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性研究生师生关系探析

2011-08-15 00:47
河北职业教育 2011年7期
关键词:导师师生关系研究生

居 玲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一、现有研究生师生关系体现为功能性师生关系

当谈及当前高校导师与学生的关系时,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感触颇深:“以前的导师和学生是因为共同的精神追求走到一起,而如今,这种关系中功利色彩越来越重。”现在,师生之间成了单纯的传递知识关系,忽视了对其他层面的教育。通过对现有研究生师生关系类型的总结、分析发现,最真实的现状包含以下几种关系:

(一)纯学术型的研究生师生关系

该类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导师为中心形成和发展的,导师与研究生的交往都是围绕学术和科研展开的,几乎没有任何的情感交流。在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导师处于权威主宰地位、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对研究生的教育和管理采用的是一种以命令和服从为特点的带有鲜明强制性的行政行为,忽略了研究生的主体需要以及对其进行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培养。

(二)松散型的研究生师生关系

该类型的师生关系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上,导师由于科研项目和经费不足,无法为研究生安排相应的科研任务,缺少了科研课题这一平台,师生关系比较疏离。另外,还有一部分导师,由于工作繁忙或缺乏责任心,对研究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科研工作基本上不闻不问,这类师生关系淡漠,导师对研究生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研究生亦不主动与导师交往。

(三)功利型的研究生师生关系

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是比较极端的,自从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实行导师资助制后,“科研老板”的现象在高校已相当普遍。在这种类型的师生关系中,导师仅仅将研究生视为科研劳动力或者商业利润的工具。由于研究生仅仅是在导师设定的框架中从事具体工作,因而很难通过参与课题研究,了解和熟悉科学研究的规律和本质要求,难以得到课题策划、科研组织和整合能力等方面的训练。

由于上述的几种研究生师生关系将师生放在“主—客”的对立思维中,主要体现为功能性师生关系,它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的个体或社会的功能而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其建立的基础和结构决定了这种师生关系的作用和功能。在这种关系中,导师和研究生真实的自我掩藏在各自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忽略对“人”或“人性”的尊重和关注,师生在目标、价值观、情感以及权利方面容易产生差异。

二、从功能性到存在性研究生师生关系的转变

(一)人的存在是研究生师生关系的认识基础

研究生师生关系应该把关注人的存在放在第一位,以人的存在和生成为立足点,以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师生关系,把师生关系主要是知识教授关系提升为主要关注师生“自我实现”的关系,从功能性关系深入到存在性的新型师生关系。导师和学生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交往和对话,强调师生的“共在”性,以师生的自我实现为目的,师生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作为导师的人”与“作为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是人格的相互尊重,是两个自由个体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交流。

(二)存在性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建构原则

1.以爱为基石

正如马克斯·范梅南教授所说:“教育者对孩子们的教育,爱成了教育关系发展的先决条件。”[1]以爱为基石在研究生教育中,体现为导师对研究生的尊重与关爱和研究生对导师的尊敬与爱戴,研究生能与导师达到情感共鸣,在科研活动上尊重导师的科研成果。师生之间以“爱”为纽带,在遇到冲突与分歧时,才能互敬互爱,最终促进双方良好关系的建立。

2.民主平等

民主平等是指在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导师与所有研究生应相互尊重人格和权利,平等对话、相互开放、相互理解、相互接纳,导师能够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并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

3.共生创造

共生,也就是要求师生合作,特别是在科研合作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体作用。创造,正如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所要求的一样,研究生教育是不断发展、推出成果的阶段,当研究生处于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的阶段时,导师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要实现研究生教育结果的创新,即师生在交往过程中应构建出一种既有创新气息、又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共生创造师生关系。

(三)存在性研究生师生关系建构的关键

1.更新导师的教育理念

在存在性研究生师生关系的建构中,一方面要求导师要从存在先于本质的理念去看待学生的成长,把教育理念由知识为上转向关注人的存在,将促进生命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作为追求的目标。另一方面导师要依照这样的理念来看待自己:导师不仅是一种社会特殊利益阶层的代表,而且是专业人员,拥有相应的专业权威,要恰当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作为“人”存在着的视域来审视教师职责,以自己的态度、情感、目标、价值、信念和经验影响教育行为。

2.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完整性的关注

(1)注重心灵指引,关注研究生身心发展的完整性。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研究生作为特殊的高知群体,一方面承受着社会变革和转型带来的高压,另一方面又担负着社会和家庭的巨大期望,学业、就业等各方面的压力使得他们面临的心理冲击越来越大,心理问题也相继产生。

虽然导师在资质上尚不具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与能力,但导师作为与研究生密切接触的人群,应该善于因势利导,借助对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和专业知识的传授,对学生所面临的压力、所遇到的困难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教育使外部影响与研究生已有的心理结构相同化,使其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培养其坚强的科研意志。对处于压力、困难中的研究生,导师的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手势,都会使他们感动很久,也许还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而一个正确的人生准则和正确的理念会牵引他们的才智朝着更广阔的天地去扩展。

(2)注重职业规划的引导,关注研究生未来发展的完整性。“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要求受教育者最终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以发挥其自身的能力来体现投资的价值所在,即是以受教育者能充分就业为前提。”[2]按照美国著名的生涯辅导理论大师舒伯的观点,研究生正处于职业生涯发展的探索期。研究生学制比本科生学制短,入学后学习两到三年就要毕业,为使研究生教学和学术研究能够和未来的职业有良好的衔接,导师应帮助研究生选择并制定合理可行能胜任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课题,积极创造条件和营造环境,致力于研究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

3.促进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

对话的本质不是用一种观点来反对另一种观点,也不是将一种观点强加于另一种观点之上,而是一种共享。存在性研究生师生关系在交往中体现出“我—你”的交互关系,导师与研究生向对方敞开各自的精神世界,双方以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为基础,通过互相倾听和诉说,分享共同的知识、经验、智慧、意义与价值等,也在这种分享中相互理解与尊重,建构出师生共享的和谐的氛围。

导师的职责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这时,教育不只是传递真理性知识,而是探索和发现真理,导师不仅向研究生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能对学生的自我实现给予深刻的影响,这样的师生关系就从功能性升华到了存在的层面,正如雅思贝尔斯在教育实践中要求他的学生那样,“不要追随我,要追随你自己”[3]。

[1]马克斯·范梅南.李树英(译).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许敏.舒伯的发展理论在职业生涯辅导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09,(4).

[3]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猜你喜欢
导师师生关系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V eraW an g
导师榜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