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婷,戚德山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口语输出教学研究
张玉婷,戚德山
(哈尔滨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哈尔滨150080)
针对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Becker的预制语块概念和Swain的输出假说,探讨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改革实践中,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并输出预制语块,从而提高英语听说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口语水平。
预制语块;语言输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语言交际能力,而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口语表达能力较差的现象,其根本原因是听说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学生口语得不到明显提高。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指出:“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既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又能培养他们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要求》的提出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输入和输出并重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言。本文以Swain的输出理论为支撑,从预制语块的角度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进行实验并加以探讨。
著名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可理解性输入假说”认为,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的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目前已掌握的语言知识,即“i+1”模式[1]。他认为,“语言输入的作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2]
1985年学者Swain提出了著名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她认为:“可理解输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要使学习者达到较高的外语水平,除了必要的可理解性输入外,还需要可理解输出。”[3]输出假设理论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启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输入输出并举,双管齐下,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预制语块”概念最早是由Becker和Bolinger提出的。Becker认为:“我们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信息,从大脑的词汇库中调出预制的短语,经过思维的加工,就可以组成比较符合语法的句子,使他们变成流利的语言来填充我们概念上的某些空白。”[4]该理论的提出,为大学英语教学找到了新的思路与视角。教师应积极运用预制语块进行口语教学,增强学生语块意识。
Nattinger和DeCarrico认为:“如果语言产出过程中缺乏预制语块,流利性便难以实现。”[5]预制语块的学习和运用可以使外语学习者所说的句子更加地道,更容易被外语本族语者理解和接受,对交际效果产生积极作用。在口语课堂上,教师也应该把语块教学作为突破口,积极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掌握不同语言框架下的语块,鼓励学生反复输出所学语块知识,达到语块内化,从而保证口语交际的流利性。基于这一教学目的,笔者在听说课上采用了Swain的输出假说理论,以预制语块为输出单位进行教学实验,就如何通过预制语块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口语输出水平作了一些探讨。
(一)实验对象
实验对象共133人,分为控制班和实验班两组,均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
(二)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主要尝试通过实验前后两次测试成绩对比,检验预制语块输出教学法的效果。
(三)实验材料
本次实验所选取的材料为《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1》和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真题及模拟试题库,所选题目信度、效度良好。
(四)实验步骤
本次实验包括首末两次测试,形式为口试、笔试两部分。笔试采用四级真题及模拟试题,满分100分;口试形式为就给定话题进行口语陈述,满分10分。考官由两名大学英语教师及一名外教担任,分数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本次实验历时一学期。
实验过程中,对于控制班和实验班采取了不同的授课方式。控制班仍延续以往的听说课授课方式,听力部分占用了课堂绝大部分的时间;实验班授课时,加大了口语操练时间,以预制语块教学法为主线,在每单元的口语操练中根据不同的情境话题,选择归纳不同的预制语块模式,使学生反复强化,然后再应用语块进行相关口语练习。在语块教学过程中,采取对话、小组讨论、看图说话、辩论、演讲等多种形式,选取话题具有时代性、知识性。
(五)实验数据及分析
此次实验测试数据显示,控制班和实验班首次笔试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50.4和51.5,末次笔试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52.7和56.4,成绩提高幅度分别为4.56%和9.51%。控制班和实验班首末次口试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6.0和6.2,末次口试测试平均成绩分别为6.5和7.4,成绩提高幅度分别为8.33%和19.35%。
通过以上统计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班的口笔试首末次成绩提高幅度远远高于控制班的提高幅度,这说明了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预制语块教学策略,以语块系统为教学单位,强化学生的语块输出训练,对提高学生口语水平和综合能力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我们知道,外语教学过程就是帮助学习者认识、吸收、掌握相关知识并能熟练地进行应用的过程,即输入—输出过程,我们采用的这种利用语块模式加大输出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输出机会,帮助学生逐步克服了不敢开口说英语的心理障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鼓励学生大量地进行语言输出,进而增强了英语语言的学习效果。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输出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学生口语基础较差,缺乏表达能力,不敢说,不会说。预制语块作为人类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和构成语言的基础,是词汇及句法记忆的一种理想模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准确、地道、生动流畅地进行语言的内化和口语的输出。掌握了一定量的语块后,学生自然而然地学会生成、理解、分析和运用语言,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1]Krashen 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2 -31.
[2]Krashen,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2:32-33.
[3]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Massachusetts:Newburg House Publishers,1985:235 -253.
[4]Becker J.The Phrasal Lexicon[M].Cambridge Mass:Bolt and Newman,1975:245 -249.
[5]Nattinger,J.R.& DeCarrico,J.S.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366-388.
Prefabricated Chunks and College English Oral Output Teaching Research
ZHANG Yu-ting,QI De-sh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Harb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150080,China)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this paper is aimed at exploring how to help the students to command and output the prefabricated chunks based on the Chunks Theory by Becker and the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 by Swain so as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of oral English and to improve the oral English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prefabricated chunks;language output;college English;oral English teaching
H319.3
A
1001-7836(2011)11-0171-02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1.069
2011-04-29
张玉婷(1979-),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从事二语习得、心理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戚德山(1966-),男,山东泰安人,副教授,从事英语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