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荣
(宁南县蚕业局,四川 宁南 615400)
蚕桑产业已成为宁南“农民致富离不得、公司增效垮不得、财政增量少不得”的重要项目。发展壮大蚕桑产业,对于振兴宁南农业、推进现代蚕业产业化,实现富民强县,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全县有桑树2亿株,养蚕20.4万张,产鲜茧9000t,蚕农售茧收入达到1.9亿元。全县年产茧500t以上的乡镇8个、其中披砂镇年产茧量达1050t。全县30%的养蚕农户年售茧收入达到9000元,收入1万元以上的农户5000余户。全县3户缫丝企业拥有21组自动缫,年产“南丝路”牌优质生丝800多t,销售收入2.26亿元以上,蚕茧经营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上缴税利7600多万元。蚕业的蓬勃发展,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县蚕桑产业发展,经历了茧丝市场和蚕业管理体制多次变化的考验,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发展优势,当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但我县蚕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挑战,必须充分认识,积极应对。
烟叶是我县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而我县海拔1500m以上地区蚕茧年产量在1500t以上,既是蚕桑适宜区也是烤烟主产区。随着建设国家重要的、战略性的优质烟叶基地项目的加快推进,从各级政府到广大农户都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大量好田好地纳入基本烟田保护,以确保到2015年建成15000t的基本烟田,全县宜桑耕地面积逐步缩小,蚕桑生产发展空间受限。同时,国家烟草行业加大了烟叶产业的扶持力度,蚕桑生产比较优势下降。
由于劳动力价格的大幅上涨,目前我县蚕桑主产乡镇农民外出务工较为普遍。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蚕区外出务工人数已达到22000余人,且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年和具有养蚕经验的骨干劳动力,养蚕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由于传统的蚕桑生产“苦、累、脏”,多数年轻人不愿学栽桑养蚕技术,从事蚕桑生产的蚕农逐渐呈现老龄化,蚕桑生产后继乏人。
我县是山区农业县,粮食生产在农业发展中将长期处于重中之重的位置。随着近年粮食价格持续上涨,蚕桑效益优势比以往有所削弱,直接影响部分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宁南桑树以“四边桑”为主,甘蔗地边的桑树占有很大部分,农民在给甘蔗施肥、灌水的同时桑树也得到了管理,反之,甘蔗种植面积的大量减少,桑树的管理将受到影响。
随着世界纺织科技的飞速发展,丝绸产品面临来自其它纤维产品在使用性能和价格上的双重挑战,对国际市场丝绸需求带来严重影响。同时,由于我县蚕桑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产业链条短,衍生产品少,蚕桑生产整体效益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对蚕桑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十分不利。
国家级第二大电站 (白鹤滩电站)在宁南县即将开工,这将对宁南经济建设带来百年难遇的大好机遇,但对蚕桑产业的发展却带来较大的挑战。
一是桑树病虫害的为害日益突出;二是养蚕环境的污染发生蚕病;三是蚕期面临气象环境自然风险的挑战。
创新生产模式,坚持用发展现代农业的理念引领蚕桑生产,以结构调整为途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为带动,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在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等方面下功夫,为有效解决蚕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面提升现代蚕桑产业化水平,推进我县蚕业科学发展。
“6215”桑园种植模式与科学合理套种是提高桑园产值的有效措施,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作物在土地的空间与种植时间的不同分布,增加桑地复种指数,充分利用了宁南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增大了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效率,提高了桑园的经济效益。“6215”宽窄行套种模式切实解决了粮桑、经桑争地的矛盾,解决了蚕桑比较效益偏低的问题,实现了桑粮、桑经作物的共同发展,调动蚕农的生产积极性,为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大力发展“6215”宽窄行套种桑园,必将推动宁南实现现代蚕业产业化,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量发挥重要的作用。
按照最适宜生态原则,积极实施现代蚕业示范区建设,在优势区域集聚发展,妥善处理烟桑、经桑、粮桑等种植矛盾,着力抓好蚕桑产业带建设,不断优化生产布局,扩大生产规模,以规模求效益,以规模促发展。同时,积极组织协调,将零星分散闲置桑园进行有序流转,向就近养蚕能人大户集中。集中成片发展“6215”套种桑园,主攻养蚕能人和大户,通过土地流转,逐步由种植、养殖能人来承包土地兴桑养蚕,使桑叶产量、蚕茧质量和土地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推进蚕桑产业布局由零星分散向规模集中转变。
俗语说得好: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产业互动是发展现代蚕业的关键,而龙头企业是推进产业互动的火车头,因此,必须坚持以龙头企业为带动,统筹考虑蚕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形成农工贸、产供销、农科教一体化的经营体系,提高行业综合效益。
3.3.1 完善经营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完善“公司+基地+共育户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引导蚕桑大户、养蚕能手与当地外出务工户或养蚕“三差”农户合作,采取承包或桑叶定价收购方法。实现养蚕效益最大化,达到承包与被承包户双赢的目的,提高蚕农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构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使“龙头企业”与蚕农的两个积极性都能得到发挥,真正形成互利互惠,兴衰与共的一体化经济实体。
3.3.2 正确引导工贸企业进入蚕业领域。引导有能力的大型工商企业进入蚕业领域,由他们来充当较高层次上的龙头企业,形成“政府调控公司,公司带动蚕农”的发展格局,实现工业、商业、蚕业三大产业之间的真正联合,在整个产业运行中形成农工贸一体化。政府提供完善的社会化服务,帮助企业组织好蚕农的生产,切实减少企业负担,对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税费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营造成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科技部门应在科研项目上对龙头企业给予支持,促进企业在各个环节上全面创新。
“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是蚕桑产业的发展目标,要实现“三高”蚕业:一是着力推广优质高产桑、蚕新品种,实现品种更新;二是大力推广应用高效省力养蚕技术和“6215”桑园套种高产管理技术;三是建立健全桑、蚕病虫害防控体系;四是继续推广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提高蚕茧质量;五是建设具备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的现代蚕桑生产科技示范园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六是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巩固完善县、乡、村、共育户联农户的四级技术服务网络;七是支持茧丝产业技术创新,争创茧丝产品名牌;八是开展蚕桑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
为推进现代蚕业产业化建设,必须加大配套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改善生产条件。一是大力发展“6215”标准化宽窄行栽桑,打好规模生产桑树基础;二是配套生产便道,实现人行便道通到户、生产便道连基地;三是加大省力化养蚕配套设施和省力机械的投入,为实现高效蚕业打好基础;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开展科技创新,不断探索高效省力化配套技术,增强蚕桑生产整体竞争力。
改变传统蚕业的栽桑→养蚕→售茧单一的经营方式,推进产业融合,推行“6215”桑园间套模式,桑→粮、桑→菜、桑→药、桑→草→鸡 (兔),桑枝 (4万t)→食用菌 (菇)→菌棒养猪、桑枝→木板、桑皮→造纸,蚕沙 (4万t)→叶绿素、蚕沙→沼气 (可产300万m3)、蚕桑副产物加工等多产业复合经营模式,使蚕农围绕蚕桑产业周年循环作业,通过蚕桑综合开发,实现效益翻番。
宁南蚕桑发展成为四川省产茧第一大县,之所以能一路高歌捷报频传,关键是行政领导高度重视,长期坚持“热不敢,冷不砍,坚持不懈抓发展”的正确指导。茧丝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很不稳定,必须要有稳定的运行机制和配套完善的政策措施作保障,才能使蚕桑产业稳定,技术措施得以落到实处。一是继续出台一系列完善的基础设施扶持补助政策,发挥行政引导作用;二是建立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奖惩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蚕业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利用行政组织力量,有计划地对蚕业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蚕桑生产能力;四是从长远考虑蚕农、企业、县财政三方的利益分配,尽量使蚕茧价格稳定增长,确保现代蚕业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