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教育中的创造能力教育

2011-08-15 00:44孙晓东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创造型创造力创新能力

孙晓东

(淮南联合大学 机电系,安徽 淮南 232001)

浅谈高职教育中的创造能力教育

孙晓东

(淮南联合大学 机电系,安徽 淮南 232001)

创造型教育是以全面发展学生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提高,高校必须着重培养创造型人才,进而对国家发展做出贡献。论述创造型教育的开展对高职教育的意义,阐述高职教育中开展创造型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所具备的条件,并对高职教育中的创造能力教育建设提出具体建议。

高职教育;创造能力教育;必要性;可行性;建议措施

一、概述

创造型教育是以全面、充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的教育,它不否定以往教育的合理性,旨在克服目前教育的弊端,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以学生不竭的创造力为源泉,汇涓涓细流成奔腾江河,实现知识的创新,最大程度地推动国家创新能力的提高。通过人才创新满足知识化社会对创造型人才的要求,通过教育创新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并形成新的教育模式。一句话,创造能力教育就是开发人的创造力的教育。创造能力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科学方法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资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学生的聪明才智,从而培养一大批富有独创性和开拓精神的创造型人才。

二、开展创造能力教育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竞争能力提升的瓶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等教育既需要不断培养数以百万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培养数以千万计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技能型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高职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中。必须清醒认识到,高职教育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不能只定位在进行大量验证性的学习和操作性的实训,而要有目的地在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各类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要发展,就要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把应用教育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满足学生就业、创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以职业理论、技能和实践科目为主的综合职业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打造社会迫切需要的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骨干队伍。因此,我校认为: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应具有很强的综合实践能力,这种综合实践能力不仅是指拥有一般的或某几项具体操作动手技能,更是指拥有智力技能和创造技能;不仅要在专业方面接受良好的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而且还要接受创造能力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只有这样,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才能对生产中现有的劳动工具、工艺、流程、管理机制等等方面提出独到的见解和改革措施,成为企业一线生产的骨干和创新力量。

三、实施创造能力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1、高职院校实施创造能力教育的可行性

虽然创造能力教育在我国早已引起了高度重视,但人们普遍认为研究生、本科生才是创造能力教育的主体,只有高智商高学历的人才具备创造力。然而,研究表明:创造能力虽然跟智力、知识等因素密切相关,但并不完全依赖于智力和知识等因素。创造能力作为人类的一种普通心理能力潜伏于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它与其他能力相互联系、互相促进。

(1)人人可是创造能力之人

提起创造能力或发明,大多数人总会有一种可望不可及、与自己无关的感觉,认为这只能是科学家、高级知识分子的事,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就包括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和大多数青年学生,其实这恰恰是一个错误的观点。按照创造学的基本原理,第一,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是创造能力之人。每个普通的正常人(只要不是弱智者),无论你有何种学历都具有这种属性,都具有有待开发的创造潜力。

研究表明:早期的智力超常并不能表明成年以后具备杰出的才能,一个人能力的大小同儿童时期智力的高低关系不大;最后事业有成就的人并不都是老师和家长认为十分聪明的人,而是那些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人。这项成果在心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给我们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这样一个提示:中学时学习分数说明不了他们的能力如何,不会影响到他们的创造能力,更不能说明他们的未来如何。相反,由于思维框框、模式的约束少,再加上实践操作能力强,这是他们的优势,依靠这个优势他们可以提出研究生、本科生们想不到的思路、问题和发现。

第二,人们的创造能力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的。不管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专家还是工人,每个人只要通过培训,创造力就会成倍的提高,由隐性变成显性,在工作中充分表现出来。教育工作者要明白这个道理,更要引导受教育者懂得这个道理,我们千万不要漏掉任何一个学生。

(2)每一个普通高职学生在创造力方面都有着巨大的潜力

权威调查表明,我国目前95%以上的大学生创造力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创造力的浪费是一种最大的资源浪费,国内当前的应试教育状况极大的延误、压抑、限制了青年学生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的发挥,尽快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已成为至关重要、迫在眉睫的大事。

2、实施创造能力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比母亲足足小了六岁的父亲,“本是一个脸朝黄土背朝天、整天跟土坷垃打交道的农民,却有着满脑子文人墨客的情调”。他在军中受到长官赏识、佳人青睐,却最终回归乡土。正如母亲说的:“你爸没丧良心。”面对人生的岔道口,父亲始终缺乏一丝冲破传统道德观念的胆魄。他既是一名斗士,又是一个懦夫。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21世纪是创造能力教育的世纪”。教育部教高 [2006]16号文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业精神、面向市场的各级各类人才,这是面向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抉择,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社会对创造、创新的需要,创造、创新对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作用,远远超过任何时代。

(2)适应国际竞争的要求

创造能力教育是国际大潮,国外比我们早了半个多世纪。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知识的竞争,但根本上是国民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这个竞争需要千千万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人才的不断涌现,这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职业学校大学生进行创新、创造能力、创业素质的培养。

(3)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的要求

现在高等职业院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于本科高校确实较低,但这绝对不能说明他们的创造素质、创业精神就低。高职院校不能把培养目标仅仅定在操作工、修理工、打工者上,完全有能力把大批学生培养成生产第一线的劳动工具、工艺流程的创造者,企业产品的设计师、发明家、创业者,这不是掌握多少知识的问题,这主要是学生创造能力、创业意识培养的问题。美国学者道格拉斯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过:“孕育了发明创造能力的小学生远比丧失了发明创造能力的哈佛大学生更有成功的机会。”

(4)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

2006年1月9 日胡锦涛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固然少不了名牌院校培养的创造、创新精英,但职业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是整个人才金字塔的基石,他们有着远大于尖端人才的数量,他们有条件成为生产第一线的创新型人才,在大量的中小企业中,他们是技术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造能力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四、高职创造能力教育的建设内容

1、总体思路

以广义创造学原理和高等教育学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将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校下一步的教学改革、制度建设和质量工程都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努力在所有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大力推动校级创造竞赛,大力营造浓厚的创新教育和实践氛围。在创新教育实践中,始终坚持人人可成材、人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创新潜能的原则,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想法,激励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行动,积极提供创造教育所需的软硬件,实现“创新面前学生一律平等。

2、建设内容及措施

(1)加强高职类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为实施创造能力教育、建立健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奠定基础。

(2)通过组织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和一线教师深入进行创新理论研讨和创造教育实践,教育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和敢于创新的自信心。

(3)将创造学全面引进教育教学过程,成立创造学教研室,面向全体学生开课。先在部分工科系开设《创造学》和《产品创新设计》等系列创新课程,普及创造学理论,同时将创造学理论有效地运用到专业教学环节中。

(4)按照创造能力教育的需要,优化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比例,在教学内容设置上充分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如增开综合性、创新性实验;课外作业增加设计型题目;课程设计中必须包含一定的创新设计项目等等。

(5)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采用多样化的创新教学手段启发学生思维,因材施教。综合运用 “635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讨法”等创造性学习方法,还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研究主动权,营造平等、开放、民主、和谐的氛围,引导学生求异质疑,充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6)改革考试制度。一是考试方法多样化,引导学生重视学习过程、体验创造快乐,打破单纯的试卷考试方法,采用作业考核、工作现场考核、实物制作考核、答辩相结合的方法;二是创新考试形式,结合课程特点,采用开卷、课外研究论文、实验上机考试及多媒体测验等形式。目的是减少考试的负面影响,使之成为促进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7)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将单向的知识灌输转变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敢于提出大胆设想和探讨问题的兴趣,因材施教,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创造活动。

(8)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创建科技协会等学习型组织,提高学生创新热情和创新能力,同时形成创新活动的长效机制。

[1]王成军.应用创造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媛慧,朱春飞.高职教学与职业创造能力的培养[J].管理观察,2008,(8)

[3]薄建国.论大学创造教育的策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

[4]田建安.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高职高专教育改革[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

[5]陈美玲,马小青.创造能力与创造教育关系探析[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6]袁学军,黄丽波.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传播,2010,(8)

On the creativit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UN Xiao-dong

Creative education is to develop students creativity is the core of education,with the society to talented person demand rise, universities must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ry.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creative education to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ignificance,elaborated carry out creative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conditions, and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reative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ncret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university education;creative education;necessity;feasibility;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G710

A

1009-9530(2011)06-0136-03

2011-09-16

孙晓东(1981-),男,安徽淮南人,淮南联合大学机电系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自动化、创造学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创造型创造力创新能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中职机械教学中创造型教学方法的应用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创造型领导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