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古建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与对策

2011-08-15 00:50王恩川薛立杰周彦青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1年22期
关键词:大名县古建筑旅游业

□文/王恩川 薛立杰 李 珂 周彦青

200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明确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这种背景下,大名县对古县城的旅游价值进行开发,以通过旅游业发展来提高当地就业率,带动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竞争力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通过介绍该旅游开发项目,以实地调查为依据,发现并分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我国其他地区同类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能够取得更好的效益提供一些借鉴。

一、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简介

大名府故城作为宋代古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为了加快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大名县启动了打造“宋府明城”的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截至2010年底,北城门楼、东城门楼修复,爱心广场和京府街仿古包装工程已竣工。西城门楼工程、狄仁杰祠堂碑和临济祖庭兴化寺等工程正在建设中。

二、古建筑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大名县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提高了区域竞争力。但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在开发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旅游配套设施落后,接待游客能力较差。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涉及餐饮、住宿、购物、娱乐、金融、商贸、交通等多个行业。在调查中发现,大名县除了在餐饮行业有较好的基础外,其他方面发展滞后。旅行社、旅馆、交通、购物、娱乐金融等设施不够完善,在这种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旅游,其目前的基础设施是很难承载的。

2、工程耗资巨大,资金来源单一,县级财政难以承受。大名县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10亿元,而大名县财政2009年只有7,173万元,2010年刚过亿元。对一个县级财政刚过亿元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实施此工程所投入的金额是巨大的。

3、旅游资源开发水平层次较低,客源无有效保障。一个旅游项目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对旅游资源开发的程度和游客的数量。课题组在调查中发现,大名县的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产品市场化程度低,创新意识缺乏深度,对目标市场的把握、技术含量的追求和文化主题的塑造不到位,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高,质量与结构水平较低。同时,旅游投资侧重于设施投资,对本地特色旅游资源的投资偏少。这样,因缺乏吸引游客的魅力,客源没有有效的保障。

4、无专门开发机构,管理较为混乱。目前,我国古建筑的管理部门职能不清、权责不明问题比较突出,普遍存在文物、建设、规划、旅游乃至宗教等多部门管理,由此出现了政出多门、相互干扰、协调合作难以及管理等诸多问题。大名县在古建筑旅游开发过程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项目虽然由县里主要领导亲自督办,但是存在着城建、旅游、文体等多个政府部门的交叉管理,这几个部门各自为政,干扰了对方的相关职能,使正常的开发活动进展困难。尤其在后期迎客阶段,也没有相关的机构从事管理、开发和监督。

三、对古建筑开发中的问题原因分析

1、地区经济基础较差,相关投入和发展后劲不足。大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处于华北平原中低产田地带上,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发展滞后,是典型的农业县,其经济基础较薄弱。所以,在古建筑旅游开发过程中,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而且没有相关的资金对与旅游相配套的餐饮、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进行较大的投资。导致了在开发过程中,旅游发展的后劲不足,成为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

2、政府传统观念的束缚,决策体制存在问题。在长期的中央集权思想的影响下,政府部门存在着“大政府,小民众”的思维,决策权完全集中于政府,产生一些问题。

(1)过分追求速度和规模,忽视自身承受能力。随着改革的深入,特别是随着放权让利改革战略的实施和“分税制”财政体系的建立,地方政府拥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大名县政府作为开发旅游资源的投资主体,为了追求“政绩”,不顾地方财政的实际承受能力,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统一上马,进行大规模的建设。而且,要在三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周期短、工程量大,这对一个年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元的贫困县来说,无疑是一种压力。

(2)依靠政府推行,忽视市场和民间力量。大名县在古建筑旅游开发项目中,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进行开发。一方面政府没能对项目进行充分的宣传,忽视了潜在投资者的资金投入,这包括日益富裕的地方民众;另一方面投资者也在进行观望,毕竟如此巨大的工程项目投资大,资本回收周期长,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增多,风险较大。他们在没有相关担保情况下很难对工程进行投资,从而该项目只能由政府埋单,造成财政负担。

3、缺乏发掘本地文化特色,过分借鉴异地已有的经验。大名县吸引游客的产品是传统的观光型产品,专项参与式旅游产品和度假型旅游产品很少,在旅游业六大要素中,大名县旅游商品和娱乐的比重低,缺乏特色,旅游业及其效益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大名县在开发古建筑旅游的过程中大致上沿用永年广府古城的开发模式进行建造。这种过分借鉴它地经验的做法,导致了旅游产品雷同,特别是旅游线路方向性的偏失,这样会使游客产生审美疲劳,无法吸引游客进行驻足和消费,游客的数量是无法保障的。

4、利益分配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加大。大名县古建筑旅游开发使古建筑重获新生的同时,又使各管理部门的利益纷争更趋激烈,直接危及到古建筑的开发与保护。面对如此巨大的工程开发项目,各个部门都想从中为本部门取得一些利益,从而利用手中的管理权力进行干涉,导致了政出多门、管理混乱的局面,使得各部门协调难度的加大,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迎客阶段的整体规划开发。

四、对古建筑旅游开发的相关建议

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开发自身优势,在打造购物、餐饮、娱乐、住宿、游玩一条龙服务的基础上,将更多更新的元素融入到各项服务中去。开发娱乐项目,吸引游客驻足;完善交通体系,保障游客安全;大力发展餐饮住宿行业,完善食宿基础设施,从而提升大名县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2、多渠道筹措资金,改变政府“孤军奋战”的状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取得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因此,在筹措开发资金的过程中需要更新思路,充分动员社会资金和力量,设立专门机构,吸纳企业或民间资本;通过政府渠道,争取中央和省级旅游开发基金,使古建筑的社会价值效益最大化,达到一种理想境地。

3、旅游产品注重品牌建设,发展特色旅游。旅游产品竞争力体现在独特性和吸引性,大名县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尤其要注重对特色文化的开发。要统一大名县旅游企业的品牌,在大名县旅游区域内应该集中力量打造一个统一品牌,从而降低营销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在旅游商品生产的花色品种,民族特色及产品质量和旅游商品的营销方式都要有新举措。旅游产品向休闲度假、商务会展、购物娱乐、节庆活动等各类综合性项目发展。

4、加大旅游宣传,开辟新的旅游市场。在旅游业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宣传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加大古建筑旅游特色宣传,首先,充分利用各种媒介的力量,如电视、报纸杂志、互联网、旅行社、广播等,将大名县的旅游资源图文并茂地传达给观众、读者、听众;其次,充分利用交通点线等户外广告,将宣传广告放在高速公路两旁、火车进出站口、公交车站台等地。总之,要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做大宣传,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积极开辟农村、婚庆、休闲等的旅游市场。

5、转变旅游局的政府职能,以市场为调节原则。大名县要转变“大政府”的职能意识,向“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方向转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搞好政府职能定位,在做好宏观调控的同时,发挥“无形的手”的功能,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更多的从宏观角度对旅游业进行方向性之道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要加快推进旅游行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健全监督制约机制。要根据国务院指出的“一件事由一个部门负责,杜绝交叉管理、扯皮推诿”的要求,进一步明确旅游局机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以提高工作效率,严格责任制。

五、结论

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被国家明确提出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作为旅游载体的古建筑,成为各地方争相开发的领域。正确开发古建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很大帮助。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2]保继刚.旅游规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

[3]2008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2009.

[4]操文斌,陆林.基于保护优先的我国古建筑旅游发展研究.安徽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5]李悦铮,余金国.区域旅游市场发展演化机理及开发.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

[6]周玲强.旅游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研究.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大名县古建筑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大名县政协开展“我为大名超常发展建功立业”活动
大名县政协召开“十三五”规划专题协商座谈会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
旅游业
简析1912—1928年北京的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