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 俊 杨燕杰
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研究综述
□文/马 俊 杨燕杰
本文就目前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现状以及研究难点试作评述,以期对未来人力资本财务理论的研究提供参考。
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基础理论
1958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在舒尔茨的影响下,人力资本成为热门的研究领域。半个多世纪以来,人力资本理论在国内外学术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现代企业对于人力资本的投入与重视,使得传统财务管理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缺陷。为解决传统财务管理与知识经济时代的不适应性,对传统财务管理理论的拓展势在必行。
财务管理总是依赖于其生存发展的环境。在任何时候,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应以客观环境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这才有理论与实用的价值。脱离了环境来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财务管理环境是对财务管理有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其中,微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的组织形式、生产管理模式、销售和采购的方式等等;宏观环境主要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经济、市场、法律和社会文化环境。财务管理环境对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方法、财务管理内容具有决定作用。王化成(2006)认为,将财务管理环境确定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当社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科学技术被广泛运用,劳动生产物中凝聚了越来越多的人力因素,给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带来了新的局面。人们开始意识到人的质量对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以人为中心”的企业财务管理研究逐渐成为热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应确定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环境。
向显湖(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环境主要有经济环境、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环境。经济环境主要是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包括国家、个人以及企业,进行人力资本融资、投资和配置的因素,同时也是投资主体进行人力资本决策所必须考虑的经济条件。例如,宏观经济现状以及预期走势、知识经济发展程度。市场环境主要是指人力资本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市场条件。例如,人才市场供求与价格、科技市场供求与价格,以及金融市场供求与价格;企业内部环境主要是基于企业主体而言,是人力资本决策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内部因素。例如,企业生产经营的知识和技术含量、企业竞争能力现状、企业财务支付能力,以及企业结构资本状况等。
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假设是指对企业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活动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事先做出的符合逻辑的确定性假设,它是进行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研究与方法构建的基本前提。蒋琰和杨景岩(1998)提出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基本前提:“第一,人所拥有的综合生产能力是一种资本;第二,人力资本可以用货币来计量;第三,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有限分离;第四,企业所依赖的人力市场是健全有效的”。向显湖(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理论假设包括财务主体假设、有限经济人假设和风险厌恶假设。此外,向显湖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人力资本财务的具体假设,企业人力资本可明确划分为高层、中层和基层三个层次;人力资源的服务期限可以合理确定;对相同层次人力资源的投资效率是相同的;人力资本融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可以独立计量。徐鹿、邱玉兴(2007)在其著作《高级财务管理》中,认为环境因素的多元性和环境状态的复杂性,再加上研究问题的内容及其视角的不同,故对假设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要给予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以统一的假设模式,有一定的难度。尽管如此,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分支,仍需要遵循相对具体的假设。故也基本赞成向显湖关于人力资本财务假设的观点。
目前,理论界对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目标争议比较多。何冠明(2006)认为,人力资本产权化导致了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在人力资本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也应当在财务目标中得到体现。因此,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目标应表述为:“在协调人力资本所有者与财务资本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涂建明(2004)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发展所选择的现实的财务目标应为二元所有者价值最大化,即“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应当努力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和物质资本产权所有者这二元产权主体的财富最大化”,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传统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深化。这两种观点都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应当兼顾企业人力资本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二者的立场,协调进行财务决策;企业在追求物质资本所有者财富最大化的同时,还要维护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龚凯颂(2005)认为,将人力资本作为出资者看待后,改变的只是企业中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力量对比,使得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在对企业剩余价值进行分配的博弈中更加具有索取权,即“人力资本所有者在对自身利益的索求上变得跟物质资本所有者一样有力量,甚至比物质资本所有者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较来说,改变的只是企业收益这块“蛋糕”的分配规则,而不是“企业收益蛋糕”的大小,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做大“蛋糕”的问题,所以人力资本因素不会改变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财务管理目标仍然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蒋琰和杨景岩(1998)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是以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应当建立以人力资本为中心的财务管理目标,即“以人力资本回报率最大为目标的一种理财活动”。向显湖(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目标首先应当是体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要求,在此前提下,还应当考虑对人力资本载体的有效激励,实现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最大化”。笔者认为,构建基于企业主体的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体系,其财务管理目标也应当与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相区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是以人力资本为中心,而传统财务管理是以物质资本为中心。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理论目标应当为:兼顾均衡各利益相关者的财务利益。
刘启亮(2002)将人力资本财务论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人力资本所有者财务和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人力资本所有者财务内容包括所有者进入企业之前和进入企业之后的财务管理,人力资本经营者财务内容包括人力资本结构、人力资本筹资与投资、激励与约束和收益分配。涂建明(2004)从四个方面丰富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内容,分别为融智、投智、筹智以及优智。融智具体包括人力资本的成本分析和价值分析等财务安排;投智主要是指对人力资本进行财务投资的可行性分析以及人力资本投资风险的分析;优智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保值和增值;酬智是指在人力资本财务中,物力资本所有者不是企业剩余收益的唯一分配对象,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对企业剩余收益也具有索取权。因此,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和物质资本所有者同等地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分配,同等地拥有企业剩余收益的索取权和控制权。朱明秀(2006)认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是建立在“资本雇佣劳动”逻辑基础上的,在知识经济时代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人力资本财务便应运而生。所以,人力资本财务管理框架应以人力资本价值链和财务关系为主线构建。人力资本价值链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的价值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创造和人力资本的价值分配三个环节。人力资本财务关系是指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合作关系的制度安排。何冠明(2006)认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内容的拓展主要在三方面人力资本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向显湖(2006)较为系统地构建了人力资本财务体系,将人力资本估价居于财务体系的核心地位,人力资本的估价不仅影响人力资本的融资成本和投资效益,还关系到人力资本产权能否合理界定,收益能否正确分配,这些都直接决定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人力资本财务的主体内容包括人力资本融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财务信息处理贯穿于人力资本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人力资本效率监控和评价是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的事中与事后环节。人力资本产权收益涵盖了人力资本“产权”和“收益”的两个因素,“产权”属于财务关系范畴,“收益”反映着财务活动的最终结果。
笔者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社会价值创造的核心力量。对人力资本进行价值管理,需要具体的财务运作和财务制度安排。因此,人力资本财务的主要内容是以人力资本为对象,对其进行的筹资、投资、产权利益分配以及激励的财务管理。
涂建明(2004)主要从两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在管理方法上的创新。一是财务管理将人力资产纳入其价值管理体系中,安排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财务激励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管理方法,财务激励方法将得到充分认识和应用。在协调财务关系和激励企业各层次人力资源上发挥独特作用;二是人力资本财务管理在财务分析方法上的创新。涂建明制定了新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涵盖企业的人力资产比重、人力资产利润率、人力资产的流动率或维持率、人力资本产权的回报率等。这些指标丰富了企业财务指标,更完整地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目标实现的程度。同时,为人力资本产权所有者、企业的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信息,为各利益相关者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了保障。张文贤(2006)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分析中,提出了企业培训效果的价值计量新模式,即以结果为基础的培训投资回报率运作模型,探讨了企业培训的价值传导路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势在必行,我国在人力资本财务管理上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成果也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方面。笔者认为,对人力资本财务分析具体方法的深化和应用,以及在人力资本财务价值量化的研究中突出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等等,这些都应该成为未来人力资本财务管理研究的方向。
[1]张文贤.人力资本(第一版)[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4.1.
[2]徐鹿,邱玉兴.高级财务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7.8.1.
[3]向显湖.人力资本财务论:基于企业主体的一个基本框架(第一版)[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1.
[4]涂建明.发展人力资本财务的理论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4.11.
[5]何冠明.试论人力资本财务管理[J].山西科技,2006.6.
[6]刘启亮.人力资本财务论[J].财经研究,2002.8.
[7]朱明秀.人力资本财务论[J].财会通讯,2006.1.
[8]龚凯颂.人力资本与财务管理理论创新[J].财会月刊,2005.10.
F23
A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