“能够为一个可行的、为了人民和环境而不是公司利润运作的体系提供一个基本框架;重新壮大公共财产的新观念……一个新的体系正在从旧的体系中破土而出”[5]。新全球经济实践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公正、民主和可持续发展的全球经济制度与机制。

三、共产主义生成的前提:化竞争为合作

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是以经济不断发展为基础的,每一种社会形态大体都建立在原有的经济条件之上而生成,共产主义也是如此。“共产主义和所有过去的运动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推翻一切旧的生产关系和交往关系的基础,并且第一次自觉地把一切自发形成的前提看做是前人的创造,消除这些前提的自发性,使它们受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支配。因此,实现共产主义实质上具有经济的性质,这就是为这种联合创造各种物质条件,把现存的条件变成联合的条件。”[1]122因而,共产主义首先要终结原有的生产关系,并将原有的经济关系中各种条件联合起来。作为竞争必然趋势的合作,将成为共产主义的前提。但是“前提”并不是等于“是”,即在我们不断变革生产方式的过程中形成的合作还不是共产主义,而是共产主义的前提之一。

这样,一种全球合作的经济就必须成为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经济。为什么是全球经济才是过渡的经济,因为共产主义本身就不是一种地域性的东西。“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1]86在这里马克思表明,共产主义就是全球性的东西,同时,这种全球性东西产生于生产力普遍发展与世界交往的普遍性这二者间的存在。世界交往普遍性的存在本身就要求合作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合作成为普遍现象对于生产方式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6]609

在当代全球经济中,通过马克思的合作思想就是要寻求那种最优的生产方式,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解决[7]。尽管马克思对竞争进行了赞扬性的批判,但马克思的合作思想最终将停留在全社会的共同生产上,这种生产是全人类的自觉合作,它能够成为实现每个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马克思于1864年在《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中说:“工人们不是在口头上,而是用事实证明:大规模的生产,并且是按照现代科学要求进行的生产,在没有利用雇佣工人阶级劳动的雇主阶级参加的条件下是能够进行的;他们证明:为了有效地进行生产,劳动工具不应当被垄断起来作为统治和掠夺工人的工具;雇佣劳动,也像奴隶劳动和农奴劳动一样,只是一种暂时的和低级的形式,它注定要让位于带着兴奋愉快心情进行自愿的联合劳动。”[6]133从而,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趋势,就是合作将是对市场的终结,市场之上是合作,一种自觉的合作,而不是什么计划。

全球经济的合作与共产主义的合作区别在于,全球经济的合作仍然是一种带有竞争性质的人类行为。从目前看来,竞争还有它的重要意义,并且这种竞争是由于物质资料生产的不丰富而决定的。共产主义的合作则完全掌握了竞争这一过时的经济发展推动力,竞争在这一时期更多的是非对抗性的,竞争的存在取决于人的需要,而不是相反。“各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然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最初形式,由于这种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下述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来是由人们的相互作用产生的,但是迄今为止对他们来说都作为完全异己的力量威慑和驾驭着他们。”[1]89-90

在当代,必须不断地寻求合作,合作首先已经从全球生产方式上开始了,而且世界范围内的上层建筑之间的合作也有了。全球经济中的合作形式,虽然带有很强的竞争性、被控制性,但它们毕竟为合作的全面展开提供了借鉴。因为那种“虚幻的共同体”同样可以扩张到全球,在整个社会生产关系没有改变的前提之下,进行局部的全球性合作。这能够为社会主义的兴起提供全球性的力量,又为摧毁制度上形成的全球“虚幻的共同体”提供了条件。这种全球“虚幻的共同体”是一种过渡形式,是生成一种同一社会形态合作的前提,它必须被摧毁,只有“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1]119。合作将形成一种人与人和谐的,并逐渐通向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境遇。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78.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3-44.

[4]Peter F.Drucker,The New Realities[M].London:Mandar in Paperbacks,1990:123.

[5]约翰·卡瓦纳,杰瑞·曼德尔.经济全球化的替代方案(第二版)[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7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廖萍萍.马克思的合作思想研究——兼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An Analysis of Marx’s Cooperation Thought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YU Hu1,2
(1.The Base of Marxism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Guangxi University,Nanning 530004,China;2.College of Marxist,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inlin 541004,China)

When Marx was researching the global competition which form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capitalist economy,he stressed the necessity of cooperation that existed beyond economic relations.So it can give us a clear clue about the changes of global capital in the future.Generally speaking,competition is the premise of cooperation,and the global competition requires cooperation to further develop;the change of productive organisation and global competitive dilemma lead to the diversion from competition to cooperation.With the deepening of cooperation,it will descend competitive relation with market as it core to become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emergence of communism.

Marx;competition;cooperation

A81

A

1001-7836(2011)12-0001-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2.001

2011-09-22

庾虎(1981-),男,广西全州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基地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当代社会发展、全球化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共产主义生产力马克思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
展望2014: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第一生产力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