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初探

2011-08-15 00:48黄雪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黄雪霞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福州350007)

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及策略初探

黄雪霞

(福建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福州350007)

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社会、国家、高职院校应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建立鲜明特色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增强个人的自我调适能力。

高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系统;激励机制;自我调适

我国著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樊富珉教授认为,2l世纪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学生转变为学生、教师、管理者、学校环境。人们也普遍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仅是教师个人问题,更是高职院校良好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并关注其心理健康状况。

2002年,湖南省独立设置的24所高职院校抽样调查的200名教师中,约有68%的教师感到有心理压力,有37%的教师有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状况[1]。近几年,社会、学校、家长对高职院校教师寄予的期望值不断提高,造成教师职责的泛化、承担压力的增加,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教师比例呈上升趋势。2006年,江苏省对55名高职院校教师作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人际关系方面存在障碍的教师17名,占被测教师的30.9%;在抑郁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的教师29名,占被测教师的52.7%;在焦虑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34名,占被测教师的61.8%;在敌对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19名,占被测教师的34.5%;在偏执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21名,占被测教师的38.2%;在精神症状方面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21名,占被测教师的38.2%;同时有27名教师在抑郁和焦虑方面都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2]。2010年,安徽省芜湖市和滁州市四所高职院校196位教师的问卷调查表明,83%的教师表示存在过职业倦怠感,36%的教师表示非常厌倦自己的职业,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存在过职业倦怠感的比例高达94%,大多数教师表示职业压力过大,成就感不高,35岁以下的教师中41%表示想转行或通过脱产进修的形式改变一下环境[3]。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教育被提上日程。本文仅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出发,尝试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拟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依靠力量,教师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其特色、科学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展中又受到资金、生源、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教师承受着来自于社会、学校和自身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这些相关外部条件同主观因素产生作用,严重地影响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一系列消极的影响。

(一)职业倦怠,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职业倦怠具有三个特征:成就感低落,对自己产生负面的评价,自尊心下降,丧失工作成就感;去人性化,对服务对象倾向于冷漠的心态;情绪耗竭,个性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4]。高职院校教师一旦有了职业倦怠,势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其一,一些高学历、高职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离开了高职领域,打破师资队伍的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引起师资队伍结构失衡,导致整个高职教育系统功能的退化。骨干教师的流失也将影响在岗教师的心理稳定性,形成教师的隐性流失,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其二,职业倦怠往往损害了师生关系、师师关系、教师与领导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学校无法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教师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无法胜任工作,从而对社会政治、经济产生负面效应。

(二)心态失衡,严重削弱了高职院校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高职教育被认为是“三流教育”,学生和家长宁愿花钱读普通本科院校,也不愿意第一志愿报考高职院校,生源较差,报到率低。高职院校教师既享受不到国家给予中小学教师的工资补贴,工资、福利等也无法与普通本科院校教师相比,更少有普通本科院校每年的假期旅游和体检等福利待遇。如此种种,使教师感到心态失衡,影响了职业认同感,削弱了职业自豪感。有公共调查显示,如有机会,30%以上的教师确定自己将不再选择当老师[5]。

(三)情绪耗竭,明显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化进程

一方面,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是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的,他们必须再学习、再进修,在短时间内学会各种相关技能,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这给他们带来极大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调整日趋频繁,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备新课。如果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不对口,无形中加大了备课与授课的难度。2008年,山东省的一份问卷调查表明,310名高职院校教师中,有1/2左右的被测对象有明显的情绪衰竭表现,有1/3左右的被测对象有去个性化体验[6]。另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工作大都沿袭普通本科院校的“惯例”,既造成教师职称晋升的困难,又不够重视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为教师提供宽松的专业化发展环境,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由于其消极影响的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被提上议程。加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挖掘其潜力,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已刻不容缓。

二、高职院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社会、国家、高职院校应从政策、机制、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为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与心理氛围,教师个体应学习、加强自身的调适能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共同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飞速发展。

(一)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高职院校教师也是一种以智力创造为突出特点的专门职业,个体的发展与创造尤其需要社会在价值上的高度认同和精神上、物质上的有力支持。

1.不断改善高职教育的大环境

通过国家政策和舆论引导等手段,大力宣传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宣传高职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提高其社会地位;家长、社会应建立起对高职教师角色的合理期望,给予教师强有力的情感支持;建立一系列社会制度和保障体系,满足其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合理需求。

2.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制定鼓励企事业单位接纳高职院校实习教师的政策,通过在企事业单位的顶岗实习等,增强高职院校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

应建设自成体系的高职教师职称评审和晋升制度。教育主管部门应从高职教育的特点出发,尽快出台高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聘工作标准,对院校从企业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教师评聘工程技术系列职称等方面,应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扶持。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机制

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师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提升其专业素养,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有利于增强教师心理满意度。

薪酬激励——教育引导与利益促导“两手抓”。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教育引导,开展爱岗敬业教育;另一方面要积极实施利益促导,解决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各种实际困难,体现人性化和人文关怀。

团队激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活动,增加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组织团队合作开展项目研究,促进学校的发展。

竞争激励——提供工作平台。第一,要保证教师人人享有在教育教学一线中大显身手的机会,体验成功感;第二,要鼓励教师人人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和科研课题研究的实践,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第三,要支持教师参与自主创新和技术开发,以适应目前的社会需求;第四,强化“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机会激励——以教师为本。鼓励教师学历进修、职业技能训练等;对新教师采取“用养结合、重在培养”的方式,对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等增加高水平的培训和交流机会,适当减轻教学任务,以充分发挥其示范、领头的作用。

成就激励——职业生涯开发管理。高职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是十分必要的,应从组织职业规划和自我职业规划两个层面进行构建。

(三)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

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机构、聘请专业人员,采用通用的检测量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验,并依据保密原则建立心理档案,让每个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调整心态提供依据;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办面向教师的心理健康讲座;制订、实施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设立面向教师的心理咨询点。教师应该定期地进行心理咨询,学会树立与周围环境相适应的心态和行为,抛弃与之不相适应的心态和行为。

(四)转变高职院校教师的思想观念

思想先行,高职院校在推进、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通过举办讲座、开研讨会、印发资料、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教社政[2001]1号)的精神,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深刻认识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基础和行为条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需要,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者自身心理素质提高的有效选择。

(五)增强教师的个人自我调适能力

1.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减轻心理压力和倦怠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健壮、精力充沛,增强对环境变化的应对能力;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睡眠,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焦虑和抑郁感。

2.客观地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认知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质量观,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坚定自身的职业理想追求、修正自己不合理的教育信念和认知观念,注意扬长避短,努力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3.增进人际沟通,参与社会活动

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社会活动,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接触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善于建立与运用社会支持系统。

4.学会驾驭压力,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

应努力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改变对压力的消极认知,形成对压力的理性认知,学会对压力采取积极的应对手段,提高压力应对水平。

(六)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

教育主管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应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之中,增强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心理健康继续教育是一种较新的教育理念,侧重于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只有使教师感到是自己内心的一种需要,才能自觉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所以,心理健康继续教育应构建以问题为引导、以新知为文本、以个案为客体、以研讨为驱力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达到有效地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和教育能力的目的。

随着社会对高职教育认识的提高,随着高职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随着社会支持系统的日益完善,随着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日益发展,随着教师身心健康维护意识和能力的提高,高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将落到实处,心理健康问题将得到有效的改善,确保高职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1]肖凭,胡丕洪.高职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0).

[2]谢涛,邢利芳.关于高职院校教师心理现状分析及思考[J].高教研究,2006,(3):22.

[3]强晓华,王守恒.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与消解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0,(13):56-59.

[4]Maslach C,Jackson S E.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 - out[J].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1981,(21).

[5]刘凌霜.高职教师心理压力的社会动因及其缓释策略[J].学术平台,2010,(3):150.

[6]王永琳,王惠萍,杜健.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8,(4):82 -84.

Study of the Necessity and Strategies of Teacher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UANG Xue-xia
(School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To strengthe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is not only the request of the Times,but als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preceeding from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mental health education explores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trategy.Society,country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join efforts i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change ideas,construct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social support system,establish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 incentive mechanismm,include the psychology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ntent of teac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set up a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mechanism and strengthen the personal self adjustment abi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ers;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social support system;excitation mechanism;selfadjustment

G443

A

1001-7836(2011)11-0100-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1.11.041

2011-08-31

黄雪霞(1973-),女,福建莆田人,讲师,教育学硕士,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