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新取向评析

2011-08-15 00:47李宝芳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另类村官毕业生

李宝芳

(天津社会科学院,天津 300191)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据统计,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30万,2011年高校毕业生总数为660万。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大学生就业呈现出一些新的取向,如另类就业、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等。这些新的就业方式是大学生面对现实无奈而又理性的选择,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标志。本文试对大学生就业的新取向做简要评析。

一、不走寻常路——另类就业

所谓“另类就业”,顾名思义,就是相对于以往的就业模式,敢为人先的大学毕业生们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适时转变就业观念,开辟属于自己的就业之路,达到非常态就业的最终目的。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另类就业的案例日渐增多。

2003年,北大学子陆步轩卖肉的消息曾广受人们议论,除了对于时势弄人的感慨外,最多的就是对于一个名校学生堕为贩夫走卒的惋惜。几乎在同时又传出复旦大学毕业生回乡卖鸡蛋的新闻。复旦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顾澄勇,2002年毕业时没有像他的同学一样选择在企事业单位工作,而是回农村卖鸡蛋,这件事同样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应。2009年,5名女大学生成为瘦西湖景区首批“大学生船娘”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热议。另外,当保姆、擦鞋、养猪、卖菜、卖红薯、网游代练、网上写手等都成为大学生选择的另类职业。

如何看待这些不断涌现的另类择业现象呢?首先,它是大学生对现实的适应方式和理性选择。当严峻的生活现实摆在面前的时候,找到一份生存下去的工作是唯一的选择。适者生存,先适应社会,生存下来,才能有以后的发展。另类就业是大学生适应社会的选择,是应该得到肯定的。其次,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无关乎其尊卑贵贱,只是社会分工的需要。而且人一生所从事的职业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低不代表没有发展前景。复旦大学毕业生卖蛋郎顾澄勇已经继父亲之后成了业内的知名人士,还成为“中国农民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他的鸡蛋事业也蒸蒸日上。再者,“另类就业”并非浪费教育资源。如果大学生都寻求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工作而且纠缠在那里不会变通,那才是真正的浪费教育资源。教育的目的是传授知识,教会做人,并不是决定就业方向。高等教育也并非要培养社会的精英,而是赋予被教育者更高的综合素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和个体社会资本的积累。无论以后从事何种职业,这些都是非常必要和宝贵的。

二、新下乡知青——大学生村官

我们国家正在出现新一波知识分子下乡热潮,这就是大学生争当村官。截至2008年2月底,全国共有28个省市区启动大学生“村官”计划,其中17个省市区启动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计划。自2008年3月全面启动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以来,共有13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自愿报名应聘,各地共选聘15.9万名大学生“村官”,加上2008年以前部分省区市自行选聘的,截至2008年,共有20万名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干事创业[1]。大学生报考村官十分踊跃,村官招考竞争非常激烈。2005年第一批上岗的2016名大学生村官只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考,京外院校北京生源的毕业生和北京院校高校毕业生才能报考。第一批试点总共有500多人参加了面试,而最终能当村官的只有63人,录取比例为8.5∶1[2]。截至2010年5月5日24时,共有14477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报名应聘北京大学生村官。报考村官的高学历毕业生增多。本科以上学历10655人,占73.6%。其中,博士74人,硕士2893人,分别比2009年增加24人和148人,二者占报名总数的20.5%,比上一年增加6.1个百分点。报名人数和选聘名额的比例超过6∶1[3]。

如此众多的大学生热衷于当村官,究其原因除了巨大的就业压力之外,优厚的待遇是大学生愿意当村官的又一重要原因。政府高度重视完善大学生村官配套保障政策。2007年,对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制定了七项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使用专项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享受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资待遇,直接转正定级,薪级工资高定一级;从起薪之月起,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参加当地的各项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统一缴纳住房公积金、计发住房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村官给予助学贷款财政代偿等政策。

对于大学生村官这一新兴现象,社会存在不少疑问。争议的焦点之一是大学生村官是人才浪费还是人尽其用。另外,也有人质疑:农村建设真得需要大学生村官吗?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村干部具有农学背景的仅有4%。医学、工学、法学、经济与管理专业分别占2%、6%、3%、22%;理学、文学、教育学三者占45%[5]。何况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矛盾众多,大学生缺乏农村工作经验,很难打开工作局面。这些质疑都有其合理性,但是无可置疑,大学生村官是值得鼓励的就业导向。首先,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人才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基层干部队伍需要新鲜血液,而接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无疑是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至于如何让人才真正地服务三农,帮助农村发展并且长久地留住人才则是需要慢慢探索的。其次,大学生村官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就业渠道和成才之路。农村可以为大学生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锻炼品格,从而助其成长和发展。年轻人只有了解基层、了解国情、了解民众,培养感情、磨炼意志、经历考验,才能担当大任。当村官无疑是年轻的大学生们了解基层与国情的有效途径。

三、自己当老板——自主创业

自己当老板——创业正逐渐成为大学生群体间的一种时尚。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宣传也让人看到了大学生轰轰烈烈的创业浪潮。现实中的确不乏一些创业成功的案例。钱俊冬,曾是一名因家庭困难而申请缓交学费的贫困大学生,为了学费当起了“倒爷”,却发现了更大的商机,成为校园经济的开拓者。2000年至2003年,经过三年的经营和积累,他拥有了一个50万元注册资金的“三人行”学生创业公司,不仅替父母偿还了家里所有的债务,还摘去了“贫困生”的帽子,圆了求学梦,也成就了自主创业的理想。东华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小张,大三时投资6000元开了一家服装销售店。凭借多年学习积累和进货的眼光独到,生意一直很红火。毕业后她全心创业做“小老板”,2008年已经拥有三家服装店。

鼓励创业不仅是解决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也是建立创业型经济、促进我国经济持久高速发展的根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精英部分,具有较高的知识和技能,应成为推动我国创业的主力。但现实中,虽然很多大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重要意义,但是大多数没有创业或准备创业。大学生创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创业总体水平较低,导致“以创业促就业”的战略无法得到很好的落实。大学生创业存在的诸多障碍既包括创业意识淡薄、创业能力不足等个人方面的因素,也包括资金缺乏、技术缺乏等大学生创业群体共同面临的问题,还包括家庭反对、户口、社会保障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就是说,由于以上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概率并不高,或者说,大学生创业的风险太大。如果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降低大学生创业的风险,我国就不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大学生创业浪潮。鼓励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将是国家促进就业的一项重要措施。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鼓励的优惠措施,但是还存在许多不利于创业者生存发展的政策瓶颈和环境障碍,例如高企的各种税负、低效的部门服务、公平性市场竞争环境的欠缺以及法律法制环境尚待完善等等。政府应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形成认同创业、尊重创业者的社会氛围,增强创业者的“荣誉感”,为大学生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专项小额信贷资助创业项目,继续简化大学毕业生创业的各种相关手续,为其提供简单快捷的服务;深化户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以解决创业大学生的后顾之忧,激励更多的大学生投身于创业之中。

如今,基层、创业等已经成为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热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出现积极变化,更加理性、更加务实。另一方面,也表明国家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了作用。政府在落实和完善已有政策的基础上,又及时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就业促进措施,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推进行动,全方位促进毕业生就业。实施“岗位拓展计划”,拓宽大学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的主渠道;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对大学毕业生创业实施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小额担保等一体化运作和服务;实施“就业服务与援助计划”,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公共服务;举办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周、就业服务月专项活动……这些政策措施越来越细、越来越实、越来越成体系,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多种渠道和重要保障。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新取向、新选择或许在几年或十几年后就会成为一种常态。大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式多元化已经是大势所趋,但是如何使大学生的价值得到更好地体现,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仍然有赖于国家更有效的政策导向和全社会的就业观念更新。

[1]百度百科:大学生村官[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512829.htm.

[2][4][5]张杰,张丽蓉.就业难:人才供需的悖论[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23,23-24,24.

[3]代丽丽.2010大学生村官考录比例6∶1[N].北京晚报,2010-5-11.

猜你喜欢
另类村官毕业生
唱村官
“另类四不像”登场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耶鲁高材生的“村官”之路
最“叛逆”的毕业生
另类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