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的女性继续教育

2011-08-15 00:46
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意识教育

臧 娜

(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8)

社会性别理论视域下的女性继续教育

臧 娜*

(四川师范大学 成人教育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8)

社会性别理论在西方第二次女性运动高潮中被提出来并成为西方女性主义的中心理论,这一理论的引入和运用为女性继续教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为提高女性综合素质,促进女性发展创造了条件。本文阐述了社会性别理论的基本内容,分析了传统性别意识对女性继续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社会性别理论;女性;继续教育;发展策略

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方面、经济体制等)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传递、巩固。[1](P120)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社会性别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传入中国。

女性继续教育是指对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参加工作的女性进行的各种专业培训和一般文化知识教育,其主要理论依据是终身教育理论。[2]继续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为女性提供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促使女性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社会性别理论为研究女性继续教育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方法,对研究女性继续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性别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社会文化因素是性别不平等产生的根源

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理论指出,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的一个范畴。生理性别是由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性别是由特定的社会文化所建构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是通过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影响所形成的男女两性在性别角色和行为等方面的差别,它是后天习得的,是社会文化影响的结果。[3](P95)社会文化因素是性别不平等产生的根源。社会性别理论强调两性的社会文化差异,强调社会与文化赋予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不同意义,女性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并非由生理因素决定,而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女性的弱势地位不是由生理差异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建构出来的。社会和文化对有关男女的角色分工和行为方式都有着不同期待和规范,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气质特征。两性的社会角色及所处的社会地位都是由社会文化所造就的。[3](P95)

(二)社会性别的差异可以改变

所谓性别角色,是指社会所赋予某一性别的一套稳定的心理行为模式。性别角色是社会赋予女人或男人的不同的行为期望与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与作为女性或男性相关联的社会角色。[4](P97)无论什么社会中的性别角色,即社会文化意义上的“女人”或“男人”,都是在社会文化中被塑造而成的,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结果。男女两性的性别角色可以在社会文化的变化中加以改变。它强调女性的主体地位,主张通过人的主体性的活动,改变传统观念,实现性别平等和发展。它主张关注和尊重女性群体的主体意识和价值,把女性作为发展的主体,赋权于女性,女性的利益和需求应当得到重视和满足。作为主体,女性应当克服依赖、自卑等消极心理,积极适应环境和社会,独立应对各种挑战。社会性别理论力图消除发展中的不平等和歧视,通过社会各方面的行动,克服影响女性发展的各种障碍,使女性能够在发展中受益,为实现性别平等和发展创造条件。[3](P97)

(三)社会性别是一种权力关系

琼·斯科特指出,社会性别是一种基于可见的性别差异之上的社会关系的构成要素,是表达权力关系的一种基本方式。社会性别所指的不是孤立的男性或女性,而是男子和女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男子和女子之间权力关系的反映。而这种权力关系直接体现为男子的统治与支配地位,妇女的被统治与被支配地位;男子的主体地位,妇女的客体地位。因此,社会性别也是一种社会分层机制,与传统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一致,男子和“属于”男子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被划到二元对立模式中具有较高价值的一方;妇女和“属于”妇女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则被划到二元对立模式中具有较小价值的一方,后者受前者的统治和支配。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男女两性的地位被建构为不平等的——时而表现为有形的性别不平等,时而表现为无形的性别不平等。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男子对女子的统治与支配。[5](P258)

二、传统性别意识对我国女性继续教育的影响

(一)不公平的公共政策和环境导致女性继续教育受到限制

公共政策指的是政府及立法机构制定的对公众利益和公众行为的规制和分配,包括法律在内。[6](P317)在我国现行的公共政策和一些法规中仍然存在着不利于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内容。传统的性别观念和现实中的性别不平等是女性在继续教育中处于不利地位的重要原因,使得很多女性无法接受继续教育,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女性在接受职业培训、进修和升迁方面得不到与男性平等的机会,特别是得不到专业技能和行政职业的培训和提高。女性在继续教育中的不平等地位还与缺乏教育的不公平环境有关,并且受制于教育系统内外的各种因素。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没有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无法满足女性继续教育的特殊需要,教育系统内外的性别歧视现象阻碍了女性的继续教育。

(二)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导致女性角色传统定型化

性别刻板印象(或观念)是人们在社会文化中,基于生理性别对男性或女性的不同性别的角色和行为模式所形成的相对持久的固定不变的看法,是人们在性别角色上形成的关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的态度、认识和信念。[7](P84)性别刻板印象包括外表形象、人格特性、角色行为和职业四个不同的方面。在传统的角色定型化教育中,男性是人类社会的创造者,是家庭的承担者,而女性的主要责任在于家庭,主要任务是结婚生子、传宗接代。传统的文化将家务劳动视为女性的“天职”,女性自觉与不自觉的将自己定位在家庭中,这种刻板角色的区分,影响了女性接受教育的层次和不断更新知识的需求,严重阻碍了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影响了女性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三)女性自身心理定势的惯性导致自信心不足

女性的心理定势,是指女性自我感觉、情绪和思维方式等由于受到固有模式的影响,在运用中带有一定倾向性。[8](P78)心理定势是传统性别意识影响女性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女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性别意识的定势影响,逐渐形成了女性传统的性别意识。“女不如男”、“男强女弱”的意识对女性形成了极为消极的影响,使女性不能充分认识和坚信自身的力量、潜能和优势,从而在成功的道路上丧失了信心和进取心。这种心理定势影响了女性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不利于女性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也不利于女性自身的发展。

三、促进女性继续教育的策略

(一)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优化女性继续教育的环境

1995年,世界妇女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中明确提出“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即政府在立法和公共政策、各种方案和项目的宏观决策时,应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需求与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整个社会的发展,从而影响决策质量、决策水平,有利于政府的社会决策科学化。[9]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是全球性的争取性别平等的战略,也是衡量各国社会发展程度的依据之一。因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的宏观调控能力,把“男女平等”纳入政府工作的各项决策中,在社会成员利益格局的调整和资源配置上,坚持男女平等、共同发展和共同受益的原则,纠正不利于女性继续教育的立法和公共政策,切实制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女性发展相协调的政策,使继续教育资源配置充分考虑到性别差异,公平地满足女性继续教育的特殊需要,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缓解女性双重角色的压力,赋予女性更多可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有利于女性继续教育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女性继续教育的投入

“人力资本”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于1960年提出的。它主要是通过对人的资源的投资来影响未来货币与心理收入的活动。人力资本投资,是指劳动者所承担的劳动力市场投资,主要有三种类型:教育与培训、迁移以及寻找新的工作。投资者都希望进行这三种投资能使自己在将来从中得到丰厚的回报。为了强调这些投资同其他类型投资的基本相似性,经济学家将这种投资称为人力资本投资。[7](P10)女性是一种巨大的人力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性别级差”的影响,造成了人力资本上的性别差异,使得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加大女性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对女性继续教育的投入,对开展各种女性继续教育的学校、企业、培训机构给予资金支持、政策优惠等,以强化女性人力资本效用,发展女性人力资源,提高女性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地位。

(三)改变传统性别角色定位,提高女性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就是女性自由自在的认识和对自我及非我的自主把握,其外显为女性作为主体的独立性、自主性、独特性,包括独立意识、自我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创新意识及成就意识等。[10](P252)在几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女性总是以“弱”的形象出现,成为男人的附庸。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使得很多女性乐于家庭生活,很少人把参加培训、进修、提高素质作为迫切需要,女性接受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的主体意识不强。要增强女性继续教育的主体意识,不断肯定自我,全面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在每一次自我肯定中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女性要科学地看待自己的潜能,辩证客观地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传统观念和繁重的家务中走出来,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克服畏惧心理,积极主动地接受继续教育,不断地用知识提高自己,用智慧武装自己,从而寻求到真正的自我,以实现自我价值。

(四)开展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与培训,改革继续教育

针对社会性别教育缺失的现状,应进行广泛的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与培训。根据女性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充分搭建女性继续教育平台,建立女性继续教育培训机制。各级工会、女工委员会以及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女工之家”的作用,在做好女性继续教育的支持者和帮助者之外,承担起社会性别意识教育与培训的职责,通过培训,普及社会性别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性别意识。受传统性别观念的影响,在我国继续教育体制中仍然存在着两性不公平的现象,一是接受教育的机会不平等,二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不平等。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引进先进的社会性别理论,改革继续教育。要促进自学考试、职业培训等继续教育形式为女性提供多样化的接受教育的机会,特别是为一些在职和已婚女性提供灵活的继续教育机会。[11](P49)在教学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考虑男女两性社会角色的不同及社会性别需求的差异,力求课程设置公平化,减少教材中的性别偏见,在教材中增加更多女性的健康形象。在教学方式上,增加性别敏感性,教育并鼓励教师将性别意识贯穿到教学中。根据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成才规律,建立有利于女性继续教育的体制,使女性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实现女性继续教育的预期目标。

(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全面提高女性综合素质

终身学习是现代女性生存和发展的第一人生理念。现代女性要充分认识终身学习的意义,强化终身学习的人生理念,在实践中做到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这是女性克服困难、适应社会、发展自己的关键。[1](P355)终身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关注人的发展,更注重于个体发展的统一性、全面性和持续性。终身教育是女性教育中的薄弱环节,由于家庭和事业的双重压力,女性往往忽略了职后的继续学习。教育中的性别差异是导致社会性别差异的重要因素,女性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自身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要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赢得主动,女性需树立学习终身化、学习社会化的科学学习观,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强化社会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

社会性别理论作为妇女运动和妇女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是分析性别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是认识性别问题的一个有效工具。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对女性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女性继续教育,消除教育中的无意识性别歧视现象,在当前继续教育的模式中引入社会性别意识,并将先进的社会性别意识贯彻到女性继续教育的各个环节,这对实现男女两性的共同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朱易安,柏 华.女性与社会性别[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 徐大真.试论我国女性继续教育[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8):110-112.

[3] 祝平燕,周天枢,宋 岩.女性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4] 骆晓戈.女性学[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5] 罗 婷.女子高校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 沈奕菲.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7] 韩贺南,张 健.女性学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8] 丁梅君.基于社会性别意识的女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7.

[9] 陈应心.社会性别理论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8(9):10-12.

[10] 杨 凤.当代中国女性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1] 陈桂蓉.和谐社会与女性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Women Continuing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Gender Theory

Zang Na
(Institute of Adult Educa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8,China)

Gender theo ry was put fo rward in the second movement and has been the central theory of the western feminist,applying of the theory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 to women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continuing education creative condition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women and p romoting women in development as a special form of education.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contents of gender theory,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gender to continuing education of women,and presents theco 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gender theo ry;women;continuing education;development strategy

G720

A

1008-6471(2011)02-0027-03

2011-02-05

臧娜(1986-),女,山东泰安人,四川师范大学成人教育研究所成人教育学专业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与培训。

猜你喜欢
意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题解教育『三问』
软件工程教育与教学改革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