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晓丹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路
□文/汤晓丹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开展能力本位教育,各高职院校对各专业课程设置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讨。本文就会计专业对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原因分析,重点论述当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思路。
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基本思路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始开展能力本位教育,各高职院校对各专业课程设置都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讨,但仍处在试验性的探索阶段。此外,由于在理论上没有对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和了解,在实践上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以及师资力量薄弱、办学经费不足等原因,课程设置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就会计专业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学生就业结合不紧密。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会计职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更需培养贴近各行业、各岗位特点的实用型会计人才和动手能力强、有现代管理水平的会计人才。然而很多情况是,学生对企业和会计对象缺乏了解,且熟悉企业、熟悉岗位的周期过长,不能立即上岗,影响了学生的就业。不少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没有针对会计环境带来的新变化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高素质、高技能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这样势必造成会计专业理论与会计实际的脱节,其后果是既满足不了社会需求,又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光。
笔者为此做了问卷调查,在毕业生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总体评价中,选择“基本满意”的有37人,选择“不满意”的有56人,只有少数人选择“满意”和“说不清楚”。可见,毕业生对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总体评价不高。
关于毕业生认为在学校所学各门课程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的回答情况,由表1可知,选择“基本满足”和“不能满足”的人数为39人和55人,各占35.8%和50.4%,其中还有9人选择了“相差很大”,占8.3%,只有少数人选择了“满足”。因此,笔者认为会计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必然与实际工作要求存在差距,存在的问题急需发现与解决。(表1)
表1 毕业生对所学课程能否满足工作需要的意见
2、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技术能力要求不相匹配。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的高素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培养出的会计专业毕业生除了应具备基本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专业技能外,还应掌握企业实际工作中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报税、财务分析、财务决算等工作所需要的技能,如出纳人员还需要掌握与银行及其他企业业务往来结算的技能等。而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专业课设置要么学习难度大,要么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要么存在明显的遗漏,要么内容重复、衔接性差,不能满足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所要求的知识结构需要。
在对会计专业专业课设置是否存在不足的选择中,有效问卷中的109名毕业生全都选择了“是”。具体存在哪些不足?(表 2)
表2 毕业生对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不足的意见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毕业生普遍认为会计专业专业课的设置是重点,并且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理论课程多、学时多,实践课程少、学时少和专业技能实训课程少、学时少仍是大多数毕业生认为课程设置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一问题与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息息相关。另外,55.18%和63.3%的毕业生认为专业课的设置应该考虑岗位和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置,因为不同的岗位、不同的行业对会计从业者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是不一样的。有38.5%的毕业生认为部分专业课的学习难度大,如西方经济学、筹资学等;有33%的毕业生认为部分专业课与实际工作联系不大,如资产评估学、国际金融等;有24.8%的毕业生认为部分专业课的设置存在遗漏,如企业纳税会计、财务报告分析等;还有19.3%的毕业生认为部分专业课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衔接性差,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
3、课程设置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不相适应。受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职会计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在课程设置方面重理论,轻实践;以理论课程为主,把实践课程放在次要位置,体现不出高等职业教育特色。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的实务练习课程仍然从属于理论课程,还没有从理论课程体系中完全独立出来;有些院校虽然意识到实践课程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程中难以落实到位,实践教学学时与理论教学学时比例不协调;实践课程的教材建设滞后;实践课程的考核方式落后等。如此以来,势必导致其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技能,实际动手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对会计高职人才的需求,使高职会计教育偏离办学初衷。
从问卷调查结果看,从事会计类及相关工作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与工作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相比存在哪些不足?(表3)
表3 毕业生认为自己工作存在不足的意见
可见,毕业生虽然在学校对会计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学习,但与实际工作要求是有差距的,不考虑毕业生个人学习情况,笔者认为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这一差距产生的重要原因。
1、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及学校自主权的缺乏。我国在1998年进行机构改革,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对职业教育实施按层次进行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体系,就由高等教育部门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与中等及以下职业教育由职业教育部门管理的体系,不仅造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在专业及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或交错,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的重复或交错,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错位,其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必然也存在着错位,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高职院校自身的内部管理体制僵化和运行机制不灵活也使其无法制定出适应科学技术发展、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和满足市场需求变化的课程体系。
2、观念陈旧。受我国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根深蒂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与国外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我国各个历史时期也都能听到一些发展职业教育的声音,也涌现了一批发展职业教育的践行者,但与有着千年社会基础的儒学教育相比,职业教育的思想显得势单力薄,这些陈旧的观念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和家长的选择、企事业的人才结构以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此外,由于人们缺乏对高职人才培养内涵的深层次了解,忽视能力培养是提高高职人才质量的关键性作用,把能力简单地理解为实践能力或操作能力等,缺乏对高职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师资力量薄弱。高职教师作为直接面向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工作者,有其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培养现代高级技术人才。毋庸置疑,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必须有一支整体素质高、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现状还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大部分的会计教师是从普通高校调入的,这其中大部分又是从普通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的,他们大都缺乏会计专业实践经验,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都不强;二是整体素质不高,由于缺乏完善的职业院校师资培训体系,大部分的会计教师还很难适应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如缺少一定数量的注册会计师、会计师、注册审计师等。
4、办学经费不足。在办学经费方面,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更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对实践性教学设备设施的质量和数量要求较高,故其办学成本也比普通高等教育更高。会计专业就其特点而言,一些重要的技能课程的教学要以相关的会计模拟软件、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等作为基础,然而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办学经费的不足,会计专业缺少会计模拟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在课程设置上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应遵循能力本位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目标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
1、重视关键能力,采取“三个策略”。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要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掌握跨职业、跨岗位的关键能力,能在一个或几个相关职业群中按需转岗,并使其在今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激发出不断自学与提升的欲望,增强发展后劲。因此,对于关键能力的培养,课程设置应采取以下三个策略:
(1)整体策略。整体策略是指对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整体改革,在课程中增加培养关键能力的内容,并把它作为教学的重点。
(2)基础策略。基础策略是指加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关键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宽厚而扎实的基础知识,这就需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学。
(3)渗透策略。渗透策略是指在高职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中都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既然关键能力是一种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跨职业的能力,因此很难凭借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来培养,而是需要借助各门课程教学的整体力量来培养。
2、突出专业技术能力,实现课程模块化和课程优化重组。课程设置一般都要受到学制的制约,要使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在学校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掌握尽可能扎实的专业技术能力,必须打破现有的基本学科界限,走课程模块化和课程优化重组的发展思路。
(1)根据培养目标的职业要求,以技能训练为核心,确定该项技能所需的知识内容(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按照技能的特点和分类,建立若干课程模块,将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整合课程的理论深度。在以往的职业教育教学中,人们往往过分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与未来就业、发展的需求,陷入某种认识误区。笔者认为,对一些教学难度大,并且对学生掌握专业技术能力影响不大的课程,可以适当的削减,而对那些影响学生后续发展的和专业技术能力较强、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密切相关的课程,则应予以强化,并从应知、应会两个方面组织教学,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开发他们的后续发展潜能。
(3)对相近的学科知识进行“削枝强干”的重新优化整合,构建与各级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融通的新课程体系。从一线会计人员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适用与够用”的原则,将多学科理论进行合理的编排,协作重组,减少课程门类,建立综合课程,把一些相互有关联的科目放到一起进行教学,以节省教学时间,让学生腾出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掌握专业技术能力的学习与实践训练中去。
3、强调创新能力,引进动态运行机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智能型劳动的普及和复合型工种的剧增,除了要求从业者掌握关键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外,还要求从业者必须具有适应岗位需要的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使其符合综合职业能力的需要,否则,难以胜任其岗位职责。所以,创新精神与拓展能力的培养,也应该成为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
(1)注重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因为创新精神必须首先依赖于创新思维,所以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就应在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上拓展思路,并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提高他们创造性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突发事件能力以及接受和处理信息能力等。
(2)要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类型与方式,形成多种目标及其课程相互依存和相互沟通的格局,让学生从多种目标的选择中找回自我,发展个性。如,通过“弹性选课”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其个性发展;或是从地方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校本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课程等。
(3)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必然引入动态运行机制。注重吸引现行多种课程思想之所长,适时增删课程内容,将课程设置纳入按需增减、随机组合的动态变化之中,使其贴近时代要求,以促进学生具备更加适应动态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动态社会的多方位需求。
(4)为了促进学生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内容也应渗入人文文化教育,这是建立以提高劳动者个体素质、完善劳动者个体人格为目标的“以人为本”课程结构模式的必然选择。发展个体人格,必须注重“智能”与“德性”的融合。只有当受教育者的智能水平与德性相统一时,其创造才能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因此,人文精神教育的内容,既要渗透在基础理论与专业理论的课程之中,又要贯穿于实践课程与职业技能训练之中,使创新精神和拓展能力在良好的个性品质与力求完善的人格背景下发挥更好的效用,从而实现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
G 71
A
(作者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