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细林
李雨是个女生,个性张扬,不喜欢学习,还爱说脏话,身上带有一股男孩子的野性。接任李雨的班主任之后,我没少为她怄气。领导对我说,要加大班级管理力度,尤其是对个别同学要多花点心思,树正气。我决定对李雨采取行动,我就不信管不了她。
记得那次李雨在上课时玩手机,被值班的领导看见了,要她交出手机,并写检讨、作保证。可是李雨坚决不认错,而且还顶撞领导。教导处也拿她没办法,最后要我与她的家长联系,向她的家长汇报她的一切“罪行”。
我也像很多老师一样,做好了向她的父亲打小报告的准备。我知道,李雨的父亲很爱她,每周都会来学校看她两次。我要抓住这个机会,和她的父亲好好地聊聊。那次李雨的父亲手里提着饭菜,笑呵呵地跟我打招呼。我按照学校的意见,想和他谈谈李雨在学校的表现。可还没等我汇报完,李雨的父亲就大发雷霆:“难道我的女儿一无是处,你的意思是不是要她退学?”
这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原本我是想把李雨的在校表现说给他听,好让他配合我的工作,实现学校和家庭和谐共管。这次谈话很不愉快,李雨的父亲没等李雨下课,就提着饭菜回去了。李雨的事情最终没有解决,不久,她就转学了。
事后,我深刻反思自己的做法: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方式不对。李雨离校时跟我说的一句话深深地震撼着我:“我的行为我负责,父母为我们操劳了大半辈子,凭什么还要为我们读书挨老师的批评?”老师与学生家长谈话要注意分寸,谈话要有利于解决问题,而不能去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