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原因分析及护理

2011-08-15 00:53:10张连英姜世平
实用临床医学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展假体患肢

张连英,姜世平

(广东边防武警医院二外科,广东深圳518029)

髋关节置换术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体已发生病变的股骨头或髋臼以人工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1]。其目的是减轻或解除患者髋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假体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脱位发生的原因除与手术入路、假体安放角度有关外,与护理的关系极为密切。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广东省边防总队医院骨外科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30例,对其进行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干预,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60~105岁,平均80岁。疾病种类:股骨头无菌性坏死9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股骨颈骨折13例。手术均在腰硬麻醉下行后路Moore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住院时间10~20 d,平均15.4 d。发生假体脱位2例,其中1例术后第3天脱位,1例于出院后脱位,均为遵医行为差所致,经及时给予手法复位、皮牵引4周,均能进行日常生活。

2 脱位的可能原因

1)患者一般因疼痛不能落实护理指导计划及患者、家属预防关节脱位意识淡薄造成的关节脱位。本组1例关节脱位发生在术后第3天,当时患者伤口疼痛可忍,生命体征正常,性格固执的老年患者执意下床大便,过度下蹲造成关节脱位。2)由于关节和周围组织修复需要6周左右,不正确搬动、卧姿、翻身都是导致脱位的原因。3)不恰当功能锻炼可能导致脱位。4)出院指导内容和方法以往是口头及书面的健康教育方式,患者及家属因专业知识的缺乏不能正确掌握。本组1例患者出院后因过度内收内旋动作致使关节脱位。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指导

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指导计划,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预防置换术后脱位的重要性及预防脱位的具体方法,通过等长练习和等张练习训练髋关节周围的肌力、上臂的肌力,活动量由小量开始逐渐增加,循序渐进地进行;教会患者抬臀方法,并进行卧位示范;训练床上排便,使患者预先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并明确注意事项。

3.2 术后正确的体位护理

3.2.1 正确搬动患者

患者术后返回病房时,由于麻醉作用,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搬动不当易造成假体脱位。因此搬动时需4人同时进行,其中3人平行搬动患者,1人保护患髋,始终保持外展位30°,不内收内旋,防止搬动而导致假体脱位。

3.2.2 保持正确的髋关节位置

1)平卧时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外展15°~30°,同时将软枕垫于患肢小腿处,抬高20°~30°以减轻水肿。2)侧卧时采用健侧卧位,不可两腿交叉,须在两腿间垫软枕,患肢膝关节高度不超过髋关节,使髋关节和同侧下肢在水平线上,防止内收内旋导致假体脱位[2]。3)放置便盆时,护士站在患侧将髋关节及整个患肢托起,同时嘱患者健肢屈曲,用力抓住骨科床拉手,上身及臀部做引体向上,使臀部抬起足够高度,并注意保持患肢位置,避免患肢的内旋及内收动作。给女患者使用喇叭口式的尿壶以避免过多使用便盆。

3.2.3 采用正确的翻身方法

术后不宜多翻身,以减少脱位概率[3]。健侧翻身时两腿夹住高度20°~30°软枕,以保持外展中立位;患侧翻身角度为30°。

3.3 护理中恰当的功能锻炼

3.3.1 床上功能锻炼

麻醉作用消失后鼓励患者进行踝关节的伸屈运动。术后第1天进行腿部肌肉如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和上肢肌力练习;术后第2天开始加强髋关节以外腿部肌肉的等长和等张训练及关节活动,关节活动时取仰卧伸腿位,等张收缩股四头肌;术后第4天进行患髋关节运动,如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屈膝屈髋运动时,注意屈髋<90°,禁止内收内旋;或使用CPM下肢功能锻炼仪,被动活动膝关节、髋关节。注意运动量由小到大,活动时间由短到长,所有活动均在患肢外展中立位的状态下进行,目的是保持关节稳定性和肌肉的张力。

3.3.2 离床功能锻炼

于术后4~5 d病情平稳后开始进行,在此之前逐渐延长半卧位时间为离床做准备。下床时先将身体移至健侧床边,健侧腿先离床并使脚着地,患肢外展屈髋<45°,由他人协助抬起上身使患肢离床并使脚着地,再扶助行器或双拐站立;上床时则按相反的方向进行,即先患肢再健肢。行走时使用助行器或双拐,健肢先迈,患肢跟进,助行器或双拐随后。注意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左右,并不负重,步行距离逐渐延长,时间逐渐增加,护士或家属在旁守护以防意外。

3.3.3 自理能力的训练

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如洗脸、梳头、进食等。离床活动后即训练洗脸等站立状态下的活动,以增进食欲、改善自理质量及促进功能康复。

3.4 出院指导

3.4.1 方法

利用康复教育光碟展示髋关节置换术的基本知

识,针对术后康复锻炼的方式、步骤以及人工关节保护技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直观的健康教育。

3.4.2 内容

1)体位指导: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内旋动作。家庭坐椅不能太低,勿坐沙发、矮凳,坐椅最好有扶手。坐位时身体不前倾、不翘二郎腿、不盘腿而坐,3周内屈髋<45°,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数,但避免>90°;起立或坐下时,首先伸直患肢,用双上肢在坐椅扶手上支撑躯体起立或坐下;站立时患肢外展,不能将患肢交叉于对侧;患肢膝关节不超过髋关节。生活中不使用蹲便器;弯腰不超过90°;不弯腰拾东西或下蹲。卧于患侧时,双膝间放一个软枕。2)肌肉和关节活动:训练及负重指导按出院前训练方法在床上或站立时进行,逐渐增加训练时间和强度。患肢不负重,拄双拐行走,术后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由双拐→单拐→弃拐,但必须避免屈髋下蹲。完全康复后可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骑车、慢步走等;保持适当的体质量,定期随访,及时修订康复计划。3)日常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肢后健侧)、穿袜(伸髋屈膝进行)、穿鞋(穿无需系鞋带的鞋);注意合理调节饮食,保证营养,但避免体质量过度增加;拄拐时尽量不单独活动;弃拐外出时使用手杖,一方面是自我保护,另一方面是向周围人群暗示,以防意外;进行一切活动时尽量减少患髋的负重。

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规范的围术期护理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可以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手术成功率,使患者免遭再次手术的痛苦。

[1]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98-703.

[2] 秦开蓉,吴润兰,黄玉兰,等.健康教育对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ADL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3,18(11):815-816.

[3] 金紫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与髋关节脱位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4):371-374.

猜你喜欢
外展假体患肢
友爱的“手”
Not afraid of incompleteness,living wonderfully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基层中医药(2022年1期)2022-07-22 07:22:16
外展悬吊式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重度OSAHS的疗效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肱骨外展动作中肩袖生物力学的有限元分析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6年3期)2016-12-01 05:39:59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