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集权制及投入不足是制约高校发展的两个瓶颈

2011-08-15 00:47刘爱平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科学大学国家

刘爱平

(惠州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5)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集权化排斥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中国公立高校拥有世界大学中规模最为庞大的管理机构和最多的管理人员,大学管理集权化、机构衙门化和职员官僚化,由此必然形成机构臃肿、滋生腐败、乱作为、行政权力超越学术权力等现象。虽然中组部和人事部早在2000年就发文明确提出要逐步淡化、取消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但是,一些高等学校的现状是不但没有淡化和取消,反而愈加重视行政级别,似乎“唯上”成为主导学校的文化主调。一些学校的个别官员不研究业务和教学,更很少深入到老师和学生中去,而是深入校外的社会关系上。另外,教育系统贪污贿赂案件也在逐年增多,涉案金额节节攀升,其中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占了绝大多数,高校成为腐败的重灾区。2002年至2004年,北京海淀区人民检察院查处的高校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仅占3年立案总数的7.6%。而2005年,这一比例达到了30%。2006年前7个月,高校职务犯罪案件就超过了2005年全年数量。在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受理的高校40个案件中,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职务侵占类案件就占到了近93%,涉案数额从2万元到上千万元不等。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先生生前曾多次发出这样的疑问。雅斯贝尔斯说:“大学是公开追求真理的场所,所有的研究机会都要为真理服务,在大学里追求真理是人们精神的需要,它给大学带了来勃勃生机,是大学进步的条件。”赫胥黎认为理想的大学是个学术和思想自由的场所,切忌泛政治化。知识至上、科学至上、真理至上、精神至上是耶鲁大学的理念;剑桥大学经久不衰的原因是从不敢放弃以“研究和学习”为信仰;哈佛大学把“求实崇真”作为最高准则。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播和发展科学,没有对科学的坚定信仰,大学就不会敬畏科学、忠诚科学、信服科学、遵循科学、探索科学、发展科学、维护科学,就不能形成坚定明确符合大学发展逻辑和规律的目标和追求,就难以抵制并可能屈服于外部社会各种利益的诱惑。遗憾的是,唯权至上、惟利是图的庸俗功利主义正异化和腐蚀着科学健康的肌肤,打着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的幌子,实际排斥教师和学生参与,专业人员及其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实质性的权利,学术活动也趋于官化。因此,要采取各种措施,让大学回归本原,成为独立思考、独立思想、独立批判的中心。

二、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教育事业的正常发展

中国对教育投入低是公认的事实。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没有达到4%的既定目标,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因为与之相对照的是,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约为7%左右,其中发达国家达到了9%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国家也达到了4.1%,被联合国认为是基准线。有关专家对我国近年高等教育投入状况进行了纵向分析,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投入总量持续增加,财政支出在高等教育投资中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而高校生均事业经费却呈现明显负增长。这一事实表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量需求增加与总投入严重不足存在矛盾,高等教育经费存在短缺状况。采用国际横截面数据,与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投入在相对量上仍维持在较低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负债来实现的。袁连生分析这个债务有几千亿,其中包括义务教育上千亿,高中阶段不止1000亿,高校有的数据是4000多亿,说明相应的政府投入没有跟上去,特别是高等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因为一个地区或国家教育发展水平高低主要是由高等教育体现的,高校是培养高级和尖端人才的基地。除此之外,由于教育拨款链条长、教育款寻租、贪污浪费、等级待遇严重等现象,造成教育财政效率低下,这样就使原本短缺的教育拨款,更是雪上加霜,而对于老老实实教书的一线教师,他们的境况可想而知。

投入不足直接造成教师待遇太低,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要有高素质人才,就要有高质量教育,作为教育执行者的老师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师法》规定教师待遇不低于公务员水平,但是恐怕全国没有几个地方能达到这一规定。最新数据表明,全国教师年平均工资要比同类公务员低10000元,可见,教师待遇低是事实。“清贫”成了教师的代名词,也令优秀人才对教师望而却步。因为教师工资低,很多教师视教师职业为鸡肋,所以大多数教师不安心教学,身在曹营心在汉,总是想法设法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或去校外兼职,离开教师这一行。

国家投入过少,很难形成高重心发展战略。据统计,与其他国家比,中国的教育开支仅是联合国规定标准的1/3,列在全世界的倒数几位,比重比非洲穷国乌干达还低。特别是高等教育投入过低,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总量增加,但是由于学生数量的增速大大高于国家投入的增速,因此生均国家投入和社会投入已经连续几年削减。与此同时,居民个人对大学教育的投入却不断走高,每年的生均花费都要增加10000元以上。很多孩子特别是多子女家庭,因为大学费用过高而放弃进入高等学校学习。英美等发达国家最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是低重心,当时的条件是为了获得大量的中低级技术人才,满足生产需要;随着国力增强,发达国家还是重心上移,放在高级人才的培养上,重视高等教育。

对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政府很难有特别合理的解释,因为今天教育投入上的短缺,恰恰是在我国GDP总量快速扩张、税收和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对教育的投入仅停留在3%左右,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数字4.1%相差很远,更不要说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9%,甚至没有非洲落后国家投入比重大。政府承诺2000年至2006年,对教育的投入将达到4%,这些说法已经迟到10年。再用“我国经济不发达”、“财力不足”等理由来解释已经难以说得过去。如果说没钱人很难体验到有钱人生活的情趣,那么对教育投入少就很难达到对教育投入多的效果和境界。我们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因为创新型国家对科技的投入至少超过GDP的2%,我们对诺贝尔奖的渴求也不能只是夸夸其谈,因为没有真正投入就不会有预期效果。只有彻底改变教育管理体制,有效增加教育投入,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育质量,使之健康发展。

[1]赫胥黎.科学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2]朱新梅.国家治道与大学知识生产[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科学大学国家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