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伟 顾祎婷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以自己的伟大创业精神和伟大创造成果,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应当是高校培养任务中的重中之重。
1、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学习的第三本护照”即创业能力护照的问题之后,创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成为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主题。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是缓解不断扩大的社会就业压力的需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总体规模一直在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的劳动者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和人才市场,市场可能发生饱和现象,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有可能面临着失业。因此,高校开展创业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这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挑战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能够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将是一个企业腾飞的源动力。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人才标准,进一步更新观念,确立面向未来的人才观,实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我国也正处于从“制造型”向“创新性”转型时期,我国企业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亟待提高企业管理者的整体素质,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是迫在眉睫。因此,不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正是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方面的诸多要求,同时也能促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4、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物质产品的丰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的尊重将成为人们就业的主要动机。在知识经济时期,大学生对创新、创造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他们想通过自我发展的方式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作为正在成长中并积极要求进步的大学生,具有被同学、老师、学校乃至社会承认的强烈需要。每个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满足自己成长的需要,得到他人的承认。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他们实现这一目标准备了条件,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被他人承认的机遇。在创业活动中,他们通过选择,在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中去发展,以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优势去超越、去突破、去创新,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社团活动的自主性培养了大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在社会生活中,人既是有需要的、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又是以自身的实践来满足其需要的客体。创业能力作为一种核心能力,其培养实践更需要人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相对自由独立的社团活动恰恰能够给学生提供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舞台。社团活动的开展从内容到形式、从策划到实施都不会受过多的限制和束缚,没有固定的模式。社团负责人及其活动骨干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组织设计活动,其想象力和创新力比较容易得到充分发挥。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大学生大大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社团活动所具有的自主性特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主动性、能动性的开发与调动对一个人的创业能力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2、社团的专门性为大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平台。创业能力的养成不仅要求人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一个人在某一领域具有独到的见解、深入的研究和长期的实践。专门性是指学生社团要求十分专门化的知识或技能。例如,电脑爱好者协会、围棋协会、法律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组织,以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为基础,有利于学生发现、发展、挖掘自己的潜质、特长,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个性。社团活动对人才的培养优势超出了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目标的范围,这是学生社团在人才培养中的特殊作用。社团活动已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特长的挖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3、社团活动的多样性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舞台。从组织者、社团成员、活动内容、参与者来看,社团是由来自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怀着同一个志趣、爱好、目标而聚集起来,所组成的一个群众性组织,不同年级、专业的具有不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互相影响、互相熏陶,应该说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交融、渗透,而一个人的创造力与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社团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4、社团活动的实践性、社会化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提供了机会。实践为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社会化是沟通校园与社会的桥梁。首先,社团活动因其主体的参与性、活动的实践性和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实践教育的功能。每次举办的各色社团活动,从策划、组织、开展到后勤服务,全由学生亲自操作,能极大的丰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个性潜能、素质和修养;其次,社团的社会化集中表现在学生社团与社会企业的沟通。学生通过社团活动搭建起与企业沟通的平台,使学生在学校就能对企业有基本的了解。调查发现,现在学生社团的市场意识明显增强,策划社团活动、跑企业、拉赞助,与企业合作较多,71%的社团有企业赞助,经常得到资助的有30%。社团走出校园,与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进行交流与合作,吸收了先进的理念、信息和资金,为社团活动注入了新的思想,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又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使之广泛接触社会,加速学生社会化进程。
5、社团活动要求的协作性有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已经被公认为是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社团组织从成立起,在组织形式的创造上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集中社团骨干的智慧,需要每个人献计献策,更需要每个人都倾听他人的意见。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相互交往,增进友谊,培养成员对社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无论是社团活动的目的,还是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竞争精神和合作态度;无论是社团工作的具体组织运转,还是社团举办的活动所造成的校园声势;无论是学生可以创出的成果,还是学生交流的信息,都影响着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观念、志趣和追求。作为一个社团的核心,社团组织负责人更有机会培养锻炼协作能力。制定本社团章程、制度、发展目标,设立组织机构,如何筹措更多的活动经费,开展什么样的活动,怎样把社团全体成员凝聚在一起等等,对社团负责人来说都是一个考验。这需要社团负责人极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作能力,需要社团负责人把本社团骨干及全体社团成员的智慧挖掘出来,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这个角度上讲,社团活动对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创业是时代的特征,是知识经济的灵魂。在以不断创业的知识为主要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思维、思想也经历着新的转变,因此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成为高等院校培养任务的重要内容。而社团活动贯穿了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高校应该利用好社团活动的特点,有选择、有重点的多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创业人才、引导并激励大学生去创业。而大学生则应认真组织参加社团活动,让自己拥有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作为努力和奋斗的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
[1]何敏.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江西教育,2005.
[2]夏奏雨.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思考.社会科学战线,2007.
[3]贾海宁.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J].工会论坛,2005.
[4]樊立三,李新瑾.基于高校社团建设的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