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汤晓燕
标识管理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了便于管理、提高效率及减少质量安全隐患,而在相应的岗位或区域设立标识,便于规范管理。标识作为信息存在的一种方式,是对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有效方法。
标识管理的作用:优化工作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方便资产管理;减少质量安全隐患,使各项工作繁而不乱、井然有序。
标识的种类有很多,一般生产型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区域标识:如物料区、返工区、通道、检验区、加工区、设备区、工具区、消防区,等等。
(二)产品标识:如产品名称标识和检验状态。产品名称标识如产品型号、数量等;检验状态标识如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品区等。
(三)设备管理标识:如设备运行标识和设备编码标识。设备运行标识如维修中、停用、运行中;设备编码标识是根据设备的名称、功能、型号及规格进行编排管理所做的标识。
(四)安全、消防标识:如灭火器的安置及使用说明、使用状态标识、安全通道的示意图、逃生图标等。
根据多年来对企业标识检查的经验,企业在标识管理上往往会存在以下问题(以出口服装企业为例):
(一)标识与实物不符。企业检验区内,容器上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为“合格品”,实际产品为“不合格品”。
(二)标识不全。企业仓库货架上部分物品无产品标识、检验状态标识。
(三)标识用语不规范。企业生产车间不同区域的产品检验状态标识不统一。如企业检验区内,同一产品标识有的是“不合格品”,有的是“不良品”等。
(四)企业对标识的管理不重视。企业对现场标识管理存在虎头蛇尾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初设标识时,标识清晰醒目,以后因企业发展情况、变更现场安排时,现场标识未及时更改。如原缝制13组标识上现在为4组在此生产;原包装区现为成品堆放区,等等。
(五)企业对标识的管理不到位。企业无长效标识管理机制,责任人员检查不到位。如灭火器已不在绿标范围。
(一)企业应规范标识内容
1、规范区域标识。企业应合理规划生产现场布局,各区域应清楚标识。如仓库、裁剪区、缝制区、整烫区、包装区、检验区、检针区、成品区、安全通道等。
2、关键工序操作要求应重点标识。企业应重点做好关键工序的相关标识。如检验区的状态标识(合格品、不合格品、待检品等)、检针区标识(未检针、已检针等)、原辅料仓库产品名称(大货料、样品料、库存料、供应商名称、生产款号、数量、颜色、客户名称等)及检验状态标识、成品区的产品名称标识(出货批号、出口国家、唛头及客户名称等),不合格产品标识应醒目,避免与合格产品混淆。
3、企业应做好各工序操作人员的标识培训工作。企业员工是产品的直接责任人,只有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才能更好地执行标识管理的各项规定,所以企业员工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
4、企业安全、消防设施应醒目标识。安全、消防标识涉及到人身安全,是企业标识的重要环节。企业安全、消防标识应简洁、醒目、容易理解。企业安全、消防标识的内容有:灭火器的使用说明、使用状态标识、安全通道的示意图及现场安全通道的设置标识(如用斑马线与其他区域隔离、逃生图标等)。
(二)标识设计原则。企业标识设计应简洁、明了,易于识别。如安全标识、不合格品标识、关键工序标识应非常醒目,用色以“红色”为主。通道、区域标识、合格品标识应简洁、明了,用色以“绿色”为主。
(三)企业应持续对标识进行维护
1、当企业现场生产工序位置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正区域标识、状态标识、产品标识等相关标识。
2、当企业仓库货架上的原辅料发生变更时,应及时更正产品标识。
(四)企业应定期进行现场标识检查。企业在进行标识管理时,应制定标识检查计划,由专人管理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现场标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综上,企业通过导入规范的标识管理,工作环境将更加优化,各项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规范的标识管理能够使企业减少质量安全隐患,为企业增添无穷的隐性资产,实现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